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不饱和聚酯市场爆发:2035年将达420万吨,95亿美元
亚洲市场对初级形态不饱和聚酯的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十年消费量有望保持上升势头。新媒网跨境获悉,2024至2035年间,该市场增速预计温和放缓,年均增长率约为1.0%。按此趋势,到2035年,整个亚洲地区的消费量将攀升至420万吨。
市场价值同样呈现积极态势。同期内,市场总值预计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有望达到95亿美元(按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反映出产业链各环节对材料应用前景的普遍看好。
亚洲消费格局稳中有进
2024年,亚洲地区初级形态不饱和聚酯消费量稳定在约38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回溯2013至2024年,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0%,整体趋势平稳,仅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其中2016年增速最为显著,消费量同比跃升5.6%。消费量于2022年达到380万吨的高位后,近两年保持稳定。
市场收益方面,2024年亚洲区域总值微降至79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1%。此数据涵盖生产商及进口商收益(不含物流、零售营销及零售商利润)。尽管短期波动,长期消费态势依然稳健。
区域消费呈现差异化发展
从国家维度观察,中国以150万吨的年消费量位居首位,占亚洲总消费量的41%。其规模远超排名第二的印度(62.9万吨)。土耳其则以26.8万吨的消费量位列第三,占比7.1%。
新媒网跨境分析指出,2013至2024年间,中国消费量年均增长1.6%,印度同期年均增速为2.2%,而土耳其表现最为亮眼,年均增长率高达10.5%。
按市场价值计算,中国(27亿美元)、日本(15亿美元)及印度(12亿美元)构成亚洲前三大市场,合计占比69%。土耳其、印尼、泰国、沙特、伊朗、韩国和越南紧随其后,共同贡献约23%的市场份额。其中土耳其市场价值增速最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9.0%。
人均消费量数据揭示另一视角:土耳其以人均3.1公斤居首,沙特(人均2.4公斤)和日本(人均2.0公斤)分列二、三位。过去十年间,土耳其人均消费增速亦领跑亚洲。
生产重心稳固 中国引领供给
生产端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初级形态不饱和聚酯产量约39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至2024年间,年均产量增速为2.2%,整体趋势平稳,2018年曾创下6.1%的显著增幅。当前产量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内仍具增长潜力。
产值方面,2024年估算为80亿美元(按出口价格)。回顾近年走势,2020年产值曾因价格因素同比激增24%,达到102亿美元峰值,此后进入调整阶段。
生产国分布集中化明显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生产核心,年产量达170万吨,占亚洲总产量的43%,规模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58.4万吨)的近三倍。土耳其以41.6万吨产量位居第三,占比11%。
产能扩张速度呈现差异:过去十年间,中国年均增产2.6%,印度为1.9%,而土耳其增速最为迅猛,年均增幅高达12.9%。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产能分布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贸易活力持续释放
进口领域显现积极信号。2024年亚洲不饱和聚酯进口量在经历两年回落后强势反弹,同比增长11%至43.5万吨。2013至2024年进口量年均增长5.0%,虽偶有波动,但扩张趋势明确。进口额同步攀升至8.68亿美元,过去十年年均增长2.9%。
越南(9.5万吨)和印度(7.1万吨)是两大主要进口国,合计占比近40%。泰国(4.4万吨)、马来西亚(2.8万吨)及印尼(2.4万吨)紧随其后。进口增速方面,菲律宾表现突出,过去十年进口量年均激增18.9%。
进口价格呈现地域差异。2024年亚洲平均进口价为每吨1994美元,同比下降3.9%。中国进口均价最高(3376美元/吨),马来西亚则处于价格低位(1451美元/吨)。
出口展现强劲韧性
出口市场同样表现活跃。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6%至61.8万吨,创历史新高。出口额达11亿美元,反映区域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中国(16.9万吨)与土耳其(15.6万吨)构成两大出口主力,合计占比53%。中国台湾地区(7.6万吨)、韩国、马来西亚及阿联酋紧随其后。过去十年,中国出口量年均增速高达27.0%,增长势头最为强劲。
出口价格方面,2024年亚洲均价为每吨1789美元,小幅回落5.1%。阿联酋出口单价最高(2323美元/吨),马来西亚则处于价格低位(1527美元/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