金华大卖狂亏1542万!104%关税重击,订单雪崩!
金华,这座制造业的沃土,向来不乏勇闯天下的企业。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扬帆海外的大卖,也难免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风浪。最近,一份浙江开创电气的半年报,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不少涟漪——这家在电动工具领域颇有名气的企业,上半年竟然出现了亏损。
根据开创电气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其营收录得2.90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定格在-1542万元。更让人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由正转负。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暴”,让这家原本业绩稳健的“金华大卖”遭遇了如此困境?新媒网跨境获悉,这背后,是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但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电动工具: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市场
或许你家里就有那么几件电动工具,小到螺丝刀,大到电钻、电锯,它们早已不是专业工匠的专属,而是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水涨船高,DIY文化盛行,电动工具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可以说,在发达国家,电动工具已经成了家庭的“标配”。
更重要的是,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电动工具告别了“傻大笨粗”的时代。智能化、轻量化、便携化,加上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智能电动工具的需求量正在持续攀升,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是家庭装修、家具组装,还是户外维护、汽车保养,电动工具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外媒机构曾预测,从2020年到2027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将保持4.2%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亿美元左右。而2024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更是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增长。下游渠道的积极补库存,加上北美地区房地产市场受降息周期影响逐渐回暖,都为电动工具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4.8%,达到5.7亿台,直接带动市场规模飙升至566.40亿美元。
中国制造:全球电动工具产业的“中流砥柱”
提到电动工具,就不得不提中国。目前,中国电动工具产业主要以出口为主,是全球电动工具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主要的电动工具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而中国制造的产品则销往世界各地。
当然,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并非没有“巨头”。外媒数据显示,创科实业(TTI)、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Decker)、博世(Bosch)以及牧田(Makita)这四大跨国企业,长期以来占据着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创科实业异军突起,以21%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越史丹利百得,登顶全球首位。
对于中国的电动工具企业来说,当前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OEM和ODM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工”或“贴牌”。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根据国外知名品牌的订单进行生产。它的优点是市场拓展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订单和利润。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缺乏自主品牌,市场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单位产品的利润率相对较低,而且在产品定价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这就像是给别人做嫁衣,虽然有活儿干,但品牌和溢价都归了别人。
第二种模式则更具挑战性,也更具前景,那就是以自主品牌(OBM)为主,同时辅以OEM和ODM的模式。这条路通常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从第一种模式逐步转型升级而来的。这些企业不仅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如今,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都具备一定知名度的电动工具企业。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对自主品牌建设的鼓励,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动工具企业选择这条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从“代工”到“品牌”的华丽转身。
开创电气:品牌出海的探索者
金华的开创电气,正是这股“品牌出海”浪潮中的一员。这家成立于2015年12月的企业,总部设在浙江金华,专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贸易。从电圆锯、往复锯、角磨机,到电钻、电扳手,产品涵盖了家庭装修、木材加工、金属加工乃至汽车维修等多个领域。无论是交流还是直流系列,种类都非常齐全,堪称电动工具领域的“多面手”。
开创电气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业务版图遍及北美、欧洲、亚洲、南美和大洋洲等多个地区,真正做到了“全球通”。在经营模式上,开创电气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有自己的品牌(OBM),也承接代工业务(ODM/OEM)。
在自主品牌方面,开创电气旗下有“Galaxia”和“Galaxia Pro/Galax Pro”两大主力品牌。“Galaxia”品牌注册于2018年,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对标博世、牧田、史丹利、利优比等行业顶尖品牌,主攻专业级市场,追求高性能和高品质。“Galaxia Pro”则更偏向线上销售,定位为中档经济型产品,特别符合热爱DIY的家庭用户需求,性价比高,深受好评。
在海外电商平台,开创电气的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以亚马逊为例,“Galaxia Pro”的部分产品链接已经积累了数千条用户评论,妥妥地成为了品类中的热销爆款。除了亚马逊,开创电气还在日本乐天、海外版的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积极拓展业务。这种多平台布局,不仅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测试产品在不同市场的接受度,还能有效拓宽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代工模式下,开创电气的客户名单也是星光熠熠,包括了美国著名的工具零售商Harbor Freight Tools、德国的博世(BOSCH)、美国的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Decker),以及法国的安达屋(Groupe Adeo)等众多欧美知名品牌。这足以证明,开创电气在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方面,赢得了国际一流品牌的认可。
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波”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实力和布局,开创电气依然没能完全避开国际贸易环境的“暗礁”。2025年上半年,尽管切割工具依然是公司的营收主力,贡献了1.6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另一大产品线——打磨工具的营收却大幅下滑了56.72%,仅为3913万元。
开创电气在海外市场的收入之所以受到冲击,与2025年上半年美国方面一系列贸易政策的调整有着直接关系。这就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波”,让不少中国出口企业猝不及防。
具体来说,2025年4月2日,美国方面对外宣布,将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其中,针对中国商品加征了34%的关税。这让许多原本利润微薄的出口订单变得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紧接着,仅仅几天之后,也就是4月9日,美国方面再次调整政策,虽然暂缓了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但却出乎意料地将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提高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104%。
消息一出,开创电气的美国客户们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原本已经谈好的订单,在如此高昂的关税面前,变得举棋不定,不少客户甚至直接暂停了订单的执行。整个4月和5月上旬,公司与美国客户的订单往来几乎陷入停滞,这无疑给开创电气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沉重打击。
直到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了一份《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紧张的贸易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这份声明公布后,开创电气的美国客户才开始陆续恢复对中国地区的订单执行,并重新下单。然而,由于之前的停滞和观望,恢复后的订单规模远不及预期。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65.89%,这直接导致了开创电气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62%。
除了关税带来的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在持续增加。例如,在电商平台的运营推广费用、跨境物流和清关费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些“里外夹击”的因素,最终共同导致了开创电气利润的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
逆境中的韧性与展望
从财务数据上看,2025年上半年,开创电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下降1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2万元,同比骤降143.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由去年的正值转为-2279万元。这些数字,真实反映了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开创电气在越南投资的生产企业,虽然资产规模达到了3758万元,但在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也表明,尽管企业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布局以规避风险,但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仍需时间和投入。
开创电气的经历,并非个案。它折射出当前中国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如何保持韧性,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困境,像开创电气这样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突围。无论是深耕自主品牌,还是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亦或是积极拓展多元销售渠道,这都是中国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写照。
新媒网跨境认为,虽然短期的亏损令人遗憾,但它也像一面镜子,提醒着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和风险管理同等重要。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像开创电气这样的先行者,一定能够从挑战中汲取经验,不断创新,最终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大的成功。中国制造的韧性,从来都不容小觑。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jinhua-seller-104-tariff-15m-los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