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工具站一年多实战:从零到月入过万的经验复盘

2025-08-27跨境电商

Image

嘿,各位朋友们!好久不见,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想跟大家唠唠这一年多我出海做工具站的那些事儿。说起来真是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每个月有了还不错的收入,这中间的酸甜苦辣,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奋斗史啊!

咱们中国人常说,万事开头难。我的第一个工具站,就是从一个有点“异想天开”的需求开始的。

那是2024年3月,我一头扎进了“生财航海”的“出海第一站”活动,教练哥飞带着我们这些小白学习怎么找关键词,怎么花最少的钱把网站建起来。我这个人吧,凡事都想着能省则省,所以域名就挑了个最便宜的 .xyz,只花了15块钱。找词的时候也没那么“专业”,就是大概看了几个小时,觉得“image description”这个词还行,然后脑子里就编了个故事,想着做一个“用AI解读艺术图片”的网站。为了再省点钱,哥飞推荐的免费模板我都没用,自己上网找了个叫 flowbite.com 的组件库,花了一周时间,吭哧吭哧搞了个静态页面,直接就上线了。网站搭好后,我又去外媒常去的那些网站,比如 ycombinator、producthunt、还有一些社群平台,发了一些推广链接。

那时候,AI工具站这块儿还是个“蓝海”,相对没那么卷,不少外媒也乐意报道新鲜事物。没想到,才过了短短两周,我这个简陋的静态页面,每天居然能有300到500个独立访问!这可把我乐坏了,信心一下就上来了。

有了这份鼓舞,我决定“大干一场”。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泡在 Next.js 的官网里,从零开始啃文档,把网站彻底重写了一遍。为了能收款,我接入了国际支付工具 ko-fi,还把核心的图像分析功能给完善了。又花了两个月时间,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功能细节。到了6月,终于等来了我的“开门红”——第一个用户给了我5美元的赞赏!他还留言说,我的工具帮了他们大忙,他们正准备一场艺术展。那一刻,我真是特别受鼓舞,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对网站进行了好几次大的改版,增加了3个新功能。我还尝试过开通广告联盟,甚至收到了谷歌寄来的PIN码,但跑了一个月,收入还不到10美元,我就果断停掉了。现在,这个网站主要靠卖API调用来盈利,每个月大概能给我带来200到1000美元的收入。虽然收入波动有点大,但好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算是笔不错的额外进账。

回头看看,这个网站的需求最初是我自己“瞎编”出来的,但后续的用户上线和反馈却实实在在证明,这个场景确实存在!而且,我发现国内上海地区的用户支付还不少,很多艺术机构对这类工具确实有需求,比如学生艺术作品点评。当时甚至有艺术培训机构找上门,想买我的API,还想让我定制软件。我这人比较“佛系”,一方面觉得定制开发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就婉拒了。不过,我还是把实现思路和方法无私地教给了对方,希望他们也能自己把需求搞定。这不光是帮别人,也算是在传播一种积极分享的精神吧。

我的第二个网站,是在第一个站有点眉目之后,于7月份启动的。这次的灵感,完全是刷抖音刷出来的!

当时,我刷到一个很热门的AI视频,就琢磨着这个应用场景有没有可以切入的地方。我先去研究了下这个关键词在外媒上排名靠前的竞争对手,仔细分析了他们的网站布局和文案,然后就着手做了一个Landing Page(着陆页)。那时候,很多AI模型都还免费,所以我的网站功能也是免费给大家用的。又花了一个月时间,我把网站完善得更全面了,加上了博客、案例库、关于我们页面,也接入了支付功能。有了第一个网站的经验,这次做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网站做得相对精细,甚至还制作了案例视频来展示效果。

就在这个阶段,我把产品发布到了 producthunt 上,很幸运地被编辑精选了!更惊喜的是,由于我的功能在当时还比较新奇,加上又是免费使用,竟然有TikTok(简称“tk”)上的外籍博主免费帮我制作了视频推广。但我当时根本没留意 producthunt 上的消息,也没回复任何评论。说起来真是有点“后知后觉”啊!

这些工作刚做完,市场就变了——我用的AI模型开始收费了。一有成本,我就意识到不能再免费下去了。于是,我给产品定了一个试用价格:1美元一次。收了几单之后,我发现钱几乎都被支付网关给扣走了,到手所剩无几。我赶紧把价格调到了2美元,后来又陆陆续续涨价,最低套餐也提到了9.9美元。

中间还遭遇了“国际支付平台”的争议事件。因为当时我只有一个收款账户,很担心会被封,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如何应对。最终,我把订阅模式改成了“一次性支付”。目前,我的最高定价是299美元。最近我也加回了订阅选项,但更多是“随缘”用户,愿意订阅就订阅,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用户会选择一次性付费。这个网站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2500到4000美元之间,算是比较稳定的一笔收入了。

当然,出海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追过一些“热点”,但都以失败告终,有点惨痛。比如我曾经尝试做了一个生成人物手办的AI工具站,但当我上线的时候,这个赛道已经“卷得冒烟”了。虽然我觉得自己的界面和交互做得还不错,但竞争实在太激烈,到现在一个月也只有30多个点击量。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事情要看准时机,更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下面,新媒网跨境获悉,我将把我这一年多来出海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这些真实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寻找需求,是出海成功的“金钥匙”

寻找真正的市场需求,这绝对是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主要借鉴了飞哥(可能指我的导师或行业前辈)公开分享的那些方法,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首先,我会经常去一些国际支付网关,比如 stripe.com,反向查询他们的入驻商家,看看都有哪些新奇的工具站。然后根据这些入驻网站,去挖掘那些竞争没那么激烈、但又有实际需求的“蓝海关键词”。网站上线有流量之后,我会持续利用谷歌趋势关注相关关键词和竞争对手网站上的新词页面,再根据自己网站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增加新功能。我没有选择那种“大而全”的路线,而是紧紧围绕核心需求,去做那些“小而精”的子功能。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做生图提示词的网站“Image to Prompt”,他们每个月有14万的访问量,我觉得他们做得非常棒。他们并不是第一个做这个关键词的,但却是后来居上。其实,我当初在竞争对手网站上发现这个词的时候,做的人还非常少,那个网站当时也还没出现。

其次,刷抖音真的能刷出“钱景”!抖音上经常会推送一些AI相关的热门视频,我看到后就会马上联想到这个使用场景下有没有相关的产品或者工具。如果我发现新的AI模型,能够对现有产品有显著的提升效果,或者产出的结果更好,又或者在交互上可以做得更简单易用,我就会特别关注。比如,现在有些AI工具能够同时生成声音和视频,这明显比以前只能生成视频的结果要好得多。而且,如果市面上做的人还不多,我就会考虑去做这个关键词。我会只做那些“细分赛道”的关键词,避免去和大厂抢“大词”。

我的第二个网站,就有很多这样的“意外之喜”。我当时为了主功能做了一些辅助功能,纯前端实现,免费给大家用。没想到,今年这些免费的小功能竟然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流量!这真的应验了飞哥说的那句话:种下一个小树苗,等它慢慢长大,开花结果。我的网站还有一个词,是我去年看社媒发现的一个需求,当时就做了。今年,这个词也突然来了一波大流量,几天时间就达到了几百万的展示量。不过,这波流量的需求跟我网站的主功能相关性不大,可以说是那个大需求的“边角料”吧。另外,第二个网站在7月上线了一个跟主关键词场景相关的需求,我当时都没怎么推广,但现在居然有不少用户在用这个功能,这真是意外的惊喜!这个功能其实在做主关键词时就已经规划好了,但一直在优化主功能,所以拖到今年才以最小MVP(最小可行产品)模式上线。

此外,TikTok(tk)和 Threads.net 上的热门标签,也是我们寻找最新热门内容的好去处。通过 tk 和 Instagram 提供的标签,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的热度。比如在 https://www.tiktok.com/discover/polaroidrhttps://www.threads.net/tag/polaroid 这两个页面,在 tag 后面跟上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相关内容,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数据,可以验证这个关键词是否真的热门。

我还会去挖掘那些只有手机APP、但没有网页版工具的需求。如果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做一个满足相同需求的网页版工具,往往能抓住不少用户。现在追热门新词,感觉就像“按秒算时间”,竞争已经到了“卷得冒烟”的地步。我个人速度不够快,做事又喜欢做得细致一点,这种习惯虽然有点“毒”,但也很难改了。所以,我放弃了做热门新词,转而选择那些更符合我本心的“蓝海需求商业词”。

小贴士: 作为一个从小白走过来的创业者,我深有感触:赚到第一美元相对容易,但要持续出单、持续运营,那可真是个考验人耐心和毅力的漫长过程。

外链推广,是提升网站能见度的“助推器”

在外链推广方面,我做得确实比较少,主要还是靠网站内容的自然传播,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拿去写代码和优化功能了。新媒网跨境认为, 这其实是个“错误示范”,建议大家要多做推广,多发外链,我现在也在努力改变这个现状。

我主要还是提交一些导航站,以及在 producthunt、ycombinator、X(以前的Twitter)、Facebook、LinkedIn、v2ex、Quora、Medium 等社媒平台发布内容。为了效率,我通常会用AI工具对发布的内容进行重写,确保每次发布都有所不同。

其中,news.ycombinator.com 这个网站非常重要,很多内容网站会去抓取它的最新内容进行报道,所以它可能是你网站获得第一波外链的关键。producthunt.com 也同样重要,如果你的产品被编辑推荐了,那对产品初期的启动帮助非常大。特别是如果你的产品有趣又免费,很可能会有TikTok上的外籍博主主动帮你制作视频进行传播。Reddit.com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寻找用户、挖掘需求的社区,但它的IP审核非常严格,不干净的IP账号很容易被封。我就被封了5个号,后来直接放弃了一段时间。最近我又注册了一个新号,吸取教训,不再发营销文,只回答问题、看看帖子,处于“养号”阶段。

开发、部署与数据分析:我的技术“三板斧”

我自己懂开发和运维,所以工具站的技术问题对我来说不是最大的挑战。在前端原型设计上,我常用 v0.app 来快速搭建;在后端开发和精细调整前端时,Cursor 是我的得力助手,它的自动补全功能帮了我很多忙。在内容方面,落地页的 FAQ(常见问题)板块,我会参考谷歌搜索中“People also ask”(用户也在问)这个部分来组织问题和答案。关键词布局方面,我也会参考谷歌搜索结果中“People also search for”(用户还在搜索)里展示的关键词。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搜索习惯。

我平时会大量浏览各种网站,学习优秀的UI交互设计,也会仔细参考竞争对手的网页布局和文案。看得多了,自身的审美和写文案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持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网站收款,出海创业的“生命线”

收款是出海工具站最实际的问题,我用的支付网关主要是 Stripe、Paddle 和 Creem。这其中踩过的“坑”,真是血泪教训啊!

Paddle 的“爱恨情仇”

我最开始用的是 Paddle,因为它注册简单,只需要护照就能搞定。但是,Paddle 的开通审核比较严格,要求网站功能完整,必须具备产品定价、隐私政策、服务条款、支付和退款政策等页面。通常情况下,Paddle 在你申请后会习惯性地先发一封邮件拒绝你。这个时候别灰心,你需要回复一封邮件(可以让AI帮你写),大概意思是你的网站完全符合 Paddle 的相关要求,然后耐心等待一段时间,Paddle 就会发邮件通知你开通成功了。

这个支付网关我大概收了1200多美元,但后来不幸遇上了 Paddle 针对国内用户的大规模关户潮,我的账户也因此“消灭”了。不过,我听说有朋友的账户在几个月后恢复了,所以当时被关户的朋友们,可以尝试登录看看有没有转机。

Paddle 上的资金提现到 PayPal 后,第一次收款会有15天的等待期,等待期过后才能使用余额。当 PayPal 账户资金超过500美元时,它会让你确认是否是美国纳税人。如果是美国纳税人会被自动扣税,但海外用户不会。PayPal 提现到国内,每笔需要收取35美元的手续费。为了节省这笔费用,我当时在网上找了一个教程,说可以提现到万里汇(WorldFirst)没有手续费。结果,我在万里汇开了美元账户后,发现提现仍然要手续费,甚至还导致资金入账万里汇失败,万里汇的收款账户也被关了!这真是“血的教训”啊。万里汇对个人汇款的审核非常严格,需要提供大量资料来证明资金来源。这条路走不通,我还损失了万里汇的收款账户。没办法,我只好走传统银行路线,咨询了中银、平安、招商等银行后,最终还是通过招商银行顺利提现到账。对于我这种之前从未涉及海外汇款的小白来说,整个过程简直是太漫长、太“酸爽”了。

我后来才搞清楚,PayPal 提现省手续费,仅当你拥有美国当地银行账户并提现美元时才能实现。如果你是在中国香港地区开通的美元账户,是无法节省手续费的。这也是我后来仔细研究数字钱包和传统银行账户相关知识才弄明白的。Paddle 关户后,账户剩余的资金会有30天的等待期。如果期间遇到有用户咨询退款,Paddle 会“秒退款”,然后重新计算等待期时间。这一点让人很无奈,因为遇到一次退款,等待期就得重新计算。

总结来说,Paddle 的优缺点就是:注册简单,但监管严格,随时可能被关户,网站需要备案审核,遇到纠纷会“秒退款”,但好像没有争议费用(这一点我不明确,因为还没遇到过正式的争议流程)。我遇到过一次,用户咨询的订单根本不是我网站上的,但 Paddle 还是直接把我网站上的一个订单给退款了,让我很是心疼。

Stripe,稳健收款的“利器”

还得感谢 Paddle 提前半个月通知要关户,给我预留了迁移支付网关的时间。我是通过网上找的资料开通了个人 Stripe 账户,提现账户用的是万里汇开通的美元账户(虽然目前万里汇已经不支持 SaaS 业务了,但当时还可以)。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支付迁移。

Stripe 绑定银行账户也有讲究,不是所有地区的银行账户都可以绑定。我当时开通了新加坡的 OCBC 和英国的 IFAST,后来发现根本无法绑定。简单来说,你在哪个地区开的 Stripe 商户,就只能绑定当地银行开的银行账户。比如,我是开的中国香港地区的 Stripe 账户,那么我就只能绑定在中国香港地区开户的美元和港币账户。如果你的中国香港 Stripe 商户,产品定价是美元,提现账户也是美元账户,那么每笔提现会收取5美元的手续费;如果提现账户是港币,则不需要手续费,但会有货币转换的汇率损失。如果完全不想有任何损失,你可以把产品定价设为港币,提现账户也是港币,并开通自动货币转换功能。这个时候,汇率损失就由用户承担了。但弊端是,目前工具站的产品定价基本上都是美元,或者根据不同地区用不同货币区别定价,几乎很少有人用港币定价。

Stripe 如何减少争议,维护你的“诚信”记录

减少支付争议对维持 Stripe 账户的健康非常重要。无论输赢,争议都会抬升争议率。如果争议失败,你将损失三笔费用:卡组织收取的争议费用、Stripe 收取的反驳争议费用,以及你的订单金额(除开订单金额,争议费用就已经超过20美元了),所以减少争议是非常必要的。

1. 启用雷达风控团队版本: 这个非常重要。我说几个常用的规则,能有效减少争议:

  • 启用3DS验证: 如果访问IP地址与银行卡账单地址不一致,就强制启用3DS验证。 (Request 3DS if :ip_country: != :card_country:)
  • 新用户多卡尝试: 如果一周内创建的新用户使用超过5张卡,或者一周内同一客户使用超过4张信用卡,就进行风险拦截。 (:card_count_for_customer_weekly: > 5 and :hours_since_customer_was_created: <= 168:card_count_for_customer_weekly: > 4 and :card_funding: = 'credit')
  • 高风险卡片: 如果一周内尝试高风险卡片数量大于3,就提高警惕。 (:card_count_for_customer_weekly: > 3 and :risk_score: > 50)
  • 同IP大量尝试: 如果一天内同一IP地址进行大量高风险尝试,也需要注意。 (:total_charges_per_ip_address_daily: > 10 and :risk_score: > 40)
  • 风险评分设置: 将风险评分设为40或更低。刚开始时你可能无法设置这么低,但出现争议后,Stripe 会允许你调到更低的风险评分。
  • 启用智能3DS验证: 通过3DS验证支付的订单,商家是可以免责的,争议由银行自行处理,能大大降低商家的风险。

2. 订单支付成功发送邮件: 这是基本操作,也是出现争议时,卡组织判断输赢的重要依据。

3. 订阅扣款前7天发送通知: 提前告知用户,能有效减少因“遗忘”而产生的争议。

4. 监听 webhook 欺诈预警事件: 监测 radar.early_fraud_warning.created 事件,一旦收到预警,立即退款,这是止损的有效手段。

5. 订单巡检: 我会每天查看支付订单。对于那些大额订单,并且在短时间内多次支付,但却没有使用记录或者使用记录明显不是真实用户的,我会建议直接退款并拉黑账户和银行卡。这种情况多半属于测卡和盗刷(这种判断只针对收款账户少、订单少、网站少的独立开发者)。对于多次支付失败的卡,Stripe 最新功能会自动拉黑,省去了我们手动操作的麻烦。

Stripe 封号,不是“歧视”,而是“风险”

其实 Stripe 封号并不是针对中国用户,而是因为账户的高风险行为、高争议率和高拒付率。这个时候,就算 Stripe 不封你的号,银行卡组织也会把你这个商户标记为“黑户”,导致支付成功率非常低,这也就等于“封号”了。所以,规范运营,维护好自己的“诚信”记录至关重要。

Stripe 如何开发票,让企业用户更“舒心”

Stripe 收到大金额的一次性付款后,这类客户很可能是公司、学校等机构,他们通常需要发票而不是收据。但 Stripe 的一次性付款默认是不会自动生成发票的,只有周期性订阅才会自动生成。这时,我们就需要手动去创建一个发票,并手动将发票状态改成“已付”,然后下载 PDF 发给客户。细节决定成败,这种贴心的服务能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

Creem,简单但有“隐忧”

Creem 是目前最简单的支付网关,也支持个人注册。不过我只是注册了,还没实际收款使用。我主要把它当成一个高 DR(Domain Rating)的外链来用。我个人认为,Creem 未来可能会遇到比较严重的监管挑战,所以大家在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目前,我使用的是 Stripe 个人账户加上派安盈(Payoneer)和奕丰(IFAST)进行收款,主要是因为我的万里汇账户被封了,后续无法再用于 SaaS 网站的收款。

收款账户的“策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针对 Stripe 账户,我强烈建议使用多个子账户。这样可以避免一个账户出问题导致所有网站的收款都受到影响。目前 Stripe 开通子账户非常方便,不需要额外审核,会自动把主账号信息带入并审核通过。

搞定海外银行账户,出海无忧

一个稳妥的海外银行账户,是出海创业的“标配”。

  • 华侨银行 OCBC: (目前已经无法免费开户了)
  • 万里汇(WorldFirst): 目前已经不支持 SaaS 网站收款,只支持电商实物交易收款。不过,万里汇上线了开发者账户,支持 Google、Facebook 广告收入以及安卓 APP、苹果 APP、Steam 收入入账。万里汇是目前换汇回国最方便、能开银行账户最多最便捷的中间平台(可以开美国本地账户,也可以开中国香港地区的美元账户、港币账户、英镑账户等)。万里付卡在海外支付时费率最便宜,也是最好用的卡。
  • 派安盈(Payoneer): 目前已经不支持 SaaS 网站收款(用中国身份注册,不绑定国内银行卡,只绑定海外银行卡,以前这样操作可以成功,现在不清楚,需要测试)。它可以开通中国香港地区、美国、英国等地的银行卡账户,但一个地区只支持当地币种账户,不像万里汇,一个地区可以开不同币种的账户。
  • 奕丰 IFAST: (支持内地信息开户)
  • WISE: (支持内地信息开户)
  • 中国香港中银、汇丰: 直接去中国香港开通这些传统银行卡账户,是最稳妥的选择。
  • 汇丰(HSBC): 如果在内地存够50万,可以在内地直接开通中国香港银行账户。
  • 德国 N26: 需要通过英语远程视频在线见证才能开户。

网站功能:细节之处见“专业”

一个优秀的工具站,除了核心功能,还需要一些辅助功能来提升用户体验和应对潜在问题。

  • 订阅管理功能: 让用户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订阅,特别是可以随时取消订阅。这体现了对用户选择权的尊重,也能有效减少因取消不便而产生的抱怨或争议。
  • 后台管理功能: 记录用户使用日志和订单信息。这不仅便于我们自己了解用户行为,也是遇到问题时追溯原因、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 法律合规页面: 隐私政策、服务条款、支付和退款政策、Cookie 政策。这些功能在申请收款账户时是必备的证明材料,遇到争议时也能提供有利的证据。
  • 网站更新日志页: 这其实是为 SEO 服务的。哥飞教练在社群里教过大家这个方法,定期更新日志能让搜索引擎觉得网站内容活跃,有助于提升排名。
  • “联系我们”渠道: 网站上一定要留有用户联系我们的方式,比如留言功能、邮箱、或者加入 Discord 社群。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有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到我们,避免他们直接向银行投诉欺诈,那对我们来说损失就大了。

域名被封,别慌!“据理力争”是关键

我的一个网站就曾经因为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并公开展示,结果被用户恶意利用,上传了一些不适宜的图片。后来,我的域名直接被域名服务商封了,真是把我吓出一身冷汗!这里要给大家一个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要开放未经审核的内容直接在网站展示,风险极高!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冷静,然后找到域名服务商,按照他们的指引对网站进行整改。整改完之后,要发一封邮件给他们,态度要“强硬一点”,明确表示你的网站已经没有问题,并指出域名服务商此举损害了你的权益,要求他们解封。

我当时注册的是一个 .xyz 域名,域名服务商在指引中提供了一个扫描网站问题的工具。我扫描后发现,有一个商业软件把我网站标记为“垃圾”、“诈骗网站”。但我又去谷歌官方提供的检测网站查了一下,并没有标记我的网站为有害网站。于是,我就直接把这些情况放在邮件里,非常强硬地向域名服务商发出了邮件,当天他们就给我解封了。

域名服务商提供的指引,里面的网站内容扫描工具可以作为参考:https://help.exonhost.com/server-hold-or-xyz-domain-suspension-heres-how-to-resolve-it/

多语言支持,拓展用户群的“利器”

我个人建议可以做多语言支持。我的几个网站都是使用英语文案翻译后做的多语言版本。我用的是 Gemini 翻译的,没有对关键词去做流量查询筛选,是直接翻译的。但从目前来看,多语言关键词带来的流量并不少,甚至还带来了不少新用户。下面提供一个我经常用 AI 回复邮件的提示词,大家也可以用 Gemini 做成一个快捷指令来提高效率:

你是一位擅长数据处理、多语言翻译与SEO优化的顶级国际化战略家,熟悉全球多语种本地化写作与搜索习惯,能够处理Markdown或JSON格式文档并保持其结构不变。

**任务**

1. 将提供的英文内容翻译为**德语**,翻译应符合正式文档与官方交流的语言标准,兼顾专业性与本地化习惯。
2. 不进行逐字直译,而是理解原文含义并用德国本地常用表达方式改写,使其自然流畅。
3. 核心SEO关键词 **"Image to Video"** 按德国用户搜索习惯改写为最常用德语搜索词(保持含义不变,并确保SEO友好)。
4. 确保翻译后的内容在语义、细节和结构上与原文完全一致,没有遗漏或歧义。
5. **保持原始Markdown或JSON结构完全不变**,包括标题、列表、段落等格式。
6. 不添加任何多余解释、示例、或非原文信息。
7. 避免在输出中使用冒号(如 `XXX: XXX` 形式),除非原文中已有。
8. 输出的德语内容需简洁、自然、符合SEO要求。
9. 确保Next.js渲染时不会因为特殊符号而报错。

免费试用,是“双刃剑”还是“助推器”?

关于是否提供免费试用,我通过自己网站的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免费试用对 SEO 确实有帮助,可以提高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长,但对提高付费率的帮助却不大。我网站的付费用户,几乎都是在没有免费试用的情况下直接支付的。

所以,我建议一个比较折中的做法:每天对所有用户提供一个公用的总次数免费试用,但不需要用户登录。当总次数用完后,后续用户使用功能都需要付费。这样既能让新用户体验到产品,又不至于被“薅羊毛”。

多个定价的交互设计:小屏幕上的“巧思”

当网站提供多个定价套餐时,我个人感觉,如果能像下面描述的这种交互设计,效果会更优,特别是在手机等小屏幕设备上,能节省很多空间:将多个定价方案通过可切换的标签页或滑动选择器展示,用户点击或滑动即可切换查看不同套餐的详情,而不是一次性全部铺开。这种设计既清晰又简洁,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最后,日常维护与用户沟通的“温度”

网站上线后,日常维护工作一定要跟上。我曾经因为一个有订单的网站,忘记做日常巡检,结果某天误操作导致服务挂掉了,过了一天才发现。网站一挂,流量当天就跌了20%,过了一周才慢慢恢复。所以,有订单的网站,一定要养成日常巡检的好习惯,检查网站是否可用。这个需求其实也可以做一个脚本自动巡检,有问题了就通过邮件、钉钉等方式通知我们。甚至,我们还可以去调研一下这个需求,把它做成一个工具站,服务那些批量做站的用户,这不就是“卖铲子”的思路吗?当然,这类工具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开源的、收费的都有,找到差异化和具体的落地场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认真对待客户的问题,是维护用户关系的关键。如果用户反馈生成结果不满意,我们在回复邮件时,可以通过赠送积分、主动帮助用户生成效果更好的结果、或者告诉用户操作技巧等方式,来询问用户是否满意。如果用户依然不满意,需要退款,我们也要耐心引导用户确认付款账户,并告知退款周期。这样做,既能安抚和挽留用户,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投诉,或者在产生争议时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与用户的沟通消息,都可以作为解决争议的证据。如果用户不回复退款和确认退款账户,我们可以暂时不用退款,因为根据我目前的经验,最终回复退款的用户不超过1%。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认真回复用户的问题,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部分用户可能会详细地跟你聊他们的真实需求和需要解决的场景,这正是我们改进和迭代产品、发现新需求的宝贵机会。下面是我经常用AI回复邮件的提示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把它做成一个快捷指令,能大大提高效率:

用户咨询的问题:[用户尊称] 我需要你扮演客服角色,回复一封用户英文邮件。大概意思是,[回复邮件内容草稿]

邮件撰写要求:
* 直接切入主题,快速回应用户可能存在的疑问。
* 语言简练、明确,避免任何含糊不清或不必要的修饰性词语。
* 避免客套:避免不必要的感谢、道歉(除非情况确实需要且应简短)或无关的闲聊。
* 专业:即使直接,也要保持专业的口吻。在邮件的结尾附上网站地址和用户咨询的问题,让用户知道回复的是什么。

xxx网站:xxx地址
我需要你扮演客服角色,回复一封用户邮件。大概意思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62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出海工具站一年多经验分享:从零到月入过万,我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42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