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制经绒织物价格飙涨33.8%!跨境利润新高。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纺织产业的动态变化备受瞩目。特别是在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这一区域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进入2025年,各类国际经济因素、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消费者偏好都在持续影响着这个传统行业的演变。
近期,相关行业观察显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据一项海外报告的分析,预计到2035年,该市场的消费量有望达到22万吨,市场价值则可能增至15亿美元。这样的增长前景,无疑为区域内的生产商、贸易商以及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了积极的信号。
市场展望与发展趋势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预计在未来十年间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下,预计从2024年到2035年,市场消费量将以约0.8%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扩张,到2035年末有望达到22万吨的规模。
在价值方面,市场预测将以约0.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根据估算,到2035年末,该市场的总价值(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有望达到15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市场在经历周期性波动后,正逐步回归稳定增长的轨道,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相对稳定的发展预期。
区域消费概览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消费总量稳定在20.1万吨。从2013年至2024年的数据来看,该地区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2%,期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趋势保持相对平稳。最高消费量曾在2017年达到21.8万吨,此后几年消费量有所调整,但在2024年保持了与上一年持平的水平。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洲-太平洋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价值回落至14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5.8%。这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情况(不包括物流、零售营销及零售商利润等)。整体而言,市场价值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相对平缓的趋势,曾于2015年达到21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15年至2024年间,市场价值有所回落。
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表现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绒类与雪尼尔织物最大的消费国。2024年,中国的消费量达到8.9万吨,占据了区域总消费量的约45%。这一数字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3.5万吨)的三倍之多。孟加拉国以1.5万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占比7.6%。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和消费价值:
国家/地区 | 2024年消费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2024年消费价值(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中国 | 89 | 相对稳定 | 604 | -1.3 |
印度 | 35 | +1.3 | 237 | -0.8 |
孟加拉国 | 15 | +10.8 | - | +8.5 |
在人均消费方面,2024年越南、韩国和孟加拉国表现突出。越南以每千人139公斤的消费量居首,其次是韩国(每千人117公斤)和孟加拉国(每千人89公斤)。值得注意的是,孟加拉国的人均消费增长迅速,在2013年至2024年间实现了约9.7%的复合年增长率。
区域生产格局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生产量显著增长至32.4万吨,较上一年增长6.5%。从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至2024年间,区域生产总量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生产量的显著增长发生在2015年,当时增长了17%。2024年的生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预计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从生产价值来看,2024年绒类与雪尼尔织物生产价值显著上升至25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整体而言,生产价值在过去几年也呈现出相对平缓的趋势。2019年生产价值增长最为迅速,较上一年增长15%。生产价值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达到28亿美元,但在2015年至2024年间,生产价值略有回落。
主要生产国分析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中国是绒类与雪尼尔织物最大的生产国,其产量高达25.3万吨,占区域总产量的约78%。这一数字是中国第二大生产国印度(3.6万吨)的七倍之多。印度尼西亚以1.3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比约3.9%。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生产量:
国家/地区 | 2024年生产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中国 | 253 | 相对稳定 |
印度 | 36 | +1.1 |
印度尼西亚 | 13 | +0.6 |
中国的纺织制造业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为区域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产品供给。
区域进口动态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进口量达到4.6万吨,结束了自2021年以来的两年下降趋势,首次出现增长。从2013年至2024年的整体趋势来看,进口量呈现适度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2.3%。然而,在此期间也伴随着一些明显的波动。2016年进口量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115%。历史最高进口量在2017年达到7.4万吨,但在2017年至2024年间,进口量有所回落。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4年绒类与雪尼尔织物进口额达到4.15亿美元。从2013年至2024年的整体趋势来看,进口价值呈现显著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3.5%。2021年进口价值增长最为迅速,增长了24%,达到4.52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进口价值有所下降。
主要进口国分析
2024年,孟加拉国(1.5万吨)和越南(1.4万吨)是绒类与雪尼尔织物的主要进口国,分别占区域总进口量的约33%和30%。韩国(3.2千吨)和巴基斯坦(2.1千吨)紧随其后,共占总进口量的11%。印度尼西亚(1.6千吨)、马来西亚(1.5千吨)、缅甸(1.5千吨)、斯里兰卡(1.4千吨)、印度(1.2千吨)和中国(1千吨)的进口量相对较小。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和进口价值:
国家/地区 | 2024年进口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2024年进口价值(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孟加拉国 | 15 | - | 132 | - |
越南 | 14 | - | 134 | - |
韩国 | 3.2 | - | - | +12.8 |
巴基斯坦 | 2.1 | +24.4 | - | - |
印度尼西亚 | 1.6 | - | - | - |
马来西亚 | 1.5 | - | - | - |
缅甸 | 1.5 | - | - | - |
斯里兰卡 | 1.4 | - | - | - |
印度 | 1.2 | - | 17 | - |
中国 | 1 | - | - | - |
在主要进口国中,巴基斯坦在2013年至2024年间表现出最快的进口量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4%。而进口价值方面,韩国在同期实现了12.8%的复合年增长率。
不同产品类型的进口情况
2024年,棉制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织物)是亚洲-太平洋地区主要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进口类型,进口量达到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3%。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织物)位居第二,进口量为9.6千吨,占21%。紧随其后的是人造纤维未割纬绒织物(14%)和人造纤维其他纬绒织物(10%)。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进口产品类型的进口量:
产品类型 | 2024年进口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份额变化(2013-2024年) |
---|---|---|---|
棉制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20 | +2.7 | +1.7% |
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9.6 | +10.6 | +12% |
人造纤维未割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6.4 | +6.1 | +4.6% |
人造纤维其他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4.6 | -6.1 | -15.8% |
人造纤维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1.4 | +2.4 | - |
棉制纬绒织物(非割绒、非灯芯绒,非5802或5806子目) | 1.3 | -5.9 | -4.2% |
棉制未割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1 | 相对平稳 | - |
在各类进口产品中,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在2013年至2024年间以10.6%的复合年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其在总进口量中的份额也显著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从价值角度看,2024年主要的进口产品类型及其价值如下:
产品类型 | 2024年进口价值(百万美元) |
---|---|
棉制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175 |
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105 |
人造纤维未割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41 |
人造纤维其他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棉制纬绒织物(非割绒、非灯芯绒,非5802或5806子目) | - |
人造纤维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其他类型织物 | 占据剩余份额 |
在主要进口产品中,特定类型的织物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进口价值增长率高达14.1%,其他产品类型则呈现较为温和的增长。
进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绒类与雪尼尔织物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8923美元,与上一年持平。从2013年至2024年的趋势来看,进口价格呈现小幅上涨,年均增长率约为1.1%。然而,在此期间也伴随着明显的波动。2017年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58%。历史最高进口价格在2014年达到每吨10977美元,但从2015年至2024年,进口价格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点。
不同产品类型之间的进口价格差异显著。2024年,某些特定类型织物的价格高达每吨81865美元,而另一些类型的织物价格则相对较低,例如某些织物平均价格为每吨3231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间,棉制纬绒织物(非割绒、非灯芯绒,非5802或5806子目)的价格增长最为明显,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4%。
不同进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也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主要进口国中,中国(每吨14930美元)的进口价格最高,而巴基斯坦(每吨1819美元)的进口价格则相对较低。在2013年至2024年间,中国进口价格的增长率最为显著,达到3.9%。
区域出口态势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出口量显著增加至16.9万吨,较2023年增长14%。从2013年至2024年的趋势来看,出口量整体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2015年出口量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42%。历史最高出口量在2013年达到17.3万吨,但在2014年至2024年间,出口量有所回落。
从出口价值来看,2024年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出口额显著扩大至9.89亿美元。整体而言,出口价值在此期间有所下降。2019年出口价值增长最为迅速,较上一年增长26%。历史最高出口价值在2013年达到13亿美元,但在2014年至2024年间,出口价值有所回落。
主要出口国分析
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中国出口量达到16.5万吨,几乎占据了总出口量的97%。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和出口价值: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2024年出口价值(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中国 | 165 | 相对平稳 | 919 | -2.2 |
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的出口量保持相对平稳,其在总出口量中的份额增加了2.7个百分点。在出口价值方面,中国在同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为-2.2%。
不同产品类型的出口情况
2024年,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人造纤维其他纬绒织物、棉制割绒灯芯绒织物、人造纤维未割纬绒织物和人造纤维割绒灯芯绒织物这五种主要类型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占据了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出口产品类型的出口量和出口价值:
产品类型 | 2024年出口量(千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2024年出口价值(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5.6 | 279 | - |
棉制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 | 257 | - |
人造纤维其他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 | 210 | - |
人造纤维未割纬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 | - | - |
人造纤维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 | - | - | - | - |
其他类型织物 | 占据剩余份额 | 占据剩余增长 | 占据剩余份额 | 占据剩余增长 |
在主要出口产品中,部分特定织物在2013年至2024年间出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6%。从出口价值来看,部分特定织物在同期实现了25.3%的复合年增长率,其他产品则呈现较为温和的增长。
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绒类与雪尼尔织物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5836美元,较上一年下降4%。整体而言,出口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4年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增长了53%。历史最高出口价格在2014年达到每吨11459美元,但从2015年至2024年,出口价格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点。
不同出口产品类型之间的平均价格差异显著。2024年,某些特定类型的织物价格高达每吨417034美元,而人造纤维割绒灯芯绒织物(非5802或5806子目)的平均出口价格则相对较低,约为每吨4058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间,棉制经绒织物(割绒,未割圈,非5802或5806子目)的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3.8%,而其他产品类型则出现了出口价格的下降。
由于中国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区域平均价格主要由中国的价格水平决定。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出口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2.3%。
对中国跨境行业参与者的启示
鉴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展现出的这些发展趋势,中国的跨境行业参与者可以从中把握多重机遇。首先,中国作为该领域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产业链优势显著。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其次,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家的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表明这些市场存在扩大的潜力。特别是人造纤维雪尼尔织物等细分品类的快速增长,提示我们应关注新兴材料和技术带来的市场机遇。中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加强与这些新兴市场的合作,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深化区域贸易往来。
同时,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别是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的差异,也要求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可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提升企业韧性。
此外,人均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为市场细分和产品定制提供了思路。例如,在人均消费较高的国家,可以推广高端化、设计感强的产品;而在人均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则可以关注性价比高、适应大众需求的产品。
结语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绒类与雪尼尔织物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阶段。面对区域内生产、消费、进口、出口等环节的变化,中国的跨境行业参与者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理性分析数据,灵活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拓展市场,我们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otton-pile-fabric-price-33-8-profit-boo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