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熔融氧化铝征收136.3%反倾销税,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2025-07-22跨境合规

Image

日前,欧盟委员会作为欧盟的执行机构,发布了一份备受行业关注的公告。新媒网跨境获悉,该公告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熔融氧化铝产品,初步裁定存在倾销行为,并据此开出了临时反倾销税率。
图片说明

具体来看,这份初裁结果对不同中国企业设定了差异化的税率。其中,位于中国重庆市的赛特刚玉有限公司(Chongqing Saite Corundum Co., Ltd.)面临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为125.2%。同样被点名的洛阳润宝研磨材料有限公司(Luoyang Runbao Abrasives Co., Ltd.),税率被定为111.9%。那些配合欧盟调查的其他合作企业(具体名单可查阅公告附件I),则适用118.8%的税率。而对于未在名单上的其他所有中国企业,临时反倾销税率更高,达到136.3%。

这份裁决所针对的产品,熔融氧化铝,在欧盟的关税税则中有明确的编码归属,主要涉及2818 10 11、2818 10 19、ex 2818 10 91和2818 10 99这几个税号(对应的TARIC编码为2818 10 91 20和2818 10 91 90)。这种材料因其高硬度、耐高温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多个工业领域,是许多制造业链条上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为了得出此次初裁结论,欧盟委员会划定了明确的调查期。倾销行为的调查时间段设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而评估倾销行为是否对欧盟产业造成损害的“损害调查期”,则覆盖了更长的时段,从2021年1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倾销调查期结束之日。程序上,与此案相关的利益各方,需要在公告发布后的5个自然日内提交召开听证会的申请,并在15个自然日内提交对该案初裁结果的书面评论意见。这为相关中国企业提供了依法陈述和抗辩的机会窗口。

回溯此案的起源,时间要回到2024年的11月21日。正是在那天,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熔融氧化铝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从立案到如今的初裁结果出炉,整个调查进程按程序推进。

新媒网跨境认为,此次欧盟的初步裁定,无疑给相关出口企业带来了即时的挑战,高昂的临时税率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涉案的中国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初裁内容,积极利用规则赋予的权利,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有力的抗辩材料和评论意见,争取在后续的终裁阶段获得更有利的结果。同时,探索市场多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成本结构等,也是企业需要长远考虑的方向。

国际经贸环境中的规则运用与摩擦应对,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反倾销调查本身是WTO框架下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之一,其核心在于判断贸易行为是否公平。此次欧盟的初裁是其调查程序的阶段性结论,后续发展仍有待观察。对于中国的熔融氧化铝产业而言,如何依法依规、积极有效地应对此次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新媒网跨境预测,该案的最终裁决结果及其后续影响,将持续受到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596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初步裁定中国产熔融氧化铝存在倾销行为,并开征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从111.9%至136.3%不等。涉案企业包括赛特刚玉和洛阳润宝等,产品涉及多个欧盟税号。调查期为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损害调查期则追溯至2021年。相关企业可在15天内提交抗辩意见。此案或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短期冲击,终裁结果备受关注。
发布于 2025-07-22
查看人数 788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