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出海狂潮:SHEIN超ZARA,出口狂赚1487亿!

2025-08-31Shein

Image

在汹涌澎湃的全球商业浪潮中,如果非要找出哪个赛道是真正的“卷王”,那么中国服装产业无疑会榜上有名。这股“卷”劲儿,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更延伸到了广阔的海外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品牌出海大戏。

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海关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服装累计出口额高达1591.5亿美元,贸易顺差更是达到了1487.1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服装产业的对外贸易,已经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潜力无限!

如今,放眼全球市场,中国服饰品牌可谓是铆足了劲儿,纷纷扬帆出海。这使得本就热闹非凡的跨境电商赛道,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比拼阶段。但有意思的是,虽然竞争激烈,出海的服饰品牌却逐渐形成了三大鲜明的“队列”,各自施展着拳脚:

第一梯队:跨境电商“原住民”
这批品牌可谓是生而逢时,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守在品牌出海的最前线。得益于跨境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他们很早就嗅到了海外线上商机,JJ's House、Shapellx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能精准切入细分市场,以独特的定位和产品,在海外消费者心中扎下了根,如今已在激烈的红海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梯队:工厂转型“新势力”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日益成熟,以及SHEIN等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国内的产业带卖家们也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代工或外贸订单,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以独立站或品牌卖家的身份,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NcmRyu、OQQ等,正是这股新势力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崛起,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第三梯队:头部服饰“老将出征”
面对国内市场增速的放缓,以及部分头部服饰品牌业绩增长的压力,这些传统“老将”们也坐不住了。尤其是经过疫情的洗礼,他们深知“不破不立”的道理,出海的意愿变得空前强烈。李宁、安踏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服装品牌,纷纷开始对国际市场进行主动而深入的探索,希望通过出海,再次焕发青春,寻找新的增长点。

很显然,无论是新兴的跨境品牌,还是拥有深厚底蕴的传统老牌,都在全力以赴地冲击着服装出海的细分赛道。他们正依托各自独特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抢夺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和流量资源。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时尚接力赛”,正变得越来越精彩!


深耕跨境服装赛道,先行者们的探索与成就

提到跨境赛道,服装类目绝对是绕不开的重头戏;而说到服装出海,SHEIN这个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几乎成了中国快时尚品牌的代名词。在国际大牌的强大攻势和众多中小品牌的低价竞争之下,SHEIN凭借其独到的“柔性供应链”和炉火纯青的“社媒营销”策略,成功在欧美市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快时尚神话。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家企业并没有止步于此,在转型综合性平台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构建起庞大的品牌矩阵。

公开资料显示,SHEIN旗下自营的品牌已经多达9个,其中服装类目就占据了5个重要席位。它们分别是:ROMWE、MOTF、DAZY、Luvlette和GLOWMODE。每个品牌都有着自己清晰的定位和独特魅力:

  • ROMWE: 定位年轻潮流,以大胆、非主流的设计风格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俘获了无数海外年轻人。它凭借百万级的销量,成为了SHEIN旗下的“吸金王”之一。
  • MOTF: 主打高端时尚,致力于提供更具质感和设计感的服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 DAZY: 则将韩系风格的甜美与潮流带向世界,吸引了一大批热爱韩流时尚的消费者。
  • Luvlette和GLOWMODE: 则分别专注于内衣和运动服饰两大细分领域,目前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潜力巨大。

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SHEIN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选对了赛道,更在于它在成功之后,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布局,比如完成综合性平台转型,构建多层次的品牌矩阵,从而不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如今,SHEIN已经以1.53%的全球市场份额,成功超越了ZARA等传统快时尚巨头,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它的成功,无疑也成为了众多新锐中国品牌学习和效仿的标杆。

SHEIN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强大服装制造产业的鼎力支持。据了解,仅仅在广州番禺一个地方,就有超过500家服装厂商在为SHEIN供货。这不仅展示了SHEIN惊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中国服饰产业的现状:我们拥有充足的产能和高效的制造能力,但在国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行业共同的思考。而海外庞大的市场,无疑为这些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服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6730亿美元。在SHEIN之外,无数中国品牌也在这个火热的赛道上逆势而上,奋力拼搏,努力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例如,以大码泳装成功出海的Cupshe;被誉为“第二个SHEIN”的快时尚品牌Urbanic;在童装领域异军突起的“独角兽”PATPAT;以及日销百万的运动休闲品牌Halara……它们都是这几年中国服装出海领域的佼佼者,用自己的成功故事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强大活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综合性的平台和品牌,我们今天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针对特定场景的服装品牌,它们凭借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挖掘和极致专注,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回溯SHEIN,甚至许多头部跨境电商大卖的早期发展,婚纱这个类目都曾与它们有过不解之缘。而跨境品牌JJ's House,更是将婚纱礼服做到了全球品类第一,成为了这个细分领域的绝对王者。早在2010年,由知名互联网创业者黄峥孵化的乐其网,就上线了跨境婚纱独立站JJ's House。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要打破传统婚纱价格高昂且款式单一的困境,让全球的新娘都能穿上美丽又实惠的婚纱。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半年时间,婚纱业务的收入就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一半。后来,JJ's House被独立出来,归入了苏州乐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

在那个年代,北美市场的婚纱礼服销售额和毛利都非常可观。一件在中国成本几百元人民币的婚纱,在海外摇身一变就能卖出几百美元的高价,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玩家。兰亭集势、SHEIN、踏浪等电商平台都曾涉足婚纱赛道。然而,最终坚持最久、走得最远的,只有JJ's House。他们凭借丰富的款式选择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牢牢抓住了消费者。到了2016年,JJ's House凭借每月上千万元的交易流水,成功登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婚纱电商平台。此后,公司又将经营品类从婚纱逐步拓展到礼服、配饰、鞋包等复购率更高、客单价更广的品类上,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外媒数据显示,2023年,jjshouse.com的全球净销售额预计达到了约3.36亿美元,其在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可见一斑。

但服装细分领域并非只有婚纱一条路可走,大码服装同样是新的突破口,充满了巨大的商机。众所周知,西方消费者普遍体型高大且丰满,这使得他们对大码衣物的需求非常旺盛。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一个名叫Shapellx的品牌应运而生。它主打“与身材和解”的理念,产品设计强调真实模特、宽松剪裁和舒适面料,专门为大码人群提供塑身衣、塑身裤、塑身裙、塑身胸衣等各类服饰。Shapellx拒绝身材焦虑,将内衣尺码从S直接拉到6X,传递出“无论何种身材,都能找到你的码数”的包容理念。在模特选择上,Shapellx更是用心,采用多肤色、多体型的模特,强调审美的多元化和身材的包容性,这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极高的认同度。

虽然在网上搜索Shapellx的信息,可能不会有太多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显眼”的品牌,交出的战绩却让人惊叹。它成立于2019年,扎根于中国福建厦门,短短3年时间,其独立站的月活跃用户就突破了百万大关,年销售额更是超过2500万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Shapellx在独立站引流和品牌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此前的外媒数据显示,其独立站的自然流量和直接流量占比,竟然高达80%!这充分说明了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

除此之外,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在海外也火得一塌糊涂,掀起了一股股“中国风”热潮。比如马面裙、汉服、丝绸衣物等,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新中式服饰,不仅在亚马逊、TEMU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卖到脱销,更在TikTok等全球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成为了时尚达人们追捧的新宠。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短视频平台上,#hanfu(汉服)标签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6亿次,“hanfugirl”的浏览量也突破2亿次。许多海外博主纷纷发布自己身着汉服在街头漫步的视频,那场景,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丝绸类服装产品同样是海外消费者热衷追逐的“宝藏”。尤其是以丝绸睡衣、枕套为代表的产品,它们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低调奢华、品质生活和健康消费理念的象征。中国轻奢真丝品牌Lilysilk在海外年收入千万美元,就是最好的例证。有数据显示,全球丝绸市场的价值预计将在2034年飙升至446亿美元。这无疑表明,中国丝绸在海外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潜力,未来可期。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存在差异,中国卖家在迈入海外市场时,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细分和文化洞察,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外贸转型做跨境,产业带的华丽转身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产业带的卖家们更多地是以外贸订单或代工模式走向海外。其中,业内享誉盛名的申洲国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是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第一大供应商,更是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运动品牌的紧密合作伙伴。申洲国际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甚至将公司净利润率做得比许多代工品牌本身还要高,一度被戏称为“比老板还赚钱的打工仔”。

然而,申洲国际的成功,只是代工行业中的极少数特例。更多的代工厂,虽然机器昼夜轰鸣,生产线上产品源源不断,成箱成箱的货物装满远洋货轮,看起来似乎是大把进账的美梦,但背后却是代工利润被持续压缩、库存压力巨大的真实写照。这种“辛苦钱”的模式,让许多工厂深陷困境,难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不过,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亚马逊、沃尔玛等国际电商平台的日益成熟,以及SHEIN“按需供应链”模式的爆火,这一切开始悄然改变。代工企业们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不再甘于只做“幕后英雄”,而是燃起了转型的热情,纷纷投身到品牌出海的“试验田”中。

NcmRyu,就是代工厂转型做跨境品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2022年品牌成立之前,它只是广州一家主营女装代工的外贸企业。然而,当它决定转型后,NcmRyu毅然将目光投向了运动与户外领域,主打核心产品——瑜伽服。2023年,NcmRyu以TikTok Shop英国和美国站点为矛,正式踏上了出海征程。同年9月,品牌上线了第一款产品。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一年半的时间,NcmRyu就卖出了212.58万件产品,总销售额高达3489.39万美元!

NcmRyu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不断通过制作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和开展直播带货,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助力销售额实现爆炸式增长,并迅速跻身类目榜前列。数据显示,今年2月,NcmRyu在TikTok美国区2月店铺热销榜(运动与户外)中,排名高居第二,仅次于深耕多年的本土品牌Comfrt。具体到产品来看,品牌旗下的一款圆领纯色运动套装,更是位居店铺销量榜首,总销售额已突破478万美元,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NcmRyu能在短时间内在欧美市场脱颖而出,除了其爆款打造和营销推广方面的强大能力外,对当地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众所周知,以减压、健身为目的的瑜伽运动,不仅在欧美地区备受重视,在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也持续火热。人们对瑜伽运动的喜爱,直接催生了瑜伽服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品牌层出不穷的局面。外媒预测,全球瑜伽服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约420亿美元的规模。

在瑜伽服这个赛道上,除了像Lululemon和Alo Yoga这样的头部玩家,许多来自中国的代工厂也正杀出重围,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NcmRyu是其中之一,而来自义乌代工厂转型为杭州自主品牌的OQQ,也通过TikTok一跃成为了北美瑜伽服市场的“黑马”。

当TikTok Shop美国区开放仅仅四个月后,OQQ就以1316.81万美元的销售额崭露头角,令人刮目相看。到了2024年,其商品交易总额(GMV)更是激增至3279.85万美元,累计在美国区的总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194.53万美元大关,展现了惊人的增长势头。OQQ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在面料技术上的创新,运用多功能面料解决了吸湿排汗、弹力等核心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舒适度和性能;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在海外营销上的精准发力,数条千万甚至百万级别的短视频,帮助其在社交媒体上引爆销量,也意味着它成功地从一个传统的贸易商,华丽转身为拥有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者。

OQQ的供应链总监曾自豪地透露:“我们充分利用供应链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至12天。”这种“柔性供应链+自有工厂”的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快速上新,也使得其产品能够保持较高的价格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有所相同的是,这些代工企业选择转型做品牌,多半是在原有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利润日益微薄的时期。他们在红海赛道中寻找新的商机,依托自身强大的供应链和工厂优势,通过积极拥抱电商平台,成功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拥有超过1800家服装生产企业,这里汇聚了从面辅料研发、设计打版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可谓是服装产业的“超级工厂”。而杭州则不仅拥有临平时尚服装产业集群,还有萧山纺织等深厚的产业基础。无论是广州还是杭州,这些强大的女装产业带,都为当地企业积累了无可比拟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基础。正是这些产业带造就了它们,而当市场风云变幻之时,这些企业也毅然选择了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飞跃,完成了一个品牌从0到1的伟大蜕变。


走出去,中国服装品牌大出海的壮丽画卷

事实上,中国服饰行业“走出去”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随着国内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的“内卷”程度加剧,厂商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海外市场找增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越来越多服装品牌当下新的战略方向,这不仅是拓展生存空间,更是寻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即便是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鞋服行业的头部品牌,也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积极的出海布局。不过,它们“走出去”的具体操作路径各有侧重:

  • 李宁: 更偏向于通过收购海外当地的服饰品牌来开启出海征程,例如将休闲服饰品牌堡狮龙、意大利奢侈品牌Amedeo Testoni收入麾下,以此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 安踏: 则采取了成立东南亚国际事业部、在核心商圈开展直营零售业务等方式,直接将品牌和产品推向海外消费者,掌握更多主动权。
  • 特步: 则是先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开设店铺,随后不断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国家,逐步扩大自己的国际版图。

而国内知名的休闲服饰品牌森马,自2016年启动出海计划,并于2019年正式成立了海外业务中心。他们采取了“先线上、后线下”的模式,首先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入手,逐步打通全渠道销售网络。短短3年时间,其海外业务的市场规模就从40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了1.2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倍增长。

国产羽绒服巨头波司登,也在积极推进其海外业务。他们不仅仅将品牌定位提升至高端,更频繁亮相各大国际时装周,为其全球化战略造势。在2023年,波司登更是成功上榜“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462位,成为了中国服装服饰领域唯一入选的品牌,这无疑是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影响力日益提升的有力证明。

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头部传统服装企业不同,许多中小型品牌则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打入海外市场。他们多是通过TikTok Shop、TEMU、SHEIN等新兴的跨境电商平台进场,利用这些平台巨大的流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迅速触达海外消费者。外媒数据显示,2023年,这几家中国电商平台,被海外媒体称为“四小龙”,它们在美国电商市场合计贡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超过了500亿美元。这清晰地表明,中国电商力量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强大势力。

对于中国企业积极尝试“走出去”,各地政府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可以说是愿意“扶上马送一程”。他们正通过增设出口退税优惠、提供国际贸易便利化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来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与风险,为中国品牌扬帆出海保驾护航。以广东为例,当地政府就启动了“时尚产业出海孵化计划”,为时尚时装品牌提供跨境电商平台的绿色入驻通道,并精选涵盖支付、物流、财税、营销等多个领域的服务生态合作伙伴,全方位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就能轻易复制在国内的成功经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充满了各种挑战。例如,森马此前在海外开设的70家店铺,其营收占比尚不足总营收的0.5%;UR品牌也曾尝试攻略欧美市场,并在伦敦开设了旗舰店,但试水结果并未能如愿以偿。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出海之路并非坦途。

不可否认,“走出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共识和必经之路。但就海外市场而言,中国品牌想要真正有所成就,不仅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到“略土”入乡随俗,更要扎扎实实地深耕细作,真正融入当地市场,建立起深厚的品牌根基。新媒网跨境认为,中国服装品牌出海的征途,虽充满挑战,但更孕育着无限可能。只要我们坚持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全球市场,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36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4年中国服装累计出口额达1591.5亿美元,贸易顺差1487.1亿美元,服装产业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跨境电商赛道竞争白热化,品牌形成三大梯队:跨境电商原住民、工厂转型新势力、头部服饰老将。SHEIN崛起成标杆,众多中国品牌积极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中国服装品牌正迎来大出海时代。
发布于 2025-08-31
查看人数 10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