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惨烈:销量跌14%,利润仅剩15%!中国卖家逆袭!

2025-08-29Shopify

Image

今年的Prime Day,对于跨境电商圈的卖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有人忙得不亦乐乎,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几乎顾不上休息;也有人却感到一丝迷茫,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调整策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让不少卖家深感跨境电商这条路,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

流量不再“大锅饭”:冷热不均背后的深层逻辑

打开我们卖家交流群,往年那种热火朝天的晒单盛况,似乎变得稀疏了许多。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挑战,而非单纯分享喜悦。不少卖家开始抱怨:“欧洲那边的销量,跟我们预期的差了一大截,明显比平时冷清不少!”“日本站是不是被大家遗忘了?怎么价格也提不上去,跟平时没什么两样!”还有卖家感叹:“广告预算花了不少,可订单数据还是不温不火,一点点地往上爬,效率太低了。”

这种流量池的“冷热不均”,让许多原本信心满满的大卖家也开始感到棘手。市场不再是过去那样,只要投入就能有回报,如今的竞争,更考验卖家精细化运营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今年的Prime Day确实让不少卖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就拿一位做3C产品的商家来说,他们的策略非常明确:利润为王,不盲目冲量。结果,在促销活动的第一天,他们的销售额就轻松突破了三万多美元,而且客单价稳定在两百美元左右,整体利润率甚至比上个月还有所提升。这位商家在群里晒出的后台截图,亮眼的数字确实让人羡慕,但这种好运,并非所有卖家都能拥有。这背后,是他们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对产品利润的严格把控,以及有效的运营策略。

然而,更多的卖家面临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现实。比如,北美的卖家小李,他一直专注于家居用品类目。他对Prime Day寄予厚望,期待订单量至少能翻三倍。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第一天的销售额仅比平时增加了20%。为了这场大促,他投入了平时五倍的广告预算,可广告效果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转化率迟迟上不去。小李看着后台的数据,无奈地叹气:“是不是消费者手里钱变少了,购买力下降了?还是我的产品在茫茫商品海中,根本没有被看见?”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外媒监测机构MomentumCommerce发布的数据显示,在Prime Day促销的前四个小时,全球主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竟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与此同时,另一家外媒机构Adobe却依然乐观地预测,美国在线购物总额有望冲击238亿美元的高峰。这两组看似矛盾的数据,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现实:整体市场的蛋糕或许还在变大,但中小卖家能分到的份额,却可能只剩下一点汤水了。

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让消费者的购买力变得更加谨慎。大家在购物时,会更加精打细算,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让很多商品的价格波动不定。关税这把“双刃剑”,让不少商品的成本上涨,最终传导到消费者端,大家就会担心明天买东西会不会更贵,从而变得更加观望和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价格、利润和销量,成为摆在中国卖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流量争夺战:多平台厮杀下的新格局

当亚马逊试图通过将Prime Day活动延长至四天来获取更多销售额时,它可能没想到,这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饿狼”加入到这场流量争夺战中。原本独享的流量蛋糕,如今正在被各大平台瓜分。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短视频电商平台TikTok Shop。它巧妙地避开了Prime Day的高峰期,从7月7日到19日,发起了一场名为“Deals for You Days”的促销活动。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有卖家反馈,他们欧盟四个国家的日均GMV(商品交易总额)竟然上涨了20%!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英国市场,那些选择全托管模式的卖家,销售额更是飙升了六倍!这充分说明,年轻的消费者群体,对这种新颖的购物模式有着极高的接受度和转化率。

传统零售巨头们也绝不甘示弱。外媒报道称,美国本土的沃尔玛(Walmart)率先出招,将自家的促销期从原来的四天拉长到六天,以此来正面迎击亚马逊。另一家大型连锁百货Target则推出了“Circle Week”活动,并且非常有创意地邀请了知名教师网红,策划了“开学拍照日”主题的营销,成功吸引了学生和家长群体的关注。甚至连主打平价商品的外媒电商平台Dollar General,也加入了这场混战,每天推出一款商品打93折的优惠,还为教师群体提供了高达30%的优惠券。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早就变得更加精明了。他们不再是某个平台的“忠实粉丝”,而是会打开手机,在各大平台之间反复比价,货比三家。哪里便宜、哪里优惠力度大,他们就去哪里购买,至于是不是Prime会员,可能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了。新媒网跨境获悉,平台竞争白热化已成为全球电商市场的新常态。

有卖家就发现,自家主打的一款产品,在沃尔玛上的售价,竟然比在亚马逊上便宜了15%。“这哪是促销,简直是在逼着我们赔本赚吆喝!”这位卖家苦笑着说。价格战的背后,是中国卖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巨大挑战——关税。这把无形的“刀”,狠狠地割疼了多少中国制造的商品?

有位专门销售中国产自行车和滑板的卖家,面对高额的关税,利润空间被削减得所剩无几。他无奈地表示,今年索性就不参加Prime Day了。“以前多少还能赚点辛苦钱,现在成本翻了一倍,如果再打折促销,那简直就是找死。”这反映了许多中国卖家共同的困境:货物从中国漂洋过海,在抵达目的国海关时,先要被关税“啃掉”一大块利润;随后进入亚马逊平台,又会被佣金、广告费等各项成本层层“扒皮”;最终,落到卖家手中的净利润,薄得就像一张纸。有测算显示,对于第三方卖家来说,能拿到15%-20%的利润率,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许多时候甚至更低。这让中国卖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成本结构和定价策略。

破浪前行:中国卖家的智慧与韧性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卖家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反而,他们凭借着独特的智慧和强大的韧性,积极探索着“破局之道”。

首先,是广告策略的精细化调整。尽管促销活动被延长到了四天,但卖家们很快发现,真正的人流高峰期,依然集中在活动的特定时间段。这就像打仗,子弹要用在刀刃上。因此,许多卖家开始调整广告投放策略,把更多的预算和精力,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大广告投入。通过精准投放,提升广告的ROI,避免无效的“烧钱”,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更有价值。

其次,多平台布局,已然成为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单一平台依赖性过高,一旦平台政策调整或竞争加剧,卖家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严重挤压。而选择在多个平台同时发展,则能有效分散风险,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前面提到的TikTok Shop,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其商家在活动第一天生意就翻倍,全托管模式下的GMV增长了146%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了其巨大的潜力。除了新兴的社交电商平台,不少卖家也开始重视自建独立站,以及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平台的发展。多开一个渠道,就如同为企业多开了一扇窗,能够让自己的生意呼吸更顺畅些,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最后,也是最考验卖家智慧和应变能力的,就是如何应对无法避免的关税问题。虽然这是全球贸易环境下的一个宏观挑战,但中国卖家总能在逆境中找到解决之道。例如,有位聪明的卖家,为了规避高额关税和降低物流成本,选择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了墨西哥。经过严密的测算,发现从墨西哥直接发货,竟然比从国内直发节省了近三成的成本。这不仅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灵活应变、积极求新才是中国卖家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

政策在变,市场在变,消费者需求也在变。作为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12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今年Prime Day跨境电商卖家冰火两重天,流量冷热不均,市场竞争激烈。TikTok Shop等平台加入流量争夺战,价格战加剧。中国卖家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广告策略、多平台布局、灵活应对关税问题,展现出智慧与韧性。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28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