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数十亿并购!中国出海,这样布局全球市场!

2025-09-20跨境电商

Image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商业脉络。对于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我们而言,持续关注国际市场的重大并购与产业整合,不仅能洞察全球供应链的深层变动,更能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那些涉及传统制造业的跨国交易,往往是行业发展趋势的先行指标。近日,我们回顾了一项历史性的交易,即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对美国费尔斯通轮胎公司全球轮胎业务的收购,这宗交易在当时以数十亿美元的规模,重新定义了全球轮胎行业的竞争格局。

这项发生在1988年的重大交易,使得拥有悠久历史的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将其核心轮胎业务出售给了来自日本的普利司通公司。这一举动,对于普利司通而言,无疑是其长期以来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轮胎市场拓展销售业务的重要突破,使其在美国轮胎销售市场的排名跃升至第二位。

对于费尔斯通而言,这家始创于1900年、拥有近一个世纪轮胎制造历史的企业,这项协议标志着其战略重心的重大转移。费尔斯通总裁约翰·J·内文(John J. Nevin)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持续了近十年、旨在关闭低效工厂、拓展汽车维修业务的努力,通过此次交易得以实现。根据协议,费尔斯通品牌旗下的轮胎将继续生产,同时,费尔斯通保留了其遍布美国各地的1500家汽车维修连锁店,这些门店被视为比轮胎制造业务更具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

外媒分析人士指出,内文总裁的策略,在于通过资产剥离来提升公司的股价。他从一开始就遵循着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使命。交易消息宣布后,费尔斯通的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飙升9.25美元,涨幅超过20%,收于45美元。

普利司通与费尔斯通的这笔交易,是当时全球轮胎制造商一系列并购浪潮中的一部分。面对低迷的销售业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整合成为企业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路径。有行业分析人士当时预测,从长远来看,全球轮胎市场最终可能只剩下三家主要生产商:固特异、米其林和普利司通。

这宗交易的达成,也意味着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的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当时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同时,合并后的实体也有望超越法国的米其林,成为全球第二大轮胎制造商。

战略考量:人员调整与业务重组

普利司通与费尔斯通的协议曾让一些分析人士感到意外,因为此前曾有传闻称,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公司也在竞标费尔斯通,以期扩大其在美国和全球的销售份额。

根据这项复杂的交易,费尔斯通的全球轮胎制造业务,包括其所有债务,将整合成为一家独立的、名为费尔斯通轮胎公司的新实体,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普利司通将持有这家价值15亿美元合资企业75%的股份,而费尔斯通则保留25%的股份。费尔斯通的一位发言人表示,预计公司在美国的四家工厂不会出现裁员。

费尔斯通公司将保留其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和其他工业产品业务。根据费尔斯通的估计,通过这项交易,公司将获得约10亿美元的现金。公司当时表示,计划将“相当一部分”收益分配给费尔斯通的股东。

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内文总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策略高度契合。他相信普利司通能够比费尔斯通更好地管理其轮胎业务。

普利司通的战略收益

尽管这笔交易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普利司通从中获益匪浅。

普利司通当时全球销售额约为50亿美元,但在美国汽车轮胎市场的份额仅为2%。而美国每年汽车轮胎的销售额超过14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轮胎市场。

然而,根据当时的行业贸易杂志《Modern Tire Dealer》的数据,合并后的普利司通-费尔斯通公司将占据美国市场约11%的份额。在1987年末,美国市场的份额分布如下:

公司名称 市场份额
固特异 16%
费尔斯通 9%
米其林 8.5%
西尔斯 7.5%
百路驰 4%

此外,新成立的普利司通-费尔斯通合资企业,将成为费尔斯通汽车门店连锁的主要产品供应商。

普利司通还获得了费尔斯通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工厂,这些地区此前普利司通并无生产基地。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普利司通而言,若要成为全球性的行业参与者,进入西欧市场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

普利司通与费尔斯通的协议达成之时,恰逢全球轮胎销售低迷期。在美国,在1984年至1987年间,轮胎制造商的出货量仅增长了约4%。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增长预计将保持平缓。

全球化扩张与产业变革

为了提振销售并降低成本,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等公司纷纷采取全球化扩张策略。美国轮胎市场的巨大规模以及美元汇率的下降(这使得进口商品更加昂贵),吸引了其他外国轮胎制造商的目光。例如,在收购交易宣布前的几个月里,Gencorp.公司将其通用轮胎子公司出售给了西德的德国马牌轮胎公司。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费尔斯通开始逐渐摆脱其传统的轮胎制造商角色。费尔斯通公司由哈维·S·费尔斯通(Harvey S. Firestone)于1900年创立,曾是轮胎大规模生产领域的先驱。

但在内文总裁的领导下,费尔斯通显著增加了其汽车维修店的数量,这些门店在其当时3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中占据了近20%的份额。公司还将总部从传统的橡胶和轮胎制造产业中心俄亥俄州阿克伦迁至芝加哥,并计划将公司名称更改为费尔斯通公司(Firestone Inc.)。

普利司通公司由石桥正二郎(Shojiro Ishibashi)于1931年创立。石桥先生的姓氏在日语中意为“石桥”,他希望为自己的公司取一个“听起来更西方化”的名字,因此将其命名为Bridgestone(普利司通)。

普利司通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入美国市场销售轮胎,当时其美国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托伦斯,后迁至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普利司通早些时候,即在1983年,就曾从费尔斯通手中收购了一家卡车和客车轮胎制造厂,这是其在美国的唯一一家制造厂。

市场份额与未来展望

尽管在收购交易宣布前,普利司通在美国汽车轮胎销售市场的份额很小,但当时从日本进口的汽车中,有一半都配备了普利司通轮胎。普利司通在美国卡车和客车轮胎市场也占据了12%的份额。

在收购交易宣布前的1987年,普利司通在美国的轮胎销售额约为4亿美元。

普利司通还是一家主要的化学品和工业产品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之一。

在近日宣布这项交易的同时,费尔斯通的董事会还通过了一项计划,旨在防止可能由其将获得10亿美元现金引发的恶意收购。如果未经董事会批准,有任何一方获得费尔斯通20%或以上股份,该计划将启动。分析人士指出,这10亿美元的现金对于公司并购者来说可能极具吸引力,因此公司对此表示担忧。

最终,这项全面交易还需要经过费尔斯通董事会的批准。根据费尔斯通当时的表述,最终协议的达成尚需数月时间。
The Apple Store at the Christiana Mall in Delaware claims to sell the most iPhones of any of the tech giant's retail shops.

这项历史性的并购案例,不仅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寻求增长和战略转型的决心,也揭示了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如何通过整合资源、调整业务重心来应对挑战。对于今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摸索前行的中国跨境从业人员而言,这些发生在过去的重要商业事件,依然能提供深刻的启示:洞察行业趋势、灵活调整战略、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持续关注此类动态,从中汲取经验,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主动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bridgestone-billion-deal-china-global-strategy.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1988年普利司通收购费尔斯通轮胎业务,重塑全球轮胎格局。该交易是当时全球轮胎制造商并购浪潮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增长和战略转型。为中国跨境从业者提供了洞察行业趋势、灵活调整战略、积极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启示。
发布于 2025-09-20
查看人数 15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