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企业多元人才管理避坑指南:规避90%合规风险+人才吸引力倍增
在海外拓展业务,或是打造国际化团队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今天,新媒网跨境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个在海外职场越来越受关注的议题——跨性别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包容性建设。这不仅关乎人文关怀,更是一个企业构建全球化人才战略时不可忽视的方面。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美国亚特兰大,一场特别的职业招聘会上,一位名叫梅根的女士从粉色文件夹中取出简历,递给招聘人员。简历顶部赫然印着两个名字:先是“马克”,接着是“(梅根)”。梅根,今年42岁,当时正处于性别转换过程中,她没有透露自己的姓氏,因为在她当时的公司里,她仍以“马克”的身份工作。她之所以在简历上这样操作,是希望未来的雇主在进行背景调查时,无论查询到“马克”还是“梅根”,都能顺利找到她。
这种跨性别简历的“礼仪”,只是当时求职者们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对于海外的跨性别群体而言,从跨性别者到通过激素治疗或手术改变性别的人,职场可能充满了“雷区”。很多人难以找到工作,即使那些在入职后才公开自己跨性别身份的员工,也可能面临失业风险。当时在美国,虽然联邦层面尚无专门的民权保护法案,但已有12个州通过了立法,保障跨性别者的就业权益。外媒当时报道,美国众议院也曾讨论过一项就业不歧视法案,旨在禁止基于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
这场特别的招聘会,由当地最大的跨性别群体年度会议“南方舒适大会”组织。它吸引了来自微软、德勤、安永、美国航空、惠普和摩根大通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的招聘人员。这背后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正在积极制定并完善针对跨性别员工的政策和保护措施。根据一份由外媒发布的报告,当时《财富》美国500强企业中,有152家公司已经明文禁止对跨性别员工的就业歧视。
从某些角度看,这场职业招聘会与普通招聘会并无二致:求职者们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交换名片,推销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但一些场景又显得格外特别:一位戴着大耳环、手持亮铂色假发的女士,正与安永的招聘人员愉快地交谈;房间的另一端,一位戴着珍珠项链的女士俏皮地扭动着臀部,走向惠普的展位。她娇羞地问道:“我能被接受吗?”招聘人员热情地伸出手与她握手,并坚定地说:“完全没问题!”这名招聘人员还认真地解释,惠普在某外媒发布的“企业平等指数”中获得了100%的多元化评分。对于许多参展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展示其支持跨性别员工政策的好机会。
求职者们对招聘人员的问题也相当直接:他们如何向同事或客户提及自己的身份转换?公司对于处于性别转换期的员工,在卫生间使用方面有何政策?公司的医疗保险是否涵盖咨询、激素治疗或性别重置手术?公司内部有多少跨性别员工?这些问题,其实也为我们中国的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构建全球化团队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些细节?
然而,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完全乐观。50岁的吉莉安·巴菲尔德,一位来自美国圣路易斯的跨性别者,在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招聘人员交流后表示:“这些政策听起来都不错,但如果不能真正落实到面试我们的一线招聘人员身上,那也无济于事。”她曾向一些对跨性别者友好的公司投递简历,电话沟通时招聘人员听起来很热情,但见面后却明显冷淡。“他们什么都不说,”她说,“但你能感觉得到。”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也提醒我们,政策制定固然重要,但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一线执行人员也能理解并落实,才是规避潜在合规风险、赢得员工信任的关键。
有时,这场招聘会更像是一次大型的心理辅导或赋能环节。
来自亚特兰大的技术产品经理洛里·安妮·布莱克,48岁,她透露在过去一年开始激素治疗后,寻找新工作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她说自己发现越来越难控制男性化的举止,而且每天以男性身份上班前,都需要束紧胸部,这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一些公司甚至会邀请内部的跨性别员工到场,与求职者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
布琳娜·斯皮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数据管理员,在公司工作七年后于当年完成了性别转换。她说自己当时非常紧张,但首席执行官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解释“温德尔”今后将以“布琳娜”的身份示人,收到了积极的反馈。“我非常感动。”她说。
摩根大通的员工达娜·科恩,44岁,她在一年半前从“大卫”转换为“达娜”。她表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她改名之前就为她发放了新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允许她随时使用女卫生间。她看着一位女士递上简历,微笑着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她说,那位女士在去电脑修改简历上的名字,以反映她新获得的自信后又回到了展位。“我告诉她:我们会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新媒网跨境认为,拥抱多元化不仅是趋势,更是企业在全球市场赢得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对于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了解并尊重海外市场的文化多样性、提升企业的包容性,不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全球化人才,更能为品牌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助力我们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ross-border-talent-pitfalls-avoid-90-risk.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