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0亿!跨境买单出口10月1日死,36个月退税大限已至!

2025-09-01跨境电商

Image

国税总局最近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在“十四五”期间,全国税务部门累计追缴各项税款达到了惊人的5710亿元。这个数字,无疑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咱们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税收监管、推进合规建设,已经成为包括跨境电商在内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广大的跨境电商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更加规范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第一部分:告别“买单出口”,拥抱阳光合规

过去,很多中小跨境卖家在出口时,为了方便,可能会选择一种非官方的出口模式,俗称“买单出口”。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本身没有出口资质,但想把货物卖到海外,于是就借用别的进出口公司的名义进行报关出口。这种模式,曾一度为一些初创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合规风险的隐患。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随着国家税务总局一系列新规的密集出台,这种模糊地带正在被彻底清除。

其中,2025年最新发布的第15号公告和第17号公告,对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第15号公告,明确要求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主动向中国税务部门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和收入数据,这直接打破了过去一些卖家“藏身平台”进行匿名交易的可能。紧接着的第17号公告,则对企业所得税的预缴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订,进一步为出口企业划定了清晰的合规红线。

这其中,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第七条的明确规定:凡是以代理形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在进行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这里的“实际委托出口方”,指的就是出口货物的实际生产销售单位。

这代表什么呢?从今年10月1日起,凡是代理出口的业务,都必须实名申报真正的货主信息!这无疑是对过去“买单出口”模式的正式告别。

那么,过去大家常说的“买单出口”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1. 挂名申报: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行报关申报,但货物实际上仍由实际的卖家自己出运。
  2. 集拼出货:利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以统一报关的方式,将不同卖家的货物集中起来一起出海。
  3. 借用资质:借用物流公司或其他第三方公司的出口资质进行清关和申报。

未来,这些操作都将面临严格的审查。新规要求代理企业必须完整、真实地填报实际货主信息和交易金额。这意味着,过去那些不透明的匿名交易、利用税收漏洞和虚假报关等违规操作,都将无所遁形。一旦被发现,代理企业如果隐瞒真实信息,就需要自行承担纳税义务;而如果伪造委托关系,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面临骗税的刑事指控。

国家税务部门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上,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近期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比如,某地破获的一起发票虚开大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主犯不仅获刑10年,还被处以580万元的巨额罚金。另一起发生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铬铁逃税案中,有10家空壳公司利用“买单出口”的方式进行非法操作,最终被追缴税款达2.7亿元。这些案例都生动地说明了,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全面运用,以及海关、外汇等数据系统的交叉比对,资金流、货物流和票据流之间哪怕有丝毫的不一致,都将迅速被发现。这无疑为咱们的税收管理构筑了一道铜墙铁壁,也为企业的合规经营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实现平稳转型呢?

首先,最关键的一步是立即终止所有与“买单出口”相关的合作,彻底切断所有潜在的违规链条,这是规避风险的首要任务。

其次,对于尚未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建议尽快办理相关资质。实际上,办理这一系列手续,整个流程并不复杂,一般只需要3到5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为咱们的合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规模和业务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规出口模式,并积极完成转型。这可能是通过直接出口、委托有资质的贸易公司代理出口,或者利用综合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存在突击出口、频繁变更主体、异地报关等高风险行为的企业,更需要立即进行整改。这类操作已经成为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拖延处理可能引发专项核查,务必尽早规划、尽快处理。


第二部分:退税申报有期限,切莫错过好政策

除了对“买单出口”的全面规范,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近期又联合发布了《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出口退(免)税的时间限制与责任主体,这对于广大跨境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又一道必须遵守的合规约束。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出口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最长36个月内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一旦逾期未申报,货物将被视同向境内销售,从而面临按内销征税的风险!这对于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来具体看看,其中有三条内容与咱们跨境卖家高度相关:

  1. 出口货物免税时效:对于适用免征增值税的出口货物,如果纳税人在报关出口之日起36个月内没有申报免税,那么这些货物将被视为向境内销售,需要依法缴纳增值税(第五十一条)。
  2. 跨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同样地,对于适用免税的跨境销售服务或无形资产,如果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6个月内未申报免税,也将被视为向境内销售,需要缴纳增值税(第五十二条)。
  3. 委托出口责任划分:以委托方式出口货物,需要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委托方办理退(免)税或免征增值税。如果未能办理,则由境内的实际发货人承担退(免)税或缴纳增值税的责任(第五十条)。

这条新规对那些主要依靠货代公司进行出口的中小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卖家习惯于委托货代出口,往往在支付完运费后,就不再过多关注后续的流程。但新规明确了,在委托模式下,责任主体是委托方(通常就是指货代)。

不过,卖家们也无需过于担心“双清包税”模式会完全违规。只要货代公司是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手续,并且不存在伪造或购买其他进出口公司通关单证等非法行为,那么这种模式仍然是合法的操作。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正规可靠的合作伙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新媒网跨境认为,从全面封堵“买单出口”的漏洞,到明确退税申报的时限,国家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合规要求正不断升级。每一项新规的出台,都在推动这个新兴行业向着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这并非是束缚,而是一次重要的行业洗礼,它将淘汰那些不规范的经营者,让真正守法、诚信的企业脱颖而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对不少企业来说,如何精准理解这些密集出台的政策,如何高效地完成合规转型,仍然是摆在面前的实操难题。在这个关键时期,积极学习政策、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寻求专业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参加行业交流活动、聆听专家解读,不仅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更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合规路径,在合规时代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的稳健成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96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国税总局严查税收,追缴税款达5710亿,跨境电商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合规监管。新规封堵“买单出口”,要求实名申报货主信息,并明确出口退税时限为36个月。企业需终止违规合作,办理进出口资质,选择合规出口模式,避免突击出口等高风险行为,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7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