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氢能机制11.12启动:中国跨境掘金绿氢风口!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低碳乃至零碳的未来。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氢能,因其清洁、高效、来源多样且应用广泛的特性,被寄予厚望,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工业深度脱碳的关键载体。特别是在钢铁、化工、重型运输(如航运、航空)等传统上难以实现碳减排的领域,氢能及其衍生物的突破性应用,正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欧盟,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引领者,其在氢能领域的战略部署与推进,无疑将对全球能源供应链、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国际贸易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欧盟“氢能机制”:搭建绿色能源供需桥梁,共塑产业新生态
2025年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了“氢能机制”倡议下的首次“意向征集”。此项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为欧盟境内乃至全球的氢气及其重要衍生物的潜在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这标志着欧盟在迈向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宏伟目标进程中,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该机制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了至关重要的可再生氢和低碳氢,以及如氨、甲醇、特定航空燃料(eSAF)和合成甲烷(eMethane)等关键衍生物。这些清洁燃料在助力难以脱碳的工业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欧盟“氢能机制”的推出,并非孤立的政策行动,而是其更广泛的“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和“REPowerEU”能源独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机制,欧盟旨在:
强化市场连接,降低不确定性:此机制犹如一个精准的市场导航系统,它通过预先连接未来的需求和供应,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更清晰的市场前景。这种早期对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评估市场风险,制定长期投资和采购计划,从而有效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氢能项目而言,需求侧的明确信号,能显著提升投资信心。
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在氢能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信息的缺乏往往是阻碍其快速增长的瓶颈。该机制通过集中发布和共享供需信息,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这不仅为欧洲本土企业,也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全面的市场洞察,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识别潜在的商业伙伴,了解市场动态,从而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这种透明度对于建立互信、促进长期合作至关重要。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应用基础设施。该机制不仅有助于识别需求热点,引导基础设施投资方向,更能通过聚集项目信息,吸引多元化的金融资本关注。它能帮助相关企业和项目更容易地接触到包括“欧洲氢能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加速关键基础设施的部署,如氢气管道网络、加氢站、大规模储氢设施以及氢能专用港口等。
激发市场活力,解锁新型商业机遇:通过将氢气及其衍生物的买卖双方汇聚在一个开放、互动的环境中,该机制鼓励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直接沟通与协作。这种直接互动有助于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跨行业合作,从而促进整个氢能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从上游的清洁氢生产,到中游的输配,再到下游的工业应用和终端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这一机制而焕发新的生机。
丹·约根森先生(丹麦籍欧盟能源与住房事务委员)近日对此次意向征集寄予厚望,他表示:“本次意向征集标志着欧盟在支持欧洲工业,以及通过可再生和低碳氢实现其竞争性脱碳方面迈入了新篇章。通过连接买卖双方,这一氢能机制将助力我们为欧洲的能源和经济构建一个更清洁、更具竞争力的未来。”他的讲话不仅传递了欧盟对发展氢能的坚定承诺,也描绘了未来欧洲绿色经济的宏伟蓝图。
“氢能机制”的关键运作流程与时间节点
为确保此项战略性机制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详细的运作流程和明确的时间表。这对于全球范围内有意参与欧盟氢能市场的企业而言,是制定策略、把握机遇的重要参考。
| 阶段 | 启动日期 | 截止日期 | 关键内容 |
|---|---|---|---|
| 供应商意向提交 | 2025年11月12日 | 2026年1月2日 | 全球供应商受邀提交其可再生或低碳氢气及衍生物的供应方案,详细说明其生产能力、技术路线和交付潜力。 |
| 匿名供应信息公布 | 2026年1月19日 | 欧盟委员会将公布经过匿名化处理的供应商信息概览,确保市场透明度的同时保护商业敏感信息。 | |
| 采购方兴趣表达 | 2026年1月19日 | 2026年3月20日 | 欧盟境内的潜在采购方(如工业企业、能源公司等)受邀表达其对氢气及衍生物的采购兴趣,说明需求量、规格和意向合作模式。 |
| 结果反馈与对接 | 2026年3月31日 | 意向征集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将收到初步的匹配结果,为后续的商业洽谈和合同签订奠定基础。 |
这一清晰的时间安排,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也体现了欧盟在推动此项机制上的务实和高效。
欧盟氢能战略的深层考量与协同机制
氢能在工业脱碳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那些寻求碳中和但又面临巨大技术和经济挑战的行业。欧盟对氢能的战略性投入,是其能源转型和工业竞争力提升的长期规划。
依据欧盟/2024/1789号法规,即关于可再生气体、天然气和氢气内部市场的规定,欧盟委员会被明确授权,需在“欧洲氢能银行”的框架下,设立并运作一套氢能市场发展机制。该机制预计将持续运营至2029年底,旨在通过早期的市场干预,培育和加速一个成熟、自给自足的氢能市场的形成。
“欧洲氢能银行”本身,是欧盟为支持本土清洁氢生产而设立的重要金融工具,其通过提供补贴、融资便利等方式,激励绿氢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以期在2030年实现每年1000万吨的本土清洁氢生产目标。此次“氢能机制”的推出,正是“欧洲氢能银行”在市场侧的具体延伸,两者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欧盟的氢能生态系统。
此外,在2025年7月2日,欧盟委员会还启动了全新的“欧盟能源和原材料平台”。这一平台旨在提升欧洲企业采购各类能源相关产品和关键原材料的效率。它通过汇集企业的需求和供应信息,提供聚合、匹配甚至联合采购服务。这意味着,氢能作为重要的能源相关产品之一,也将受益于该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该平台与“氢能机制”以及“欧洲氢能银行”共同构成了欧盟在绿色能源和战略资源领域的“三驾马车”,相互支持,协同推进,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欧洲经济。
中国跨境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欧盟氢能浪潮
欧盟此次在氢能领域的大手笔布局,无疑为全球,尤其是与欧盟有着紧密贸易和投资往来的中国跨境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启示与潜在的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经济体之一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重要创新者,中国在全球氢能产业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内的跨境从业者,有必要对欧盟的这一动态进行深入分析和前瞻性布局。
首先,技术与装备合作的广阔空间。欧盟对可再生和低碳氢的巨大需求,将直接催生对先进制氢设备、储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相关核心材料的旺盛需求。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包括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等)、氢气压缩与液化技术、高性能储氢材料、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本优势。例如,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电解槽生产国之一,其产品在全球市场具备竞争力。未来,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合资建厂等模式,中国企业有望深度融入欧盟的氢能产业链,成为其技术和装备的关键供应商。同时,这也将促进中欧在氢能技术标准和认证方面的交流与互认。
其次,绿色产品与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逐步落地和绿色转型压力,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将面临更高的碳足迹要求。这意味着,采用绿色氢能生产的钢铁、化工产品、化肥等高耗能工业品,在欧盟市场上将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应积极探索将绿色氢能解决方案整合到自身的生产流程中,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化升级。此外,与氢能相关的工程咨询、项目管理、运营维护等高端服务贸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大型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为欧盟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资本与投资的新领域。欧盟的“欧洲氢能银行”及其配套资金,将吸引大量投资流向氢能领域。对于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中国企业或投资机构而言,这提供了参与欧盟绿色产业投资的宝贵机会。无论是通过股权投资欧洲氢能初创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大型氢能项目,还是在欧盟境内直接投资建设氢能生产基地,都可能带来可观的回报和战略价值。例如,中国企业可以投资欧洲的创新型制氢技术公司,获取先进技术,同时帮助其扩大市场规模。
最后,应对政策与标准变化的策略性思考。欧盟在能源和环境政策方面,往往具有前瞻性和全球影响力。其在氢能领域的法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以及“绿色”氢能认证体系的建立,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市场的参照。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必须建立敏锐的政策监测和分析机制,深入理解欧盟的最新政策动态,确保自身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能够符合甚至引领这些国际标准。提前布局、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氢能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避免因标准不符而产生的贸易壁垒。
总结
欧盟此次启动的“氢能机制”,是其致力于构建清洁能源未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战略部署。它不仅为欧盟内部的氢能供需搭建了高效桥梁,更向全球发出了加速氢能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这既是一场应对全球绿色转型挑战的考验,更是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拓展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持续关注欧盟在氢能领域的政策演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将中国在技术、制造和资本方面的优势与欧盟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从而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中抓住先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h2-nov-12-china-cross-border-gold-rush.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