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中国3D打印机狂飙,千元机横扫海外,逆袭成全球霸主

2025-09-05跨境电商

Image

曾几何时,3D打印机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还只是停留在科幻电影里,或者是极少数科技发烧友的“玩具”。就如同几年前,有位颇受大家喜爱的科技博主曾感叹:“3D打印机只有爱好者,没有真正的消费者。”这句话,或许代表了当时很多人对这个领域的看法。

然而,今天的景象,已然大不同。

放眼我们国内市场,从去年火遍全网、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萝卜刀”——这个成功“破圈”的3D打印品,到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3D打印农场主”(这可不是在田里种菜,而是指那些通过集中管理大量3D打印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个人、团队或企业),都让3D打印机真切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现在,无论是我们熟悉的电商巨头天猫,还是京东,每逢大促都会专门推出3D打印机品类的热销榜单。更让人惊喜的是,连国民品牌小米都推出了定价仅为1999元的入门级产品,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普通消费者接触3D打印技术的门槛。

而目光转向海外,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同样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出货潮”。近年来,我们看到谷歌上关于“3D打印”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而亚马逊这类国际电商平台上,该类产品的销售总额也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连续上涨。更值得骄傲的是,在这场全球性的技术竞赛中,凭借着我们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价格策略上的不懈努力和“内卷”,我们成功超越了此前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欧美品牌,成为了这个赛道的新领跑者。

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ONTEXT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实现了19%的显著增长,而其中,高达94%的出货量,竟然都是由中国供应商完成的!这组数据,无疑振奋人心,充分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正如一位深耕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感慨:“以前这个市场,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企业,大家低头各做各的。可现在呢?突然之间冒出了好多同行,不仅有像小米这样的大厂跨界入局,更有海量初创企业带着新的想法和技术冲了进来,整个市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随着3D打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整个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跨越发展期。从最初只吸引极客、创客这类小众群体的目光,到如今逐步迈向大众消费市场,消费级3D打印机究竟离它“可能的腾飞”还有多远?而在这条充满活力的赛道上,各家厂商又是如何巧妙布局,让3D打印机变得更加“消费化”,并以此推动行业版图不断拓展的呢?


时隔十年再度走红,出货量一年暴涨近90%:国货力量引领新潮

3D打印技术,自诞生之初,就被不少专家学者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也就是通过切割、削减材料来塑形的方式。3D打印采用的是独特的“增材制造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三维模型数据为蓝本,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来“生长”出实体产品。这种方式,有着传统制造难以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成本更低、生产周期更短,更无需复杂的模具就能直接根据电脑图纸打印出产品。这意味着,无论是小批量定制生产,还是快速完成原型验证,亦或是制造一些传统工艺根本无法实现的复杂外形结构,3D打印都能轻松应对,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回溯到大约2013年前后,3D打印机曾在我们国内市场掀起过一股不小的热潮,甚至一度被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并列为当时的三大“风口行业”。那时,无数创业者闻风而动,争相涌入这个新领域,资本也如同潮水般不断注入。正如一位业内人士David所说:“当时的赛道参与者背景非常多元,既有经验丰富的跨境电商从业者,也有凭借科技背景投身其中的创业者。大家纷纷利用我们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日益增长的跨境出海动能,积极推广这个新兴的硬件产品。”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的年代。

然而,热潮来得快,褪去得也快。究其原因,早期消费级3D打印机存在着不少“硬伤”:动辄近万元的产品单价,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操作门槛高,需要专业的画图建模能力,让许多小白用户望洋兴叹;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打印速度和成品品质都难以令人满意。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3D打印机未能获得市场的持续关注,最终导致这股热潮迅速冷却。曾经风靡一时的3D打印体验店,不少都黯然倒闭;而资本市场上,3D打印机概念股也从最初的暴涨,回归了平淡。

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一段宝贵的“蛰伏期”。那些在市场洗礼中顽强生存下来的老玩家,以及带着新理念、新技术加入的新面孔,并没有气馁。他们沉下心来,埋头于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不断推出更贴近普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使得3D打印机赛道在几年后,迎来了它的“二次蹿红”,而且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突破!

根据国际数据机构KBV Research的报告,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达到25.03亿美元,并预计到2028年将飙升至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更令人振奋的是,来自我们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3D打印机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352.5万台,同比暴涨了87.7%!这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而消费级3D打印设备则主要销往海外。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制造的消费级3D打印机,在全球市场拥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在这股浪潮中,多家中国的头部厂商年营收已经轻松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许多中小企业也实现了年收入过亿元的目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可以预见,一批新兴的跨境上市企业,很可能就将诞生于这个充满活力的3D打印机行业——比如,今年创想三维已进入IPO辅导阶段,智能派也传出计划未来3-5年内上市的消息……整个行业的欣欣向荣,不仅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投身其中,也成功吸引了像小米、安克这类知名大公司跨界下场,他们的加入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与想象。当然,对于这些大公司而言,究竟是将3D打印仅仅视为业务增长的多元选择之一,还是将其提升到战略性机会的高度,也将直接影响着他们能给行业带来多大的冲击力。

如果要追溯真正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或许要提到一家名为“拓竹”的新锐企业的横空出世。2022年,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高速多色3D打印机,就像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迅速拿下多个电商平台的品类销售冠军。拓竹科技的CEO陶冶曾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3D打印机的实际使用体验,能够更接近公众想象中那种‘眨眼间就能满足所有需求的魔盒’。”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的宣言。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对此评价道:“从技术突破的角度看,拓竹的出现,一下子就把消费级产品的技术水平拉升到了接近工业级的程度。这不仅带动了其他厂商纷纷将高速打印技术应用到消费级产品上,更让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迅速触碰到了一个合格消费品所应具备的边缘,极大地推动了行业进步。”David也指出,随着更多新玩家的入局,不仅加速了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带动了市场竞争方向的转变,从原先只侧重于“设备本身”的性能比拼,转向了更宏大的“生态层面”的竞争。“未来,行业格局将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战役’,可以说已经全面打响。”

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行业资深玩家创想三维(CREALITY)去年就已焕新升级了品牌形象,并正式将“全球消费级3D打印生态领创者”确立为自身新的战略定位。创想三维全球品牌市场负责人韩宗波对此解释道,仅仅依靠新技术和新产品带来的企业增长,其潜力是有限的,而构建起整个行业生态,才能真正形成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增长点。这不仅能有效激发原有用户群体的创作热情,更能让3D打印机拥有更强的拓展性,无论是应用场景还是目标人群都能得到极大延展。“我们希望以3D打印生态为核心,构建一个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消费级3D打印生态圈,向上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硬件,中间涵盖各类技术类型的3D打印设备,向下则延伸至各种应用领域。”韩宗波表示,这是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另一个头部玩家纵维立方(ANYCUBIC)同样不满足于仅仅在“打印设备”这一单点上竞争,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的“3D打印生态”和“解决方案大全”。在上游,纵维立方目前已经将研发创新的精力投入到打印基材的开发上,建立了自有耗材产品线,力求在材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而在下游,纵维立方也早已开始布局3D打印的客户端服务体系,像APP、切片软件、资料库、视频教程等都已经形成了规模,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随着行业竞争方向的转变以及专注于消费级3D打印机的创业者越来越多,这个行业的入行门槛也逐步被垒高。David表示,在3D打印机产品力和用户期待都在不断提升的当下,新入行的玩家必须精准定位细分赛道,通过差异化竞争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可以说,在消费级3D打印机这个规模达百亿级的赛道中,无论是新玩家的不断涌入,还是头部厂商加速进行生态布局,都让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也预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市场拓圈:技术向上突破,门槛向下普惠,场景化营销锦上添花

在过去,市面上大多数消费级3D打印机的价格,动辄就要大几千甚至上万元,这样的高昂价格无疑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许多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然而,时至今日,情况早已发生逆转。“千元机”的选项变得琳琅满目,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成本。当我们打开亚马逊(美国)3D打印机畅销榜单,会欣喜地发现,榜单前20名几乎被我们中国厂商包揽!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智能派、闪铸和启迪科技等众多中国品牌的多款产品都榜上有名,其中不乏售价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的亲民产品。这背后,正是中国消费级3D打印机厂商持续进行“价格战”的成果。一些厂商通过不断下探产品价格底线,以极具竞争力的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种“鲇鱼效应”也带动了整个行业供应链的优化和成本的普遍降低。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供应链成本的角度来说,现在想要再有新玩家仅仅依靠“性价比”路线就切入市场,已经非常困难了。如今,更多的则是选择走品牌路线的玩家。来自创想三维的Ender 3系列就是其全球畅销的产品之一,被广大用户亲切地称为“入门级的经典产品”,其价格仅为169美元。“我们的产品分为好几个层级,希望通过更有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让更多用户能够亲身体验到3D打印技术的魅力。但对于像专业级和旗舰级这样的重点产品,我们是不会轻易卷入价格竞争的。”韩宗波表示,“虽然我们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卷入了价格战,但基于我们庞大的出货规模,我们依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智能派(ELEGOO)的副总经理陈波曾这样解释他们产品为何能享有行业“价格杀手”之称:“智能派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优秀集成商,与他们进行深度合作研发并定制关键组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这也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速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这背后,是深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技术积累。

然而,仅仅靠“性价比”或许只是3D打印机产品走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利器”之一。韩宗波表示,3D打印机实现真正“消费化”的关键还在于,要让技术能够持续往专业级方向提升,而使用门槛则要朝着“小白用户”的方向大幅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在显著提高打印效率的基础上,同时要满足产品在稳定性和打印精度上的高要求;为了适应更多元的打印场景,产品应能兼容更丰富的耗材种类;同时,还要将更多人工智能(AI)、先进算法等新技术融入3D打印,全方位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这正是目前行业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技术的持续改进,使得3D打印机的易用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曾经人们期盼的“又快又好”变成了现实。首先是“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积极应用高速3D打印开源方案,将机器原有的Marlin固件升级为Klipper固件,从而将打印速度提升到了惊人的600mm/s左右。Klipper固件中融入的振动补偿及压力推进补偿算法,极大地提升了打印速度,使得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相比过去快了5倍到10倍,效率上的飞跃令人惊叹。

与此同时,更多消费级3D打印机开始支持AI智能检测、高级校准以及多色打印功能。各家厂商也纷纷推出集3D模型资源库、远程打印和实时监控于一身的便捷APP。这些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更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便利性。因此,普通消费者对3D打印机的产品价值有了更深的认同,消费群体也从原本小众的极客、创客一族,成功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大众群体。

David指出:“早期的消费用户可能本身不具备复杂的建模和DIY能力,但他们普遍比普通人群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更乐于接受时代变革。当他们听说3D打印机能够提升效率、带来便捷时,就会产生购买的欲望。”

实际上,企业在推出创新产品时,其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这条鸿沟,成功拓展大众用户,往往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最终成败。而为产品开发出更丰富、更贴近生活的使用场景,正是从小众群体走向大众群体,实现“破圈”的第一步。

例如,创想三维目前就将产品应用场景细分为三大类:生活场景、工业场景和教育场景。在生活场景中,它能够满足极客玩家打印精致手办、公仔的爱好;为养宠人士打印各种新奇有趣的宠物用品;更可以帮助普通大众打印出个性化的鞋子、独特的灯罩等家庭生活用品。这些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都在逐步为3D打印机塑造出一种“生活必备工具”的全新形象,让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而是触手可及的实用帮手。

David还表示,产品使用场景的丰富,也能巧妙地运用到营销方面,为用户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点。同时,通过营销活动带来的实际数据反馈,还可以不断迭代优化营销内容。例如,投放一批场景化内容营销后,得到具体效果数据,待到下一个投放阶段,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反馈,对那些有效的场景进行深度延展和放大。“我们曾协助3D打印机厂商,以小店店主制作鞋模、技术宅进行房屋设计,以及将3D打印机变成家庭娱乐体验和智慧中心等使用场景进行营销。通过展现这些丰富的使用场景,我们将产品本身的硬科技属性,巧妙地延伸至其强大的可玩性和实用性。”DTC(直面消费者)出海品牌加速器Next2Market的合伙人佐潇如是说。

一站式出海数字营销服务商WEZO维卓,也向我们分享了3D打印机的营销策略经验。其相关负责人提到,目前3D打印机对于C端市场而言,仍属于相对小众的消费领域,大众认知度尚需提升。因此,品牌可以通过制作具有教育性质的内容,有效降低用户对3D打印机“门槛高、操作难度大”的固有刻板印象,让他们看到其简单易用的一面。同时,品牌还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撬动更广阔的目标用户群体,比如策划个性化的话题内容,发布高质量的视觉内容和富有故事感的视频,以增强用户的情感联结;更要积极建立品牌社区,鼓励并激发用户产出UGC(用户生成内容),形成良性互动,让品牌的影响力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


消费级与专业级市场走向融合,探索B端应用场景,拓展新蓝海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直接取决于其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过去,3D打印技术的渗透路径通常是先由工业级应用起步,逐步发展到专业级应用,最终才触及消费级市场。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3D打印机市场,消费级、专业级与工业级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消费级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吞噬”专业级市场,甚至开始在工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专业级3D打印机,顾名思义,主要面向的是设计师、工程师、制造企业等专业用户,为他们提供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产品解决方案。但随着消费级产品的性能不断攀升,这种界限变得不再那么清晰。

“消费级企业早期的标杆,往往是偏向To B业务的。但随着市场不断拓展,年出货量接近四百万台的消费级市场,已深深影响了专业级市场的走向,迫使专业级设备厂商不得不进行重组和转型。”David判断,再过几年,消费级市场和专业级市场将彻底走向融合。他指出,从实际角度来看,处在工业级和消费级中间的“夹层市场”(即专业级市场)正变得有些尴尬。如果追求生产类工作的效率和量产的经济性,专业级产品往往不如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级设备来得高效和划算;而如果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最新的技术,专业级产品又不如消费级产品的反应那么迅速,迭代那么快。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3D打印机市场将会逐渐演变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核心目的,服务于大规模或小批量制造的生产需求;另一种则纯粹以原型打样为目的,这不仅面向企业,也面向广大的个人消费者,满足其创意验证和个性化制作的需求。

眼下,除了蓬勃发展的C端(消费者)生意,消费级3D打印机厂商迈向To B端(企业)市场的脚步也丝毫没有放缓。韩宗波向我们表示,在B端生产中,消费级3D打印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其打印效率已经非常接近工业级设备,而成本却要低得多。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台消费级3D打印机并联运行,在整体吞吐量和单个零件的成本方面,往往会比一台昂贵的工业打印机更具优势。消费级3D打印机产品已经逐步进入生产场景,成为传统生产工具的有效补充,尤其是在定制化、小批量生产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工业领域,创想三维的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文旅文博、医疗齿科、航空航天等多个高精尖行业,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峰瑞资本副总裁颜黔杭也在一份行业报告中提及,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和牙科领域得到了尤为广泛的应用。这两个行业都是典型的高附加值、高客单价领域,3D打印技术能够有力助推其提高产品成型的效率。比如,航空航天在轻量化、复杂结构的一次成型、节省材料以及灵活验证迭代等方面的制造需求,都与3D打印的特性高度契合,简直是“天作之合”。

历经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的浮浮沉沉,韩宗波最近也明显感受到国内市场正在悄然“起势”的积极变化:一是3D打印机的普及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开始关注并了解这个产品;二是“3D打印农场”的兴起,带动了一股规模化的设备采购热潮。这些“3D打印农场主”通常会购置几十台甚至上百台3D打印机,同时进行各种产品的批量生产,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针对这类特殊的客户群体,创想三维也推出了相应的定制化产品和营销策略,并提供专属的服务。例如,去年,创想三维就启动了“3D打印农场主”扶持计划,为他们提供设备、耗材和技术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助力他们更好地发展。

“创想三维从成立之初,就定下了成为3D打印产业布道者的崇高使命。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携手努力,为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韩宗波说,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愿景,更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期许。

正如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所提出的“创新扩散曲线”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一项创新技术的扩散,往往从极少数的尝鲜者开始,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被更多人认可,最终才能成为全民参与的浪潮。目前,3D打印机的消费化进程,已如同被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达了关键的临界时刻,其受众群体正从原先的专业爱好者,迅速扩展至更广阔的大众消费者。

许多行业从业者坚信,3D打印机将成为大众生产力的一种全新形式,有望如同当年的无人机市场一样,孕育出更多来自我们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中国智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519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迎来爆发,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价格优势领跑全球。从“萝卜刀”到“3D打印农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价格持续下探,小米等大厂入局进一步降低门槛。中国3D打印机出口量暴涨,正从极客走向大众市场,行业生态竞争加剧,或将涌现更多独角兽企业。
发布于 2025-09-05
查看人数 8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