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380单已盈利,跨境“潜规则”被打破!告别烧钱
金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中立的东西了,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忠实地反映着我们付出和创造的价值。
聊起赚钱这个话题,相信每位投身或正准备投身跨境电商赛道的朋友,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财富的增长。我也不例外,但这些年走下来,我发现很多人往往只看重“暴富”的结果,却忽视了赚钱或者说盈利过程中那些更深层次的规律和积累。
在之前分享过的跨境电商经验里,我曾提到过“欲望”这个词。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赚钱能力,往往存在过高的估计,结果就是能力与欲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导致情绪持续低落,甚至影响了生活状态。其实,赚钱这件事,如果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它更像是一团毛线,只要你找到了那个正确的“线头”,理顺了思路,财富的雪球就会自然而然地越滚越大,越滚越多。
一、锚定核心要素,拨开繁杂迷雾
在实际的电商运营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朋友总是在那些非关键要素上花费大量精力,甚至纠结不已。比如说,大家可能会异常关注产品的评价数量,或者痴迷于商品排名的起伏。然而,这些在我们看来,并非是需要时刻紧盯的“命门”。
打个比方,我们团队在推广策略上,常被同行戏称为“农村包围城市”。但我们追求的,绝不仅仅是那些所谓的“长尾流量”。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利润的流量,而且,我们希望这种转化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实现的,而不是寄希望于遥远的未来。
在新产品推广的初期,与那些早已深耕市场、积累多年的先行者相比,我们的确存在不少劣势。我们的产品评价可能没有别人多,品牌知名度没有别人高,甚至在价格上,也可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只盯着这些指标。我们的目标,就是精准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对评论数量没有那么苛刻,并且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用户群体。通过为这些特定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我们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当今的全球电商环境中,精准的用户画像和细致的运营策略,正变得比单纯的价格战或流量战更为重要。
二、构建健康盈利生态,实现稳健成长
我个人在追求“赚钱速度”方面,一直采取的是相对保守的态度。我们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构建一个相对健康的盈利生态,因此,我们非常接受一种“慢慢成长”的状态。这种成长模式,就像是建造一栋坚固的大厦,地基必须打牢,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度。
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很多同行朋友会说,一个新产品在上线后的头三个月,几乎不可能实现盈利,这似乎是行业的“潜规则”。但我们团队从产品出第一单开始,就已经在认真地计算利润了。相比于单纯的流量规模,或者是订单数量的多少,我们更关注的是,每一笔订单能够为我们带来多少净利润,以及这份利润能够支撑我们走多远。
因此,当我们听到某些声音,建议投入巨额预算去刷评价、去搞大规模促销时,在我们的底层认知里,这是不可接受的。这种“烧钱”模式,短期内或许能制造出声势,但长期来看,往往会为后续的运营埋下巨大的隐患。
再比如,假设我们同时投放了1000个关键词,并且针对800个竞品投放了产品定位广告。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投放词、每一个竞品都能给我们贡献巨大的流量和订单。我们更不追求所谓“大词”的头部位置能够带来多少海量的曝光。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在什么样的点击成本下,哪些关键词、哪些广告位,能够为我们创造出真正盈利的订单。这是一种精打细算的策略,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虽然我们的赚钱速度,可能没有那些“高举高打”的同行来得那么快,但这种模式,相对来说却是最健康的。因为它不需要在后续出单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填补过去因盲目扩张而挖下的“坑”。事实上,一旦一个健康的盈利生态构建完成,后续的积累效应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业务发展充满韧性。
三、产品实战案例,稳扎稳打创佳绩
就拿我们最近上架的那款产品来说,从它上架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有订单陆陆续续进来了。到现在,上线时间还不到20天,每天的订单量和广告花费已经基本持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平”了。我粗略地算了一下,截至目前,这款产品大概已经出了380单左右,并且已经可以陆续实现盈利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暴富,而是涓涓细流般的积累。
当然,为了确保这款产品接下来能够持续盈利,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需求爆发,我们已经向合作工厂追加了三批新的订单。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后续销售过程中产品能够不间断供应,避免断货风险,也是为了接下来一旦有重要的促销活动或推荐入口出现,我们能够有充足的准备,迈向更大的流量和订单规模。
我们做促销的前提是,申报的价格在核算下来之后,依旧能够保证有利可图。那种为了换取订单规模,不惜牺牲利润,甚至倒贴钱来做价格战的事情,我是坚决不会去做的。因为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严重透支。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每一款能够带来稳定利润的产品,都必须保证它的稳定性,确保它“永不掉线”。因为在当前的电商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从业者其实是赚不到钱,甚至一直在亏损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去做那种“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的事情。要紧紧抓住那些真正能够带来价值的核心业务,并将其做到极致。新媒网跨境认为,聚焦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四、新品上架策略,兼顾发展与风险
关于是否要推出新产品,我们团队内部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我们所有的新品上架动作,都不能影响到原有在盈利产品线的正常销售。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起来却非常非常难。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不太甘心于那种“慢慢赚钱”的状态,总希望能够快速扩张,一夜暴富。然而,我们考虑的却是,如果能够首先保证一款产品可以持续稳定地盈利,并且通过它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现金流,我们才会有更多可支配的资源。这些可支配的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就可以被我们拿来继续投入,去为未来的更多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搏取。这是一种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发展模式。
五、关于创新,务实为本行稳致远
还有一点,是关于“创新”的思考。创新,无疑是在搏取未来的收益,它代表着进步和突破。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首先必须能够生存下去。如果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么任何宏伟的创新蓝图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我们团队的大多数产品,做的其实都是微创新,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是“伪创新”。这倒不是说我们不愿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颠覆性的产品,而是我们需要在创新和生存之间,找到并创造一种健康的平衡。只有在拥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期待能够做出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所以,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更加务实的道路:先生存下来,再用通过生存获得的收益,去驱动真正的创新。
以我们新品牌的第一款产品为例。在材质的选择上,我个人并不是百分之百满意的,总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执着于去寻找更好的原材料,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不断地寻找供应商,不断地进行测试。这个周期和投入,显然是相对比较大的。
于是,我们决定,先用市场上已有的、成熟的供应链资源进行组合,迅速推出产品,先去测试它能不能真正抓住用户的心,能不能在市场上赚钱。一旦这款产品每个月能有五万到十万左右的稳定盈利,即使我们不把这部分利润拿来做分配或者个人消费,而是完全用来投入,去开发和推出更好的产品,那么这种风险也会比一开始就投入巨资去寻求完美材料要小很多很多。因为,我们这是在拿利润去创新,而不是在拿“老本”去冒险,这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尝试。
六、核心原则:以小博大,稳固根基
关于这一点,我还想再强调一下,它也是我们团队一直秉持的核心原则:真正的赚钱,应该是用较小的资源去撬动更大的可能性。这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了:你必须是先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创造出一个能够持续盈利的“生意”,并且要保证这门生意能够雷打不动地持续赚钱。在积累了一段时间的利润之后,你就可以拿着这部分利润去做投入,去尝试新的领域,而不是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本金”来冒险。
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适应一种经营模式:先用一笔相对有限的资金启动创业,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优化,让它持续赚钱,再把赚到的利润进行再投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后边的尝试或者新的项目不成功,至少也不会动摇我们现有的根本和核心业务。这就像一棵树,根基扎得越深,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雨。
至于那些一上来就先亏一大笔钱的创业者,老实说,我看到的大部分,后续都很难真正地翻身起来。因为,一个持续盈利的生意,会让人的心态越来越放松,也更容易培养出那种敏锐的商业“手感”。而一个一开始就亏钱的生意,则会不断地打击人的意志,消磨人的情绪和创业热情。
所以,我宁可选择从每天赚50元、赚100元开始,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也不愿意一上来就亏损一大笔资金,然后去搏一个虚无缥缈的“暴富机会”。稳健的每一步,才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break-rules-profit-380-sales-in-20-day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