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狂飙!2027年75%运营自动化,猛省126亿刀!

2025-10-21Amazon

Image

新媒网跨境获悉,一份最新披露的内部文件显示,电商巨头亚马逊正致力于一项雄心勃勃的自动化计划,目标是在2027年前实现其整体运营中75%的自动化,这可能导致约16万个美国工作岗位被替代。此举旨在大幅削减运营成本,预计将为公司节省巨额开支。
亚马逊仓库中的机器人

亚马逊自动化战略核心:成本与效率提升

据外媒报道,通过内部文件详细披露,亚马逊的机器人团队正在推进一项宏大的自动化项目。根据规划,到2027年,公司预计将通过自动化替代约16万个本应由人工完成的美国工作岗位。这一策略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显著的成本效益:自动化每件商品的配送成本可降低约30美分。从2025年到2027年,这项全面的自动化努力预计将为亚马逊带来高达126亿美元的成本节约。

此次披露的计划凸显了亚马逊在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决心。公司已在其全球设施中部署了超过一百万台机器人,这表明其在自动化领域的投入已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长期战略布局的持续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旨在优化仓储、分拣、包装和配送等各个环节,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订单量和消费者对快速物流的需求。

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前瞻性应用

亚马逊在自动化领域的探索不仅限于传统的AGV(自动导引车)和机械臂。根据外媒的报道,该公司正积极测试包括Agility Robotics生产的“Digit”在内的双足机器人。这种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传统机器人难以操作的环境中工作,例如爬楼梯或处理不规则形状的包裹。

“Digit”这类先进双足机器人的测试,预示着亚马逊未来仓库自动化可能向更高智能、更仿人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机器人有望在复杂的仓库环境中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更多精细化、多样化的任务。此项技术若能成功大规模推广,将进一步拓展自动化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边界,并可能改变未来仓库的运作模式。

亚马逊机器人化进程的深层背景

亚马逊对机器人的投入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亚马逊便以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 Systems(现亚马逊机器人),此举被视为其物流自动化战略的关键一步。Kiva机器人能够搬运货架,极大地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密度和拣货效率。此后,亚马逊不断开发和引入各类机器人,包括用于包裹分拣的机械臂、用于长距离运输的机器人以及辅助包装的自动化设备。

此次内部文件披露的75%自动化目标,是亚马逊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自动化布局的体现。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企业运营模式的深层次转型。面对全球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造成的冲击,提升自动化水平成为确保运营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亚马逊旨在实现更快的订单处理速度、更高的准确性,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自动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预测

根据泄露的文件内容,预计到2027年,亚马逊在美国将有16万个工作岗位因自动化而被替代。这一数字反映了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力结构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虽然自动化能够创造新的技术和维护岗位,但其对传统重复性、体力劳动岗位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亚马逊的案例提供了一个观察未来劳动力市场转型的窗口。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更多行业和企业可能会效仿,将自动化作为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策略。这将对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提前规划和实施相应的培训和再就业项目,以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新媒网跨境认为,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就业的稳定,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发展中需要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

结语

亚马逊的这份内部文件揭示了其在未来几年内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宏伟蓝图。通过大规模部署机器人,从传统的仓储搬运到前沿的双足机器人测试,亚马逊正积极重塑其全球物流网络,以期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成本优势。这一战略不仅将深刻影响亚马逊自身的运营模式和财务表现,也将对全球电商、物流乃至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75-auto-by-2027-to-save-12-6b.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计划到2027年实现75%的自动化,或将导致约16万个美国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此举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正值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自动化带来的失业问题或将成为关注焦点。
发布于 2025-10-21
查看人数 7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