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COO批量突袭!不填原产国,账号冻结,旺季血亏!
最近,亚马逊北美站关于商品原产地信息(COO)的批量弹窗提醒,可是把不少卖家朋友们搞得有点懵圈,甚至有些焦虑。社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要我做什么?是不是必须填?”今天,新媒网跨境就来给大家捋捋清楚,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以及我们卖家朋友该如何妥善应对。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次亚马逊系统批量触发的COO提醒,并非针对所有北美站卖家都强制要求。它更像是一个广泛的提醒信号,即便您只专注于北美市场,没有开通欧洲站业务,也有可能收到这条提示。所以,先别急着慌神。
纯北美站卖家,可以暂时放宽心
在卖家圈子里,很多只做北美站的同行都反馈,咨询了客服后得到的回复是“不用管”。这确实是目前的一个实际情况。如果您目前所有的商品销售和物流配送都仅限于北美区域,完全没有向欧盟或英国发货的打算,也不通过FBA远程配送服务将商品运往这些地区,那么恭喜您,这条提醒暂时对您没有实质影响,您可以暂时忽略,不用额外进行任何操作。咱们专注于眼前的北美市场,把精力放在选品和运营上,该干嘛干嘛。
涉及欧洲业务的卖家,这条提醒至关重要
但是,如果您的跨境业务版图已经拓展到了欧洲,或者有计划将商品通过FBA尾程物流配送到英国、欧盟成员国之间,甚至是在英国和欧盟之间进行配送,那么这条COO提醒就变得至关重要,您必须高度警惕。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则提醒的核心,是为了响应欧盟和英国日益严格的海关法规。这些法规明确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清晰地标注其原产国信息。这不仅仅是为了商品溯源,更是海关部门在计算关税、增值税,以及判断商品是否适用各项贸易协定优惠时必不可少的信息。一旦超期未能提供这些信息,商品就可能被平台标记为不合规,轻则账户收到限制警告,重则面临商品下架,甚至账号被冻结的风险,这无疑会给咱们的旺季销售蒙上一层阴影。
原产国如何判定?细节决定成败
那么,说到“原产国”,到底该怎么填,以哪个国家为准呢?这里面的判断标准,关键在于商品“最后完成实质性转变”的国家或地区。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商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制造,最终形成其基本特征和用途的地方。
举个例子,如果您的商品原材料可能产自东南亚,但是它在中国经过了组装、加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可销售的成品,那么这个商品的“原产国”就应该填写“China”。反之,如果一个商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整个生产过程都在同一个国家完成,那就直接填写那个国家的名称就好。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填写国家名称时,一定要使用全称,千万不能图省事简写成“CN”或者“UK”之类的代码,否则系统可能无法识别,导致白忙活一场。
高效处理COO警告,这些“坑”千万别踩
对于那些确认需要补填COO信息的卖家朋友们来说,如何高效、正确地处理是关键。毕竟现在距离年末旺季越来越近,时间宝贵,我们不能把精力耗在不必要的合规返工上。一个不慎,可能就会踩坑,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第一步:定位需要更新的SKU
首先,咱们得知道哪些商品需要补填信息。登录亚马逊卖家后台,点击“数据报告”,然后选择“库存报告”,找到并下载“分类商品报告”。这份报告会清晰地列出那些还未提供COO信息的SKU。有些卖家朋友可能在后台找不到这份报告,别着急,这通常是因为您的账户权限需要开通,直接联系卖家支持,说明您的诉求,他们会协助您开通相应的报告权限。有了这份清单,咱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打击。
第二步:开始信息更新
信息更新主要有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取决于您需要处理的SKU数量。
SKU数量较少,手动编辑更稳妥:
如果需要处理的商品不多,最直接、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就是手动编辑。您可以在卖家后台进入“库存”页面,选择“管理所有库存”,然后找到目标商品,点击右侧的“编辑”按钮。进入商品编辑页面后,可以使用键盘的“Ctrl+F”组合键,快速搜索“原产国”这个字段。这个字段可能会出现在“商品详情”、“安全与合规”、“报价”或者“更多详情”等不同的选项卡里,大家要仔细找一下。找到之后,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正确的国家名称,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即可。手动操作虽然效率稍低,但胜在准确率高,尤其适合处理变体商品或特殊情况。SKU数量庞大,批量上传是首选:
如果您的账户里有大量SKU都需要补充COO信息,一个一个手动编辑无疑会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候,批量上传就是更省心、更高效的选择。您可以在卖家后台的“批量上传商品”页面,下载对应的商品模板。下载后,重点关注并填写以下四列内容:- feed_product_type(商品类型): 填写您商品的具体类型。
- item_sku(SKU编号): 准确填写每个商品的SKU编号。
- update_delete列: 这一列非常关键,一定要选择“PartialUpdate”(部分更新),这样做的目的是只更新您指定的信息,而不会影响商品的其他现有数据,避免不必要的改动。
- country_of_origin(原产国): 填写商品的正确原产国全称。
填写完毕后,仔细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上传模板,系统就会进行批量更新。
这些“坑”千万要避开!
新媒网跨境提醒各位卖家,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容易踩的“坑”,提前了解并加以规避,能让整个合规过程更加顺畅:
有变体的商品,批量上传需谨慎: 对于那些拥有父子变体关系的商品,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轻易使用表格进行批量上传。因为操作不当,很可能导致原本建立好的变体关系被意外拆分,这会严重影响买家的购物体验,修复起来也十分麻烦。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单独处理每一个子SKU,父体商品通常不需要填写COO信息,而子体则必须逐个补充完整。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变体关系的完整性。
多站点运营,更新需分而治之: 很多卖家朋友会同时运营多个亚马逊站点,例如北美站和欧洲站。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站点之间的信息是独立管理的。也就是说,您不能指望在北美站更新了COO信息,欧洲站也会同步更新。每个站点都需要分别进行更新操作,不能跨市场共用一份报告或更新数据。务必逐一检查,确保所有相关站点的商品都符合要求。
国家名称,务必使用全称: 前面已经强调过,但这里还是要再次叮嘱。填写原产国名称时,必须使用官方的全称,比如“China”、“United Kingdom”或者“Germany”,而不是简写。系统对于这些信息的识别是严格的,一旦使用简写,很可能识别失败,导致更新无效。如果不确定某个国家的官方全称,可以提前查询确认。
原产国信息,供应商最靠谱: 如果您对商品的具体原产国信息有所疑惑,或者不确定某个加工环节是否构成“实质性转变”,最稳妥、最准确的办法就是直接联系您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他们最清楚商品的制造流程和原材料来源,能给您提供最准确的原产国信息,避免因为误填而引发后续问题。
更新后,耐心等待: 补充完COO信息后,很多卖家朋友会心急如焚,希望警告横幅能立即消失。但请大家稍安勿躁,平台处理和移除商品页面的合规提醒横幅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通常需要大约10个自然日。在这期间,只要您确认信息填写无误并已提交,就无需频繁催促或重复操作,耐心等待即可。
合规是基础,旺季才能安心冲刺
眼下,全球电商的旺季流量正逐步攀升,订单高峰即将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因为疏忽了小小的COO信息,导致商品被禁售,甚至账号受到限制,那前期辛苦的备货、投入的广告推广,以及耗费的运营精力,就全都付诸东流了,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新媒网跨境认为,对于所有涉及欧洲业务的卖家朋友们来说,现在就是行动的最佳时机。务必抓紧时间自查账户情况,该补填的及时补填,把合规的基础打得牢牢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迎接接下来的订单洪流,安心冲刺,实现跨境业务的更大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coo-alert-fill-origin-or-freez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