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私信0回复?我用这招,搞定2个视频会议!

2025-09-03Shopify

Image

外贸,这条路走久了,你会发现真正难的,不是你找不到客户,而是你不知道怎么走进客户的心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缺的是一套“万能话术”,是一招“营销秘籍”,但其实,最阻碍我们和客户深入交流的,往往是我们内心与客户之间那一道无形的距离。

还记得我刚开始做跨境贸易的时候,也走了不少弯路。那时候,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比如领英(LinkedIn),我经常给潜在客户发私信。开场白总是大同小异,无非是这样一句:“您好,我们是做XXX产品的供应商,这是我们的产品目录,期待您的回复。”从形式上看,好像没什么大问题,客气礼貌。但实际上,这条信息发出去,我和客户之间,就像是两个陌生人在街头擦肩而过——你递过去一张宣传单,对方可能连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略过了。

这种“石沉大海”的无回应,让我一度非常困惑。直到我偶然翻阅了一本被很多跨境同行推荐的书籍——《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书中的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我:“人们不是讨厌对话,而是讨厌‘被推销’。”这句话让我幡然醒悟。原来,问题并不是我没有和客户“说话”,而是我“说话”的方式出了错,我把一场本该是平等的交流,变成了一次生硬的推销。

沟通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向客户展示自己的产品有多好,价格有多优惠,恨不得把所有的优势一股脑儿地倒给对方。但客户呢?他们可能每天都会收到成百上千条这样的信息,大家都在“推销”。当所有人都用一样的方式“推”,客户自然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他们会下意识地把这些信息归类为“骚扰”,从而选择无视。

我们要明白,客户在社交媒体上,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趣的内容,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信息,而不是冰冷的广告。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注。如果我们能像一个朋友那样,先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那么接下来的交流,才会变得水到渠成,充满温度。

三个核心沟通逻辑,助你打开客户心门

新媒网跨境获悉,《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这本书里,有三个核心的沟通底层逻辑,对于我们从事跨境贸易的人来说,简直是社媒“冷启动”的利器。它们能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与客户的深度连接,让沟通不再是单向的推销,而是双向的奔赴。

1. 沟通从“倾听”开始,而不是从“介绍”开始

正如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Larry King)所说:“每一次成功的对话,都是从‘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这意味着我们要让客户感觉到,我们不是在群发模板消息,而是在真心地“关注他”的独特需求。

怎么做呢?

  • 深入了解客户近期动态: 仔细浏览客户的公司主页、个人账号,看看他们最近发布了哪些帖子,分享了哪些行业观点,甚至可以看看他们点赞或评论过的内容。这些都是了解客户兴趣和关注点的宝贵线索。
  • 抓住品牌关键词或行业趋势切入: 找到客户品牌的核心卖点,或者他们所在行业的最新趋势。以这些为切入点,能让你的开场白更具针对性,也更容易引起客户的共鸣。比如,如果他们的品牌正在主打环保,你就可以从可持续包装材料入手。
  • 先关注对方,再轻提问题: 在社媒上,先主动关注对方,表明你的兴趣。然后,在私信中,不要急于推销,而是先抛出一个与他们近期动态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能引导对方进行思考和回复,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改写:

如果按照老套路,我们可能会给一个服装品牌的负责人发:“您好,我们是做配饰包装的供应商,有兴趣合作吗?”这样的信息,收到回复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如果我们运用上面提到的策略,就可以这样来尝试:

“您好,来自美国的卢卡斯先生!我最近关注到贵公司在电商平台Shopify上刚刚推出了‘都市之花’(Urban Bloom)系列,这个系列的设计理念和产品风格都非常吸睛,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近期恰好与另一个街头潮牌合作,为他们的配饰产品量身定制了一套配套包装方案。不知道如果我能和您分享一些我们曾经合作过的参考案例,会不会对贵公司在新品推广上有所启发呢?”

你看,这样的开场白,是不是瞬间拉近了距离?它不仅点明了你对客户的了解,更以提供价值而不是直接推销的方式,开启了一段可能富有成效的对话。

2. 在客户冷场时,自然拉回话题

在沟通中,有时候客户可能回复得很简短,或者突然陷入沉默。这时候,不要慌乱,更不要立刻跳到推销产品。你需要用“轻问+观察”的方式,重新激发客户的兴趣。

  • 保持好奇心,提出后续问题: 针对客户上次的回复,提出一个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例如,如果客户说他们对某个设计理念感兴趣,你可以问:“您觉得我们这款设计理念中最吸引您的是哪一点呢?是否符合您品牌目前的发展方向?”
  • 分享相关信息,引发思考: 如果客户没有回复,你可以主动分享一些与他们品牌或行业相关的最新资讯、案例分析或市场洞察。比如,你可以说:“最近我们注意到某外媒报道,某同类型品牌在包装上采用了可持续材料,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不知道这是否符合贵公司的环保理念?”
  • 给予空间,但保持连接: 有时候客户忙碌,可能暂时没空回复。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分享一些非推销性的、轻松愉快的内容(比如行业趣闻、成功案例的幕后故事),保持与他们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和耐心。

3. 用“轻问+观察”,种下长期合作的种子

真正的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信任的建立。通过持续的“轻问”和“观察”,你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需求,更能预见未来的合作可能。

  • 关注客户的未来计划: 在沟通中,可以适时地询问客户对于未来产品线、市场拓展、品牌升级等方面的规划。比如,“卢卡斯先生,未来一年,贵公司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是否有考虑引入更多创新元素,以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趋势呢?”
  • 洞察潜在痛点: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细心观察他们可能存在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潜在的痛点。也许他们目前对某个环节并不满意,但还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你的提问和观察,能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
  • 提供定制化价值: 当你对客户的了解越深入,你就越能提供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这种定制化的价值,是建立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键。

我的实测成果:从“0回应”到主动询盘的华丽转身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认真学习并调整了我的沟通话术后,我做了一轮社交媒体沟通测试。我仍然发送了30条私信,但这次的反馈,简直是天壤之别!

  • 消息发送数量: 调整前后都是30条。
  • 收到回复的数量: 调整前,我辛辛苦苦发了30条消息,只有可怜的2条回复。而调整后,回复数飙升到了8条!这其中,不仅有简单的礼貌性回复,更有深入交流的意愿。
  • 视频会议预约: 调整前,根本没有人愿意和我进行视频会议。调整后,我成功预约到了2个视频会议!这意味着,客户愿意花时间来和我进一步沟通,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 明确的样品询问: 更令人惊喜的是,调整前,从来没有客户主动询问样品。调整后,竟然有1位客户直接提出了明确的样品需求!这说明我们的沟通已经达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的卢卡斯先生,在回复中直接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通常会忽略供应商发来的私信。但你的信息,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在推销——它更像是一种真诚的思考和交流。”这句话,就是对我沟通方式改变最好的肯定,也让我深刻理解到,真诚和价值远比生硬的推销更有力量。

这本书,不只是聊天指南,更是“客户沟通思维训练营”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这本书,不仅仅教会我们一些表面的聊天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重塑了与客户沟通的底层思维。

  • 它教我们如何建立真正的联系感,而不是简单地“推送信息”。 让你懂得如何通过情感和价值,而不是硬广和低价,去打动客户。
  • 它教我们如何在客户冷场或产生疑惑时,自然而然地拉回话题。 让你不再陷入尬聊的困境,而是能巧妙地引导对话,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
  • 它教我们如何运用“轻问+观察”的智慧,去播撒长期合作的种子。 让你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信任和长期关系,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交易。

这本书非常适合以下人群:

  • 外贸新手: 还在为如何和海外客户开口交流而发愁的朋友,它会给你最实用的开场白和沟通思路。
  • 经常在领英、WhatsApp等社交平台私聊客户的业务员: 如果你的私信回复率不高,或者总是感觉沟通不畅,这本书能帮助你找到症结并有效改进。
  • 想打造“信任感沟通风格”的独立站创业者: 对于希望通过真诚沟通建立品牌形象,吸引回头客的独立站经营者来说,这本书将是你的宝典。

沟通,是为了打开彼此回应的通道

新媒网跨境认为,拉里·金的另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沟通,不是为了推销自己,而是为了打开对方的回应通道。”当我们放下“我要卖东西”的心态,转变为“我能帮助你什么”的视角时,客户的大门才会真正为你敞开。

如果你也曾有过这些困扰:

  • 发出上百条消息,却换不来客户的一句回复;
  • 手里握着报价单,却始终不敢拨通客户的电话;
  • 面对客户时,总是陷入尬聊和沉默的尴尬境地。

那么,这本书真的会像一把钥匙,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沟通大门。它会让你明白,在跨境贸易的舞台上,我们不仅要做产品的推销者,更要做客户的倾听者、理解者和价值提供者。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真诚地去连接,相信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外贸人,都能在海外市场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事业的腾飞!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99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外贸的难点在于走进客户内心,避免生硬推销。通过倾听、了解客户需求,以朋友的姿态进行沟通,是关键。三个核心逻辑包括:从倾听开始、冷场时拉回话题、用轻问+观察建立长期合作。新媒网跨境分享了提升客户沟通效果的实测成果。
发布于 2025-09-03
查看人数 9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