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惨败,她竟把发带卖出18.6亿!

2025-08-28Etsy

Image

说起创业,你是不是也常听人讲“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经历过摸爬滚打的人,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今天,新媒网跨境获悉,咱们要聊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把这句话刻进骨子里的美国创业者——卡桑德拉・瑟斯韦尔。在她一手打造的Kitsch品牌估值高达2.6亿美元(约合18.66亿元)之前,她可是经历了七次创业的洗礼,每一次跌倒,都成了她向上攀登的阶梯。

她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Kitsch也不是她第一次创业就一炮而红的幸运儿。恰恰相反,在无数次碰壁、无数次从头再来的过程中,卡桑德拉才逐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用免热卷发器、环保洗发皂和潮流发带这些颠覆日常美容品认知的创新产品,成功打入全球2.7万个销售点,书写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品牌传奇。

这背后,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和经营智慧呢?美国知名影星格温妮丝・帕特洛创办的《Goop播客》就曾深度探访卡桑德拉,带我们走进她的创业世界,从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中寻找启示,再到Kitsch如何从零到一,再到如今的声名鹊起,这其中产品开发中的平衡智慧、她独特的商业经营哲学以及“微意图”理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正能量。


七次“交学费”:把失败踩在脚下,化为前行的垫脚石

很多人好奇,在Kitsch成功之前,卡桑德拉究竟经历了哪些失败?她是怎么从那些挫折中站起来的?卡桑德拉坦言,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她回忆说,自己年轻时,曾和母亲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开了一家小小的礼品店。那时候,像Shop Bop这样线上零售商的兴起,让她看到了未来。她兴奋地对母亲说:“咱们得把生意做到线上,这才是趋势!” 于是,她用母亲留给她结婚的钱作为启动资金,雄心勃勃地建了一个名叫“Cassie's couture.com”的网站。

她亲力亲为,自己给产品拍照、自己负责销售。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时她还在念全日制大学,学业和创业两头跑,精力实在跟不上。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回过头来看,她总结了几点原因:首先,业务本身缺乏独特性,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太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让她感到挫败;更重要的是,她没能感受到那种持续的、由内而外的激情和动力。

“就好像创立Kitsch的时候,哪怕我接到100美元的订单,却吃了50美元的停车罚单,我依然能保持热情,觉得这是值得的。” 卡桑德拉感慨道,“但做这个服装网站时,那种动力慢慢就消散了,最终我坦然地停掉了它。”

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某个具体的时刻,让她下定决心终止这项业务?卡桑德拉回忆说,那大概是她19到20岁的时候。关键节点在于库存采购的决定。她在学校学习零售商品管理时,深知财务清晰、不超支的重要性。但在服装网站上架库存时,她对尺码分配完全是“一窍不通”,下订单全凭瞎猜。当她考虑再投入1000美元增购库存时,一个念头闪过:这个决定既不合理,也带不来成就感。那一刻,她知道,是时候放手了。

深入分析这次失败,究竟是产品不适应市场,还是缺乏资本、专业知识,亦或是业务本身没潜力,又或者是她个人技能不足呢?卡桑德拉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当时根本就没动力去琢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年轻时虽然不懂,也没受过系统教育,但通常人们会主动去学习、去寻求成功。可那会儿,我既不懂业务逻辑,也不想去弄明白,这事儿根本滋养不了我的热情。另外,我当时只是一个倒卖别人产品的中间商,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营销也不是我的长项。我更擅长做服务,比如接订单、打磨产品、送到客户手上再听反馈。所以,零售并不是我真正热爱和擅长的。”

从这次宝贵的经历中,她总结出一条深刻的教训:“如果真心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没有什么能拦住你。你会主动找书学、向能帮上忙的人求助。但我做第一家公司时没这么做,这和经营Kitsch的方式完全不同。即便在Kitsch初期,我也特别想学习业务的方方面面。”

除了服装网站,她还举了一个失败案例:尝试创立一个竹制内衣品牌,名叫“竹D”。她当时把学到的所有知识都用来做商业计划,但当她信心满满地向别人推销时,对方却直接告诉她:“你根本不懂行。” 内衣行业本就复杂,而且这个名字还被人占用,再加上朋友的负面评价,也影响了她的判断。

这次经历也让她学到了一点:如果真心认定一件事,不必向朋友或家人征求太多意见,不然容易被质疑和动摇。而创立Kitsch时,她吸取了教训,没告诉任何人,就专注做事,只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是两次创业的关键区别,也体现了她对待梦想的坚定信念。

当时,她并未涉及供应链的搭建,但由于她在相关领域有过接触,所以拥有制作原型(面料、样品)的资源。然而,从资金投入来看,这个项目成本不低。再加上名字被占用、朋友不认可,以及她自己也意识到经验不足,最终,这个“竹D”品牌计划也遗憾地放弃了。


Kitsch破茧成蝶:用产品和用户“谈恋爱”

经历了七次创业的洗礼,卡桑德拉是怎么确定Kitsch才是那个“对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内在动力支撑着她坚持下去?

卡桑德拉毫不犹豫地指出,Kitsch与其他创业尝试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她亲手制作产品,和顾客的联系非常紧密。一开始,人们觉得她做的产品“挺可爱”“是个不错的小项目”,慢慢地,它才逐渐获得关注。但创业的最初五年,其实异常艰难。

她回想起刚创业的日子,自己常常坐在家里的书桌前,一边听着励志书籍,一边手工制作发饰,努力集中精神。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当她带着产品外出展示时,顾客眼中流露出的兴奋神情。“对企业家来说,暴露自己的脆弱是一个被低估的机会。”她深有体会地说,“我把产品展示给沙龙买家,一些细微的互动也能证明产品确实有人需要。如果顾客说‘尺寸太小了’,我就回家修改,第二天送过去,最终促成了购买。合作久了,顾客会问‘你还能做些什么’,这推动我们从单一产品慢慢发展成了一个生活方式品牌。”

她坚信“一切皆有可能”,但成功的关键在于那些“微小的胜利”。“比如今天成了一笔单,哪怕只是一笔小单,我晚上也能安心入睡,因为我知道自己做对了一件事。”她表示,直到现在,她还在践行这些“微意图”,它们确实为公司的成功帮了大忙。

那么,Kitsch这个充满个性的品牌名称究竟是怎么来的?她们的第一款产品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卡桑德拉回忆说,当时她一门心思想创业,已经开始动手做产品了。那时候,她听美国知名企业家、Spanx品牌创始人莎拉・布莱克利讲述她的成功故事,莎拉曾说最成功的企业,名字听起来都得有点特别的“异域感”,就像她给品牌取名Spanx时加了个“X”一样。卡桑德拉当时正坐在地上做发带,看着那些颜色鲜亮、有点“小俗气”(正是kitsch这个词的本意)的发带,她心里一动,就想:“得了,那就叫‘Kitsch’吧!”品牌名就这么拍板定了。

她们的第一款产品,是扁平的松紧带发带。这类发带并非她发明,市场上早就有了。但卡桑德拉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她发现市面上的这类发带问题不少:边缘容易磨破,尺寸也没个准头,包装也不好看。她觉得,哪怕就在自己公寓里手工制作,也能做得更精致、更好看。

而且,她深入研究过材料,知道这种发带用的是聚酯料,要是拿打火机把末端稍微烧一下,让边缘有点焦化,就能防止磨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耐用性。所以,她就坐在那儿,一根一根仔细量尺寸,保证大小一致,再用打火机把每根发带的末端都处理好。这种扁平松紧带发带,不用复杂的机器,纯手工就能做,这就是Kitsch的第一款产品,凝聚着她的匠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从“生活方式计划”到“净推荐值”:与众不同的经营哲学

在构思和生产产品时,卡桑德拉有没有像传统企业那样,制定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呢?

“没有做传统的商业计划,”卡桑德拉坦言,“其实我是在做一份‘生活方式计划’。”她拿出一张纸,写下“我为什么要创业”,然后列出一些她认为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但对她来说,作为一个人,她为什么创业?想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其实很简单:她想做人们喜欢、会复购的产品。所以,Kitsch后来做的所有产品,一直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Kitsch的品牌战略也与众不同,他们靠什么来制定品牌的指标呢?

“我们一直紧盯着核心:如果产品得不到复购,那一切就都没有意义。”卡桑德拉强调,“我们不想让任何顾客后悔买了我们的产品,它必须有实际价值。就算现在定年度战略目标,也和其他品牌不一样,不盯着销售金额或具体的KPI,而是以净推荐值(NPS)为核心,看人们愿不愿意向别人推荐我们,以及团队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我们的愿景始终围绕‘好产品、健康的组织、财务稳定’。”

以NPS(净推荐值)为核心KPI,这在许多企业看来都是一个大胆而新颖的想法。如果NPS真的下降了,卡桑德拉会怎么做呢?

她表示:“如果NPS真的下降了,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停下来找根源。毕竟NPS反映的是用户愿不愿意把产品推荐给别人,下降往往意味着某个环节偏离了他们的期待。其实几年前我们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2020年第一次推出条状洗发水和护发素时,上市后没多久NPS就掉了。后来深挖反馈才发现,问题出在我当时选的香味上,我自己很喜欢带泥土气息的广藿香,但用户普遍觉得这个味道太特别,接受度很低。即便产品的清洁力、便携性这些硬指标不错,大家还是不太愿意推荐给朋友,这直接拉低了NPS。那一次给了我们挺大的教训,NPS下降从来不是单一问题,而是用户需求没被精准捕捉的信号,当时我们立刻调整了策略。”

作为企业家,直觉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市场反馈可能和直觉产生冲突,卡桑德拉又是如何平衡市场研究、客户反馈和自己的直觉的呢?

她非常喜欢这个问题。她回想起和母亲开精品店的经历:“那时候,我们很清楚目标客户是谁,小店就服务这些人,迎合他们的需求。那家店换个州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做产品时,会确保顾客用着舒服,不觉得陌生或别扭。”她认为,首先得想清楚品牌定位,是面向小众的“有远见的品牌”,像艺术品一样只打动一小部分人,不追求主流?还是大众品牌?“如果真心热爱一件事,能把账目做清楚、实现盈利,不用非得学那些几十亿美元的品牌,接受它的小众性就行。”这种务实的态度,也体现了她对创业的清醒认知。

后来,洗发水和护发素成了Kitsch的爆款产品。他们是如何坚持这种产品模式的?又是如何收集新香味的反馈呢?

“产品上市后,我们收到了很多评论:条状的洗发皂和护发素颜色一样,分不清哪个是洗发水、哪个是护发素;圆形的拿着也不方便等等。所以,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反馈回去,把洗发皂和护发素分别改成了X形和AC形,方便区分,还特意加了不同的颜色。”

在香味方面,他们深入研究了气味心理学,例如,打开包装时,什么味道会让人感到兴奋?人们是想要香味浓郁的洗发水,还是因为洗完头会喷香水,所以不希望洗发水味道太浓?“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听顾客的反馈更有意思,我们有很多消费者研究小组,通过Facebook(脸书)和其他几个平台招募。现在,任何产品上市前至少要经过100人测试。”

这些测试组是随机选择的,还是有特定人群的呢?卡桑德拉解释说:“我们有内部测试组,这是第一关;通过之后,会进入随机测试组,他们可以随意提出意见。但好消息是,只要这些顾客喜欢,就说明我们真的成功了。”

谈到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心理,卡桑德拉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常常代入顾客视角,去门店购买产品,想象自己是顾客的话,面对货架上的产品,看到的第一眼有什么感觉?从货架上拿下来时,它挂着的样子、重量,都得亲自感受。”但她也再次强调:“从一开始,Kitsch就没打算成为顾客生活里的‘焦点’。就像有人买珠宝,是想戴出来让人看见,要是名牌,还盼着别人能认出来,但Kitsch不是这样的。”

她举例说:“比如,你正聊到兴头上,随手抓过发带扎头发,就盼着它顺手好用,压根不会琢磨‘这发带到底怎么样’。所以我考虑的是顾客和产品的互动,它应该让生活变得轻松,但不指望顾客特意惦记它。”不过,让她感到意外的是,他们收到了很多用户反馈,说“这是我的最爱”“离不开它”“旅行必带”之类的,这让她感到非常惊喜和满足。


“微意图”:化抽象为力量,赋能商业行动

卡桑德拉之前提到用“生活方式计划”代替商业计划,那么她的产品路线图又是如何让大家参与进来的呢?

“产品路线图的形成非常自然,”卡桑德拉说,“比如,人们说‘这发带比我们用了多年的黑色松紧带更护头发’,甚至说‘改变了我的发型’。我就在想:作为生活方式品牌,从起床到睡觉,我们还能做哪些护发产品?”

于是,Kitsch开始做缎面枕套、无热卷发套装、洗脸用的水疗头带,逐渐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护发生活方式品牌。这个定位挺独特的,很多人不理解,就像护肤品牌通常只做护肤品一样,Kitsch却跨了品类。卡桑德拉记得她说过一句话:“你看,顾客会停下来买个发饰,顺便拿条毛巾……就该让她在这儿把喜欢的都买齐。” 这么多年过去,现在Kitsch最大的产品类别是洗发水和护发素(固体的,算消耗品),这对于一个以发饰起家的品牌来说,确实非常与众不同。所以,产品路线图正是在和顾客的对话中自然形成的。当然,她也提到,比如Facebook(脸书)社区会有人说“你们该做卫生棉条”,但他们还是会专注于头发护理领域,保持核心聚焦。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卡桑德拉的“微意图”练习,更是她经营哲学的精髓。她具体如何将它和商业经历结合呢?

“我很乐意聊这个。”卡桑德拉眼中闪烁着光芒,“一开始,我没觉得它和商业有直接关联,直到后来才发现,正是这些练习支撑着我走过了创业里的很多难关。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天赋和努力的界限很模糊,而思维方式其实是可以主动引导的。人们花很多时间琢磨穿什么、吃什么,却很少刻意规划自己‘要怎么想’。但对创业者来说,思维状态直接影响行动力。”

她认为,我们脑子里的想法,有一半甚至不是真实的,却会左右我们的判断。所以,她常做的“游戏”,其实是在给商业行动做“心理预设”:比如和重要客户通话前,她会写下“希望结束后能清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哪怕暂时没达成合作,也能为下次铺垫”。这种预设不是空想,而是让她更专注于倾听和回应,避免因紧张或急躁错过关键信息。这种“沉浸式想象”,让她在后来真的推进合作时,少了很多犹豫。比如面对美国大型连锁百货公司塔吉特采购团队的严苛要求,她能更快理解他们的标准,因为“预设”里已经模拟过“如何让产品符合大渠道的调性”。最后真的达成合作时,那种“熟悉感”其实是提前在思维里“演练”过的,让她更从容地推进每一步。

卡桑德拉常说:“拥有一切的秘诀是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 对商业来说,这其实是在对抗“不确定性恐惧”。创业时总有无数次想放弃的瞬间,比如第一次向连锁沙龙推销,连续被10家拒绝,她就会翻出之前写的“今天会遇到3家愿意试销的客户”,哪怕当天没达成,也会盯着“试销”这个小目标调整策略。第二天换一种产品展示方式,果然有沙龙愿意下单。

“甚至给自己发‘虚拟邮件’说‘品牌销量第一’,也不是自我安慰。”她解释道,“每次打开这种邮件,我会下意识想‘如果真的做到了,团队需要哪些支撑?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客服会不会忙不过来?’这些‘衍生思考’反而帮我提前补了很多短板,比如在销量还没爆发时就优化了仓储流程,避免后来真的起量时掉链子。”

对团队来说,这种思维引导更成了凝聚力量的工具。他们有个“幸运星期五”活动,比如有人负责的新品测试遇阻,20个人会一起画“产品通过测试、用户好评如潮”的场景。这不是空想,画的时候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聊“哪里可能出问题”“怎么调整配方”,最后往往能碰撞出解决方案。这种“共同渴望”让团队少了抱怨,多了“一起解决问题”的默契。对创业公司来说,这种凝聚力直接意味着效率,比如Kitsch的洗发皂从收到负面反馈到迭代出新版本,只用了其他品牌一半的时间,就是因为团队带着“必须让用户满意”的预设在推进。

这么说来,这些“微意图”其实是把抽象的信念,变成了具体的商业行动指南?

“完全是这样!”卡桑德拉肯定地回答,“比如从发带扩展到洗发皂时,很多人觉得‘跨度太大’,但我会和团队一起画‘用户洗完头用我们的发带扎头发’的场景,讨论‘护发场景应该是连贯的’,最后真的把这个想法落地成了核心品类。”

所以,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让她在商业里既能保持对目标的执着,又能灵活应对变化?

“就是这样!”卡桑德拉总结道,“对我来说,‘微意图’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创业的底层操作,这些思维引导让每一步商业决策都更有底气。它的核心是:先在心里‘走通’,再在现实里‘走稳’。”

卡桑德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面对失败,善于从每一次跌倒中学习,并用积极的心态和智慧的策略去应对,就能将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化为成功的阶梯,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新媒网跨境发布,这样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播!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329.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创业者卡桑德拉・瑟斯韦尔在创立估值2.6亿美元的Kitsch品牌前,经历了七次创业失败。她通过创新美容产品如免热卷发器、环保洗发皂和潮流发带成功打入全球市场。Goop播客深度探访了她的创业历程,揭示了她从失败中学习、产品开发平衡、经营哲学和“微意图”理念。
发布于 2025-08-28
查看人数 80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