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欧盟警报:超5成中国产品被通报,出口承压!
2025年9月,全球贸易的潮流依然澎湃,每一次产品进出境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中国企业和工人的辛勤付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我们的产品既有竞争力,又能符合国际市场的严苛标准,这始终是我们思考的重点。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其严格的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直是“中国制造”升级路上必须跨越的“门槛”。
这个9月,欧洲大陆的2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他们引以为傲的欧盟安全门系统(Safety Gate),向全球发出了294起产品通报。这些通报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像一面面警示旗,提醒着生产者和出口商,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全球31个出口国中,通报数量位居前三的产品类别分别是:机动车(54起)、玩具(53起)、化妆品(41起)。而发布这些通报最积极的欧洲国家,则是法国(62起)、德国(41起)和北爱尔兰(37起)。
然而,在这份榜单中,新媒网跨境获悉,我们中国大陆的出口产品被通报了153起,这个数字占据了总通报量的52.04%,超过了一半。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面对全球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日益增长的关切,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看,被通报最多的三类中国产品,依次是玩具(44起)、电器产品(30起)和灯串(16起)。而对中国产品通报数量较多的欧洲国家,分别是北爱尔兰(25起)、匈牙利(23起)和法国(22起)。这些数据不仅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我们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的重要参照。
每一次产品被通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货物被退运、销毁等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对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的沉重打击。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信赖度。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质量安全风险的巨大影响。
首先,企业要树立高度的质量安全风险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标准法规更新迭代迅速。我们的企业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积极关注、动态跟踪并及时掌握欧洲市场最新的技贸措施信息,尤其是欧盟安全门系统背后的通报逻辑和案例。安全门网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上面公开的通报案例详细记载了产品类型、通报原因、缺陷描述等一手资料。我们的企业可以把这些通报案例当成免费的“教科书”和“体检报告”,对照着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自检自查。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风险评估,把潜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规避风险的治本之策。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这不仅是应对国际标准的策略,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质量意识,要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抓起,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共识和行动准则。同时,要舍得投入,加大研发力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只有不断推出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快产品转型升级,从简单的代工制造向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向迈进,实施品牌战略,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智造”,让“中国品牌”享誉全球。这不仅能有效降低被通报的风险,更能为企业赢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尊重。通过不懈努力,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用卓越的品质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赖。
如果说欧盟安全门系统更多关注的是工业消费品的安全,那么欧盟的RASFF(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则像一道严密的屏障,守卫着欧洲大陆的“餐桌安全”。2025年9月,欧洲的28个国家通过RASFF系统,对435批次产品发出了通报。这次,食品和农产品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排名前三的产品类别依次是水果和蔬菜(94起)、坚果、坚果制品和种子(58起),以及谷物及烘焙食品(30起),这三类产品合计占到了总通报数的41.8%。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而发布通报数量前三的欧洲国家,分别是荷兰(75起)、德国(71起)和法国(46起),它们合计占总通报数的44.1%,显示出这些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这个月的RASFF通报中,中国大陆出口产品被通报了28起,占总通报量的6.4%。虽然这个比例相较于安全门的通报量有所降低,但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被通报产品数量较多的类别包括食品接触材料(6起),以及谷物及烘焙食品(3起)、草药和香料(2起)、非酒精饮料(2起)、可可及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起)、膳食食品、食品补充剂及强化食品(2起)、水果和蔬菜(2起)等。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这些细分领域,我们对欧出口的食品和相关产品仍面临挑战。通报中国产品数量较多的欧洲国家,分别是荷兰(5起),西班牙和意大利(各4起),以及波兰和德国(各3起),这些国家的通报合计占到同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67.9%。
面对RASFF的通报,我们的食品出口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第一,深入关注中国与欧洲各国在食品安全标准上的差异。欧洲市场的标准体系非常完善且细致,并且在不断更新。我们的企业不能墨守成规,要主动跟踪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国最新的标准要求,尤其要重视那些对通报敏感国家的法规和技术要求。这需要我们投入资源进行专业研究,甚至可以寻求第三方机构的帮助,确保我们的产品在出口前就完全符合目标市场的标准。这种前瞻性的合规管理,是避免贸易风险的关键。
第二,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加强全链条管理。食品的质量安全,从源头抓起。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可靠,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环节。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标准及制度,并辅以产品风险评估自控机制。这意味着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只有实现了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中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方法、新的安全指标不断出现。我们的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大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例如,开发更安全的食品接触材料,优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通过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欧洲市场日益严苛的标准,还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点,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食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真正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视线转向非洲大陆,肯尼亚作为东非重要的经济体,其贸易政策和标准对我们中国出口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25年9月22日,肯尼亚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G/TBT/N/KEN/1862号通报,向全球公布了标准草案《2025纺织品-毛毯规范》(DARS 662:2025)。这份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是2025年12月11日,这给了我们企业充分的准备时间。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那些具有双面割绒的针织底布毛毯,对于从事相关产品出口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份规范无疑是一份重要的“行动指南”。
这份毛毯规范草案主要对产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一般要求。毛毯必须外观整洁,整理良好,不能有任何破洞、撕裂、污渍、松散的线头、不良的缝线、断线、缝线不平衡以及疵点卷边等影响美观和使用的问题。此外,毛毯的两端或四周必须进行锁边或卷边处理,而且锁边线要与毛毯颜色相配,每10厘米最少缝针数需达到20针,锁边线的两端也必须牢固收尾,体现了对细节的严谨。在锁边前,毛毯两端还应有至少15毫米深度的卷边。尺寸方面,按照ISO 22198标准测试时,毛毯的尺寸必须与标签声明一致,公差允许范围为±0.5%,确保了产品的规范性。最后,毛毯的布边在目视检查和手感上都应平直且牢固,这关乎产品的耐用性和整体质量。
其次是特定要求。毛毯的纤维成分,当按照ISO 1833相关部分测定时,必须与标签上声明的成分完全符合,这是对产品诚信和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成品毛毯在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时,其性能也必须符合规范中详细规定的要求,这涵盖了耐磨、色牢度等多个方面,确保了产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最后是包装和标识标签要求。毛毯的包装必须使用合适的材料,以保护其在运输、储存和搬运过程中免受损坏,保证产品以完好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每一条毛毯或每一对毛毯都必须附有清晰的标签,详细标明制造商名称或商标(或两者皆有)、毛毯的尺寸、纤维成分(例如“100% 腈纶”或“由回收纤维制成”)、制造国或原产国、依据ISO 3758标准的护理说明,以及一条通用警告:“如果出现任何过敏或皮疹,请停止使用该毛毯”。如果适用,还需标明重量。此外,每一包装的毛毯还要标明包中毛毯的数量以及每包毛毯的净重,便于物流管理和消费者识别。
新媒网跨境认为,肯尼亚发布《2025纺织品-毛毯规范》,体现了其对消费者权益和产品质量的重视。对于我国出口肯尼亚的毛毯生产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详细了解并吃透这份规范的各项要求,明确相关细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这包括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融入新的标准要求,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并做好成品的质量检验。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批出口肯尼亚的毛毯都能完全符合标准,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整批货物被拒收,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利益。积极适应这些国际标准,也是我们提升“中国制造”在非洲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东南亚市场同样是我们“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其产品标准的变化牵动着众多中国出口企业的心。2025年9月19日,泰国工业标准协会(TISI)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G/TBT/N/THA/792通报,正式公布了婴幼儿纺织产品合规标准草案。这份草案的核心要求是,婴幼儿服装、服饰及其他纺织产品必须符合泰国工业标准《服装:有害染料和化学物质的安全性》TIS 2346-2566(2023)。这表明泰国正在加强对婴幼儿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限制,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根据通报,该条例将在政府公报公布270天后生效,这为相关企业预留了充分的调整时间。
这份草案对婴幼儿纺织产品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呢?
首先是适用范围。该草案明确适用于6类婴幼儿纺织产品,包括服装、帽子、袜子、尿布、手套和围巾。这里定义的“婴幼儿”是指年龄在36个月以下的儿童。这意味着所有针对3岁以下儿童生产的上述纺织品,都将受到严格的监管。
其次是安全技术要求。这是草案的核心内容,主要聚焦于两种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 甲醛限量:草案将产品分为三类,对甲醛含量设定了不同的限制。其中,第一类产品,即婴幼儿产品,其甲醛限量必须≤20毫克/千克;第二类产品,指直接接触皮肤的成人及儿童产品,限量≤75毫克/千克;第三类产品,即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限量≤300毫克/千克。显然,婴幼儿产品面临最严格的甲醛限制,这充分体现了对儿童健康的特殊保护。
- 偶氮染料:草案明确禁止使用可释放24种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并且对这些有害物质的限量均为30毫克/千克。附录A中详细列举了这些芳香胺清单,其中不乏联苯胺、邻甲苯胺等已被证实对健康有害的物质。这旨在从根本上杜绝致癌染料在婴幼儿产品中的使用。
再者是标签标识要求。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信息,草案要求必须标注产品类型、尺寸、纤维成分、护理说明、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及原产国等信息。如果标签上使用了外语,其内容必须与泰语内容一致,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最后是抽样与检测规则。草案规定,将根据产品批量大小确定抽样数量(通常在3到20件之间),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甲醛和偶氮染料检测。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符合安全指标,否则整批产品将被视为不合格。这说明泰国在产品检测上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对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控制要求。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份草案的发布,旨在适应纺织技术进步和生产实践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与ISO 14184-1、ISO 14362-1/-3等国际标准接轨,与国际通行做法保持一致。对于从事婴幼儿纺织产品出口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泰国政府公报发布的条例最终版本,了解其确切生效日期和细节。在生产环节,应优先选用环保、低甲醛、无偶氮染料的纺织材料,并与原材料供应商明确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要求。在产品出厂前,务必提前进行甲醛和偶氮染料项目的检测,确保产品完全符合TIS 2346-2566(2023)标准要求,从而规避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保障中国制造的良好声誉。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北非的贸易枢纽——埃及。埃及市场对于中国产品来说,历来充满机遇,但其不断更新的强制性标准也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警觉。2025年9月19日,埃及标准化和质量组织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G/TBT/N/EGY/551通报,正式公布了第245/2025号部级法令——强制实施埃及标准《灯具 通用要求和测试》(ES 7825)。这项新标准对于所有出口埃及的灯具产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使用电源电压不超过1000伏的电光源灯具的通用要求,甚至包括了半照明设备。法令特别指出,标准ES 7825在技术上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EC 60598-1:2024。值得一提的是,法令给予了生产商和进口商12个月的过渡期,以便相关产品能够有充足时间符合新标准要求。根据通报,该部级法令的建议通过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建议生效日期为在官方公报公布后的次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12月18日,埃及就已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G/TBT/N/EGY/499通报,公布了埃及标准草案《灯具 通用要求和测试》(ES 7825)。本次通报则明确了标准ES 7825的拟强制实施时间,并且,应用的IEC国际标准也从2020版升级到了最新的2024版,这意味着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现代化。
根据埃及贸易和工业部于2016年发布的第43号法令,从2016年3月16日起,埃及已开始实施符合性认证(VOC)计划。这项计划要求所有受管制产品的出口商,在货物进入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之前,必须向埃及进出口总局(GOEIC)提供产品合规证书进行注册。灯具类产品作为重要的电气设备,明确属于上述管制产品范畴。这其中涵盖了我们常见的LED照明设备、吊灯、壁灯、台灯等各类室内外照明产品。因此,对于出口埃及的灯具产品,获得合规证书并进行注册,是其进入埃及市场的必要“通行证”。
新媒网跨境认为,相关出口埃及的灯具生产企业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这次埃及强制实施新标准,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未能及时办理相关合格证书和产品注册,我们的灯具产品将面临被拒绝入境的风险,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阻碍。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12个月的过渡期,提前了解ES 7825新标准的所有要求,特别是与IEC 60598-1:2024接轨的技术细节。积极与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尽早完成产品的符合性认证和注册流程,确保产品符合埃及市场的最新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出口风险,保障中国灯具产品在埃及市场的顺利流通和长远发展。通过积极响应国际标准,我们不仅保障了贸易的顺利进行,更展现了“中国制造”对全球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alert-50-china-goods-flagged-export-stres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