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棉短绒掘金:2035年市场将达1384亿美元!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亚太地区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力,持续成为全球贸易和生产的重要引擎。尤其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区域市场动态,特别是像棉短绒这样基础性大宗商品的供需变化,对于优化供应链、把握市场先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棉短绒作为纺织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在亚太地区的市场表现,不仅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纺织服装产业的成本结构和竞争力,也折射出全球消费市场的风向变化。
近期,一份来自海外报告的市场分析指出,受亚太地区棉短绒需求持续增长的驱动,未来十年内,该市场预计将在总量和价值上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这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区域内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言,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信号。
市场展望
根据海外报告的预测,在亚太地区棉短绒需求日益增长的推动下,市场消费量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开启上升通道。市场表现预计将稳步提升,从2025年到203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到1.0%,届时市场消费总量有望在2035年末达到5900万吨。
在市场价值方面,预计从2025年到203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按照名义批发价格计算,市场总价值有望在2035年末达到1384亿美元。这些数据描绘了亚太棉短绒市场稳健发展的图景,预示着该领域未来可观的增长潜力。
消费情况
经历了2023年和2024年两年的下降后,亚太地区棉短绒的消费量在2025年呈现显著回升,增长了13%,达到了5300万吨。尽管如此,从整体趋势来看,此前的消费量曾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行周期。回顾过去,消费量在2013年曾达到6700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14年到2025年,消费量则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价值层面,2025年亚太地区棉短绒市场规模显著扩大,达到了106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9.8%。这个数字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这些将计入最终消费者价格)。总体而言,消费额在此前呈现温和下降态势。在所回顾的时期内,市场价值曾在2022年达到1386亿美元的最高点;但从2023年到2025年,消费额未能恢复此前的强劲势头。
主要国家消费分析
在2025年,亚太地区棉短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三个国家合计占据了总消费量的89%。
国家 | 消费量(百万吨) | 市场价值(十亿美元) |
---|---|---|
中国 | 25 | 52.7 |
印度 | 18 | 34.5 |
巴基斯坦 | 4.4 | 7.6 |
澳大利亚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孟加拉国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越南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和越南紧随其后,共同构成了约8.8%的消费份额。
从2013年到2025年,越南的消费量增长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而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在市场价值方面,中国(527亿美元)、印度(345亿美元)和巴基斯坦(76亿美元)在2025年占据了市场价值的最高份额,总计达到89%。澳大利亚、越南和孟加拉国紧随其后,贡献了约9.3%的市场价值。
在主要消费国中,越南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最高,从2013年到2025年实现了8.0%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他主要国家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则较为平稳。
2025年,人均棉短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达到每人86公斤,其次是巴基斯坦(每人19公斤)、中国(每人17公斤)和印度(每人13公斤),而全球人均棉短绒消费量估计为每人12公斤。
从2013年到2025年,澳大利亚的人均棉短绒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相对平稳。其他主要消费国的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如下:巴基斯坦(-7.8%)和中国(-2.0%)。这些数据表明,尽管整体消费量有所回升,但区域内各国在消费结构和人均水平上仍存在差异。
生产情况
经过2023年和2024年两年的下降,亚太地区棉短绒产量在2025年终于实现增长,达到4900万吨。总体而言,此前产量曾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回顾过去,产量曾在2013年达到6300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14年到2025年,产量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产量总体下降趋势主要受到棉花种植面积显著萎缩和单产小幅下滑的影响。
在价值方面,2025年棉短绒产量按出口价格估算迅速增至980亿美元。在回顾期内,产量价值曾出现显著下降。2021年,产量价值增长最为迅速,比前一年增长了28%。产量价值曾在2022年达到1345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5年,产量价值未能恢复此前的势头。
主要国家生产分析
2025年,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棉短绒产量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产量的92%。澳大利亚紧随其后,贡献了7.2%的产量份额。
国家 | 产量(百万吨) |
---|---|
中国 | 22 |
印度 | 18 |
巴基斯坦 | 4.1 |
澳大利亚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从2013年到2025年,澳大利亚的产量增长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0.4%,而其他主要生产国的产量数据则有所下降。
单产与收获面积
2025年,棉短绒的平均单产显著增加,达到每公顷2.6吨,比前一年增长15%。总体而言,单产此前呈现温和下降趋势。在所回顾的时期内,棉短绒单产曾在2013年达到每公顷3.2吨的最高水平;然而,从2014年到2025年,单产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2025年,亚太地区棉短绒生产的总收获面积小幅下降至1900万公顷,比2024年减少了2.2%。总体来看,收获面积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7年的增长速度最快,增幅达到20%。在所回顾的时期内,棉短绒生产的收获面积曾在2014年达到2100万公顷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2025年,收获面积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进口情况
2025年,亚太地区棉短绒的进口量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达到640万吨,结束了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此前的进口量持续呈现出显著的下滑态势。2017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增长了18%。进口量曾在2013年达到810万吨的峰值;但从2014年到2025年,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价值方面,2025年棉短绒进口额迅速增至138亿美元。总体而言,此前的进口额曾呈现温和下降。2021年的增长率最为突出,进口额比前一年增长了32%。在所回顾的时期内,进口额曾在2022年达到175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5年,进口额未能恢复此前的增长势头。
主要国家进口分析
中国是亚太地区棉短绒的主要进口国,2025年进口量达到260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41%。越南(119.9万吨)、孟加拉国(113.8万吨)、印度(45.1万吨)和巴基斯坦(37.2万吨)紧随其后,合计占总进口量的49%。印度尼西亚(19.8万吨)和马来西亚(14.5万吨)则占据了总进口量的一小部分。
国家 | 进口量(千吨) | 进口额(十亿美元) |
---|---|---|
中国 | 2600 | 5.3 |
越南 | 1199 | 2.8 |
孟加拉国 | 1138 | 2.6 |
印度 | 451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巴基斯坦 | 372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印度尼西亚 | 198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马来西亚 | 145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从2013年到2025年,中国的进口量平均每年下降4.1%。与此同时,印度(+9.1%)、越南(+7.0%)、马来西亚(+2.3%)和孟加拉国(+1.2%)的进口量则呈现积极增长。其中,印度以9.1%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进口国。巴基斯坦的进口趋势相对平稳。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在此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0.5%。从2013年到2025年,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市场份额分别增加了12、5.5和4.9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在此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在价值方面,中国(53亿美元)、越南(28亿美元)和孟加拉国(26亿美元)在2025年表现出最高的进口额,合计占总进口额的78%。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紧随其后,共同占据了另外17%的份额。
在主要进口国中,印度从2013年到2025年期间的进口额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6%,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额增长速度则较为平缓。
进口价格分析
2025年,亚太地区的棉短绒进口价格为每吨2144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2.5%。总体而言,此前的进口价格持续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22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进口价格增长了35%。因此,进口价格曾在2022年达到每吨2635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5年,进口价格未能恢复此前的上涨势头。
主要进口国的平均价格有所不同。2025年,主要进口国的价格如下:越南(每吨2374美元)和孟加拉国(每吨2252美元),而印度尼西亚(每吨1844美元)和巴基斯坦(每吨2000美元)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从2013年到2025年,越南在价格方面增长最为显著,达到1.5%,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价格增长速度则较为温和。
出口情况
2025年,亚太地区棉短绒的出口量达到180万吨,与2024年大致持平。总体而言,此前的出口量曾出现显著回落。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突出,出口量比前一年增长了68%。在所回顾的时期内,出口量曾在2013年达到390万吨的峰值;但从2014年到2025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价值方面,2025年棉短绒出口额下降至36亿美元。总体而言,此前的出口额曾出现显著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出口额增长了123%。出口额曾在2013年达到77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14年到2025年,出口额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国家出口分析
澳大利亚是主要的出口国,出口量约为120万吨,占总出口量的66%。印度(46.5万吨)紧随其后,占总出口量的26%。阿富汗(7.3万吨)和巴基斯坦(3.1万吨)则远远落后于主要出口国。
国家 | 出口量(千吨) | 出口额(十亿美元) |
---|---|---|
澳大利亚 | 1200 | 2.4 |
印度 | 465 | 0.904 |
阿富汗 | 73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巴基斯坦 | 31 | (未列出具体数值) |
澳大利亚的棉短绒出口量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与此同时,阿富汗(+3.5%)的出口量则呈现积极增长。此外,阿富汗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国。相比之下,巴基斯坦(-11.9%)和印度(-13.8%)在此期间则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到2025年,澳大利亚和阿富汗的市场份额分别增加了36和2.8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在此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在价值方面,澳大利亚(24亿美元)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棉短绒供应国,占总出口额的67%。印度(9.04亿美元)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额的25%。阿富汗紧随其后,占4.6%。
在澳大利亚,从2013年到2025年,棉短绒出口额保持相对稳定。在其他国家,年均增长率如下:印度(每年-13.6%)和阿富汗(每年+2.6%)。
出口价格分析
2025年,亚太地区的棉短绒出口价格为每吨2022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8.4%。总体而言,此前的出口价格持续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出口价格增长了33%。在所回顾的时期内,出口价格曾在2022年达到每吨2732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5年,出口价格未能恢复此前的上涨势头。
主要出口国的平均价格有所不同。2025年,主要出口国的价格如下:阿富汗(每吨2319美元)和澳大利亚(每吨2035美元),而巴基斯坦(每吨1837美元)和印度(每吨1943美元)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从2013年到2025年,巴基斯坦在价格方面增长最为显著,达到0.5%,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格数据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总结与展望
亚太地区棉短绒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于中国的跨境贸易和纺织产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消费量的回升和市场价值的稳健增长,预示着区域内纺织品需求依然旺盛。中国作为主要的消费国和生产国,其市场表现对整个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在进口和消费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也为中国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合作与竞争格局。
当前市场生产与收获面积的波动,以及进出口价格的调整,都提醒着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例如,澳大利亚作为主要的出口国,其产量和出口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供应。而印度作为快速增长的进口国,其需求变化则可能带动全球棉短绒贸易格局的调整。
展望未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棉短绒市场有望保持结构性增长。中国跨境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应持续关注这些动态,包括主要生产国的气候变化、种植技术进步、全球贸易政策调整以及新兴市场的消费偏好演变。通过深入分析和灵活应对,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