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营销!面对4000条广告洪流,音频创意如何玩转品牌增长。
在2025年9月举行的Smartly Advance大会上,一场名为“Signal to Story: How Creative Drives Advertising Performance with Spotify”的专题分论坛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此次会议深入探讨了创意如何作为广告领域中尚未充分利用的增长杠杆。该论坛由Smartly主持,Spotify的Kay Hsu、MassiveMusic的Roger Sho Gehrmann、Smartly的Spencer Mandell以及AG1的Jim Therkalsen共同参与讨论。各位专家围绕声音、叙事以及规模化创意执行等维度,剖析了如何将各种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品牌连接。
音频:重塑品牌资产的关键要素
Spotify的Kay Hsu在开场时强调了品牌一致性的重要性。她指出,尽管营销活动在不同渠道中可能呈现多样性,但音频能够提供一条统一的品牌线索。对于Spotify而言,声音识别(sonic identity)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歌曲,而是指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品牌可以在多触点使用的可塑性听觉标志。
MassiveMusic的Roger Sho Gehrmann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声音品牌(sonic branding)是触达消费者情感的便捷途径。这种方法在那些产品本身难以激发强烈情感的领域,例如保险或银行服务,效果尤为显著。他援引了Netflix标志性的“ta-dum”音效以及万事达卡在全球范围内的声音标识策略,作为品牌投入巨资使声音像视觉标识一样无处不在的案例。
Gehrmann解释说:“当消费者没有注视屏幕时,声音能够确保您的品牌持续存在。它是融入文化的一种方式。”
规模化创意:广告营销的新型竞争场域
Smartly全球创意服务副总裁Spencer Mandell将讨论引向了许多广告主面临的现实挑战:如何在不损失影响力的前提下有效实现创意规模化。针对不同人群和地理位置制作无数种创意变体,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在预算日益收紧的背景下,营销人员需要借助合作伙伴和工具,快速生成、优化并分发创意资产,同时不稀释品牌故事的核心传达。
Mandell指出:“所谓的颠覆,并非仅仅意味着标新立异,而是在人们最愿意倾听信息的时间和地点出现。”
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品牌建设的考量
AG1的Jim Therkalsen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审慎的观点。他观察到,品牌常常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以算法为导向的效果营销活动中,这些活动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数据增长,但在品牌资产积累方面效果有限。与此同时,精心策划的品牌形象宣传活动却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触达。
Therkalsen建议道:“切勿让短期衡量指标蒙蔽您对长期品牌建设的视野。”他强调,真正的挑战在于找到平衡点,既要确保营销工作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又能同时强化品牌希望消费者长久记住的故事。
音频与叙事在当下营销环境中的突出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告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消费者每天接收的广告信息可能超过4000条,并且常常在多个屏幕之间进行多任务处理。在这种环境下,声音和叙事展现出其独特的穿透力。从Spotify的播放列表到播客集成,从Netflix的开场音效到零售结账时的声音提示,音频再次成为品牌最具影响力的资产之一。
新媒网跨境获悉,本次论坛向营销人员传递的信息明确:应将声音视为一项长期投资,而非事后补充。在规模化创意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其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同时,平衡短期效果与品牌建设,否则可能面临长期增长乏力的风险。
本次论坛的深远意义
如果说Smartly Advance大会的其他分论坛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那么“Signal to Story”这场会议则提醒与会者,创意,尤其是在音频领域的创意,依然是驱动营销效果的核心引擎。声音品牌、智能规模化以及叙事策略并非辅助性要素,它们是注意力碎片化时代中,促成用户参与和转化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品牌寻求竞争优势,此次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直截了当:创意仍然是营销人员手中最锐利的工具,但它必须以严谨、一致和规模化的方式加以运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udio-creative-grows-brand-amidst-4000-ad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