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零毁林法案倒计时!产品被禁,最高罚4%年销售额!
一场旨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绿色浪潮正扑面而来。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今,这不仅是理念,更被写进了国际贸易的硬性法规之中。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作为全球范围内目前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之一,即将全面生效实施,它犹如一块巨大的试金石,检验着全球供应链的绿色韧性与合规能力。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项法案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且意义深远:它旨在确保所有进入欧盟市场、在欧盟境内销售或从欧盟出口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不能以任何形式助长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砍伐或森林退化。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庄严承诺,更是对负责任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积极倡导。与过去仅关注木材及木制品的旧有法规不同,EUDR的监管触角已大大延伸,覆盖了更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贸易品类。这要求企业不仅要证明产品“无毁林”,更要确保其生产过程完全符合原产国的环境、劳工等一切相关法律法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应对。
一、哪些产品将面临新规考验?
欧盟零毁林法案的适用产品范围远超以往,它精准锁定了那些与森林砍伐风险高度相关的商品。其中包括:
- 牛肉及相关制品: 全球畜牧业,尤其是牛肉生产,常常被指与牧场扩张导致的森林破坏有关。法规要求,用于生产出口牛肉的土地必须确保其在特定日期之后未发生毁林行为。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产品涉及牛肉供应链,从牧场到餐桌,都必须有清晰的“绿色履历”。
- 可可及其衍生品: 巧克力、可可粉、可可脂等,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味背后,也潜藏着森林砍伐的风险。许多可可种植园是在清理森林后建立的,新规将推动可可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保护那些珍贵的热带雨林生态。
- 咖啡及其加工品: 无论是早晨一杯提神的咖啡,还是各种咖啡饮品,都将受到新规的约束。咖啡种植同样面临毁林压力,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咖啡产区。未来,消费者在享受香醇咖啡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它来自一个环保的源头。
- 棕榈油及其广泛应用品: 棕榈油因其高效和多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生物燃料等领域。然而,其大规模种植曾导致东南亚地区大片雨林被毁。EUDR对此类产品提出了严格的“无毁林”要求,这对于依赖棕榈油的众多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契机。
- 橡胶及其制品: 轮胎、手套、鞋底等,这些与橡胶相关的产品也将被纳入监管。天然橡胶的种植扩张,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也可能侵占森林。法规旨在推动橡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
- 大豆及其加工品: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原料,也是饲料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南美洲的大豆种植业常常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联系在一起。新规将促使大豆供应链更加透明,确保其种植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 木材及其衍生产品: 这是旧规的重点,在新规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范围可能更广。例如,家具、纸制品、木地板、木制工艺品等,所有与木材相关的产品都必须追溯其木材来源,确保砍伐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
- 上述产品的衍生品: 这意味着,哪怕是含有少量棕榈油的饼干、含有可可的巧克力,或是使用了天然橡胶的汽车配件,只要这些成分在清单之列,最终产品就需要满足相应的无毁林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最终的具体清单以欧盟官方公布为准。这表明欧盟的决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从源头抓起,全面覆盖。
二、谁是新规下的责任主体?
在新规下,责任主体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大类,各有其职责与义务:
- 运营商: 简单来说,他们是将相关产品首次投放欧盟市场,或从欧盟出口这些产品的自然人或法人。这些企业肩负着最核心的“尽职调查”义务。这不仅仅是提交几份文件那么简单,而是要建立一套严密、可验证的体系,主动识别、评估并减轻其供应链中的毁林风险。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直接向欧盟出口上述产品,还是通过贸易商间接进入欧盟市场,只要是产品的初级生产者或主要处理者,都可能被视为运营商。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对小微企业(通常指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且年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和豁免:例如,它们的实施准备期可以延长至2026年年中,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免除第三方审计,但这并非意味着完全免责,基本的尽职调查义务仍需履行。这体现了欧盟在推动环保的同时,也兼顾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弹性。
- 贸易商: 这些主体通常在供应链中扮演着中间环节的角色,他们向市场提供已投放的产品。贸易商的主要职责是依赖上游运营商的尽职调查结果。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确保自己所销售的产品已经经过了合规审查。如果上游运营商未能完成合规流程,那么贸易商将不得不自行履行尽职调查义务,以确保产品合法合规。此外,贸易商还需要对商品的合规性承担连带责任,即使他们并未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环节。为了履行这一责任,他们必须妥善保留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以便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晰地追溯到产品的源头。这要求贸易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加谨慎,优先选择那些已经建立完善合规体系的供应商。
三、新规的核心要求有哪些?
新媒网跨境认为,EUDR的核心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筑起一套严密的监管体系:
- 可追溯性: 这是整个法规的基石。企业必须能够准确收集产品原产地的地理坐标,并详细记录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所有信息。这意味着,从产品的原材料产地到最终进入欧盟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清晰可见、可核查。例如,对于木材产品,需要知道具体的采伐林区;对于牛肉,需要知道养殖场的地理位置。这些信息将构成“尽职调查声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监管机构能够追踪到产品的每一个足迹,从根本上杜绝非法毁林产品。这不仅是对企业的挑战,更是推动整个供应链信息透明化的契机,借助先进的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有望实现更高效的追溯。
- 合法性: 这一要求强调产品生产必须完全符合原产国的所有法律法规。这不仅仅是环境法规,还包括土地使用权、森林管理、环境保护标准,乃至劳工权益等一系列法律。例如,如果某个国家规定在特定区域不能砍伐森林,那么从该区域获取的木材即为非法。如果工厂的劳工权益保护不达标,也可能影响产品的合法性。这反映了欧盟对全球供应链治理的全面考量,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尊重当地的法律、资源和人权。
- 零毁林: 这是法规最具开创性且最严格的要求之一。它明确规定,自2020年12月31日之后,任何相关产品的生产都不得导致原产地的森林砍伐或森林退化。这意味着,即便砍伐是合法的,只要发生在2020年这个截止日期之后,该产品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里的“森林退化”也值得深思,它不仅指完全砍伐森林,也包括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活动。这一要求旨在保护全球现存森林,遏制进一步的森林面积缩减,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何时开始实施?
这项法案的实施时间表已经尘埃落定,企业需抓紧时间,未雨绸缪。
- 大型企业: 自2025年12月30日起,所有大型企业将全面受到EUDR的约束,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所有合规要求。这离我们已经非常近了,留给大型企业建立完善合规体系的时间已不多。
- 中小型企业: 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欧盟给予了更长的准备期,自2026年6月30日起适用。虽然时间相对宽裕,但鉴于尽职调查体系建设的复杂性,中小企业也应尽早启动准备工作,避免临时抱佛脚。
这样的分阶段实施,体现了欧盟在推动法规落地时的务实态度,旨在给予不同规模的企业足够的适应空间,但同时也传递出清晰信号:合规是必然趋势,不容有失。
五、违规的后果有多严重?
如果企业未能遵守EUDR的规定,将面临一系列严厉的后果,其影响可能远远超出经济层面,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品牌声誉:
- 产品召回、销毁或捐赠: 不合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或已被发现将强制召回。更严重的,可能面临销毁或被要求捐赠的命运,这意味着前期所有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都将付诸东流,甚至还要承担额外的处理费用。
- 巨额罚款: 法规规定,罚款金额可能高达企业在欧盟年营业额的至少4%。对于体量较大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企业屡次违规,罚款比例还将递增,足以让任何企业望而却步。
- 没收违规产品及违法所得: 除了罚款,不合规的产品本身及其销售所产生的非法收益都可能被没收。这无疑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打击。
- 禁止参与政府采购项目: 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内,违规企业可能被禁止参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政府采购项目。对于那些以政府订单为主要业务来源的企业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 暂时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最为严厉的处罚之一是暂时禁止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投放欧盟市场。这不仅意味着直接的市场份额损失,更会对企业的供应链和生产计划造成巨大冲击,品牌形象也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些严厉的惩罚措施,无疑是欧盟在向全球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前,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进入欧盟市场的“入场券”。
六、企业应如何积极应对?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积极调整战略,将合规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机遇。
- 建立健全的尽职调查系统: 这是应对EUDR的核心策略。企业应立即着手建立或完善一套系统,能够有效收集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原产地地理坐标、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识别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毁林风险点。一旦发现风险,必须迅速采取缓解措施,例如更换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改进种植或采伐方式等。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内部管理和数据整合。
- 加强供应链透明度建设: 只有对整个供应链拥有清晰的掌控,才能确保产品的合规性。企业应积极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信息共享,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合法、可追溯。这可能包括要求供应商提供认证、进行现场审核,甚至协助供应商进行技术升级和能力建设,共同打造一个透明、绿色的供应链。
- 寻求专业的外部支持: 面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国际法规,企业单打独斗往往事倍功半。积极寻求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合规咨询服务机构,或利用先进的技术服务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理解法规要求,建立合规体系,并进行风险管理。这些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供应链追溯技术平台、合规培训、风险评估报告等,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 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长远来看,EUDR不仅是法规的约束,更是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催化剂。企业应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日常运营中。例如,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优先选择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满足法规要求,更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 加强内部培训与意识培养: 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采购、生产、销售和管理层,都应该充分了解EUDR的各项要求及其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内部宣贯,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操作能力,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为企业的合规努力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欧盟零毁林法案的实施,不仅是欧洲市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投下的重磅砝码,更是对所有参与全球贸易的企业发出的清晰信号: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的绝佳机遇。主动拥抱变革,积极规划布局,确保合规,方能在这场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dr-countdown-products-banned-4-sales-fin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