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美国对华出口,最高187%税率引爆危机!
202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管理署(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ITA)及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公布了一系列最新的反倾销(Antidumping, AD)与反补贴(Countervailing Duty, CVD)税调查结果与决定,这些动态对全球贸易格局,尤其是涉及中国商品的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关注点。
反倾销与反补贴税是美国贸易救济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以低于公平价格(倾销)或享受政府补贴(补贴)进入美国市场,从而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此类调查通常程序复杂、耗时较长,涉及初步裁定、终裁、行政复审等多个阶段,其结果直接影响相关商品的进口成本和市场竞争力。新媒网跨境获悉,最新的裁决涉及柠檬酸、耐腐蚀钢、临时钢铁围栏、六亚甲基四胺以及油气套管等多个品类。
柠檬酸与柠檬酸盐:泰国产品行政复审结果
对于原产于泰国的柠檬酸和柠檬酸盐的反倾销税令,美国国际贸易管理署公布了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行政复审初步结果。在本次审查中,相关产品被初步裁定倾销幅度为零。
行政复审是美国商务部对已实施反倾销或反补贴税令的产品,在特定审查期内重新评估倾销或补贴幅度的一种程序。其目的是根据最新的贸易数据和企业经营状况,调整或确认税率。本次对泰国柠檬酸的零倾销幅度初步裁定,意味着在该审查期间,涉案泰国企业对美出口的柠檬酸及其盐类产品,未被发现存在倾销行为。这一初步结果,若在最终裁定中得以维持,将可能对相关泰国出口商的未来市场策略产生积极影响,并可能减轻其在美销售面临的关税负担。
耐腐蚀钢产品:韩国企业承继方认定
针对原产于韩国的耐腐蚀钢产品所实施的反补贴税令,美国国际贸易管理署作出了一项初步认定,即董国涂层金属有限公司(Dongkuk Coated Metal Co. Ltd.)并非董国钢铁公司(Dongkuk Steel Mill Co. Ltd.)的利益承继方。
在反补贴税调查中,当一家涉案企业发生重组、股权变更或名称变更等情况时,美国商务部会进行承继方调查,以确定新的实体是否应承继原实体的反补贴税责任。这项调查旨在防止企业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来规避现有的贸易救济措施。董国涂层金属有限公司的这一初步认定,表明美国商务部认为其与董国钢铁公司在运营、所有权或管理结构上存在足以区分的独立性,从而在反补贴税义务上不承继董国钢铁公司的责任。这一裁定对于未来涉及类似企业重组情况下的贸易救济措施执行具有参考意义。
临时钢铁围栏:中国产品反倾销初步裁定
在对原产于中国的临时钢铁围栏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国际贸易管理署作出了初步肯定性倾销裁定,并设定了新的反倾销现金保证金要求,税率范围为136.57%至187.69%。此外,部分产品被初步认定存在“关键情况”(critical circumstances),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将面临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可能。
“关键情况”的认定通常发生在调查初期,当美国商务部认为存在大规模倾销或补贴,且可能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时。一旦被认定,相关产品在初步裁定前90天内进口的货物,也可能被追溯征收反倾销税。这对于中国临时钢铁围栏的出口商而言,意味着不仅未来的出口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发运或清关的货物也可能需要补缴关税,从而大幅增加其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如此高的倾销税率和追溯征税的可能性,将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商造成显著影响,可能迫使部分企业重新评估其在美国市场的策略,或寻找替代市场。
六亚甲基四胺(Hexamine):中国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
针对原产于中国的六亚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简称Hexamine)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了最终肯定性损害裁定。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损害裁定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后一步。在商务部认定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后,ITC会评估这些行为是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只有当ITC作出肯定性损害裁定时,反倾销或反补贴税令才会正式生效。六亚甲基四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医药等多个行业。ITC对中国六亚甲基四胺作出肯定性损害终裁,意味着美国将正式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无疑将大幅提高中国六亚甲基四胺出口至美国的成本,从而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相关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需要密切关注最终税率的公布,并调整其生产和贸易策略。
无缝油气套管(OCTG):规避反倾销/反补贴令初步裁定
美国国际贸易管理署作出初步肯定性裁定,认定在泰国使用中国生产的钢坯完成的无缝油气套管(Seamless 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OCTG)产品,正在规避对原产于中国的油气套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令。因此,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将对自2024年12月18日或之后进入美国或从保税仓库提取消费的此类商品暂停清算,并要求缴纳反倾销/反补贴现金保证金。
规避调查是美国商务部用来防止企业通过轻微加工、第三方国家转运或变更产品分类等方式逃避现有贸易救济措施的一种机制。此次对无缝油气套管的规避裁定,凸显了美国在执行贸易救济措施方面的严格立场。此案的特殊性在于,它涉及了“中国生产的钢坯”在“泰国完成加工”后出口到美国。这一初步裁定意味着,即使产品在泰国进行了最终加工,只要其关键原材料——钢坯来源于中国,且该加工行为被认定为旨在规避对中国原产油气套管的反倾销/反补贴令,这些产品仍将被视作中国原产并受到相关税令的约束。
此项裁定对涉及中国钢坯和泰国加工环节的全球油气套管供应链产生了显著影响。自2024年12月18日起,相关企业在向美国出口此类产品时,需准备缴纳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现金保证金,并且此前已进口的货物可能面临清算暂停,这无疑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和成本。此案也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商发出信号,即使用受贸易救济措施约束国家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并出口至美国时,需警惕可能触发的规避调查。
总结与展望
综合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的这些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结果和裁定,反映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下,持续通过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其国内产业的政策导向。从对泰国的柠檬酸行政复审,到对韩国耐腐蚀钢企业的承继方认定,再到针对中国临时钢铁围栏和六亚甲基四胺的终裁,以及对无缝油气套管的规避裁定,一系列动作均显示出美国贸易部门在执行其贸易法规时的严谨性和策略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此次公布的对临时钢铁围栏和六亚甲基四胺的肯定性裁定,以及油气套管的规避认定,再次提醒业界,在全球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并有效应对各国贸易救济措施的重要性。出口企业应加强对目标市场贸易政策的动态监测,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并考虑在合规框架内寻求多元化市场,以降低单一市场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同时,跨国企业在进行生产布局和供应链管理时,需充分评估潜在的贸易救济风险,尤其是涉及原产地认定和规避条款的复杂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