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暴涨冲击跨境电商,消费者买单中小企业撤退

2025-05-04跨境电商

Image

政策反复:从30%到200%的关税加码
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针对中国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正式终结。这一政策经历了戏剧性反复:

  • 2月初: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计划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中国包裹征收关税,但几天后撤回,称需“建立关税征收系统”。
  • 4月2日:政策再次敲定,明确自5月2日起取消豁免,税率从最初的30%或每件25美元,逐步攀升至120%或每件100美元,并计划于6月1日进一步上调至200美元

消费者“破防”:人均多花34至41美元
关税上涨的直接代价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数据显示,取消免税政策将导致消费者额外支出110亿至130亿美元,相当于人均多负担34至41美元。对比2019年对华301关税带来的人均147美元成本,此次调整虽单次金额较低,但叠加通胀压力,影响不容小觑。

  • 电商平台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品类涨幅超一倍。
  • 用户抱怨发货延迟,物流体系重组加剧交付不确定性。

中小企业“撤退”:退出与转型并行
面对成本飙升,部分企业选择直接退出美国市场:

  • Temu:宣布停止通过中国供应链直接向美国销售,转向依赖本土卖家完成订单。
  • 英国Space NK:暂停美国电商订单,避免关税计算错误风险。
  • 加拿大Understance:暂停向美国发货,等待政策明朗化。
  • 英国Oh Polly:已提价20%,未来可能进一步上调。

Shein的“平衡术”:涨价与安抚并存
作为依赖美国市场的快时尚巨头,Shein在Instagram声明中强调“大部分产品仍保持低价”,但未否认部分商品调价。其策略包括:

  • 削减广告支出,应对潜在销售下滑。
  • 加速清仓5月2日前入关的库存,避免新关税冲击。

市场震荡:从快递等待到价格重估
美国消费者正面临“购物新现实”:点击“下单”后,不仅要等待包裹,还需承受价格波动和供应链调整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长期性已初现端倪:

  • 跨境小包模式受挫,本土化供应链或成趋势。
  •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压缩,市场集中度可能上升。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税率从30%逐步上调至200%,导致消费者支出增加,中小企业退出或转型,供应链面临重组。
发布于 2025-05-04
查看人数 83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