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忙!21个小习惯,跨境订单狂翻10倍!
如果你每天都在埋头苦干,汗流浃背,可订单量却迟迟不见起色,这可能不是你不够拼命,而是你一直在做那些缺乏“杠杆”效应的工作。真正的努力,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懂得如何巧借力道,让每一次付出都能累积成未来的巨大回报。
所以,这篇内容就是专门为那些渴望在外贸领域实现突破,却又感觉自己陷入瓶颈的朋友们量身定制的。你或许以为所谓的“努力”就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用时间去堆砌结果。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高质量努力的真正秘诀,其实是“习惯的杠杆”加上“时间的复利”。那么,究竟有哪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短期内或许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远来看,却能让你与同行拉开十倍甚至更多的差距呢?
习惯一:每次报价后,务必记录下客户最在意的那一点
千万别小看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它实际上是你构建下一份精准报价、提高成交率的“素材金矿”。它能让你在后续的沟通中,每一次的开口都直击客户痛点,精准无误。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潜在客户在与你英文沟通时说:“我们正在对比好几家供应商,你们的交货时间似乎有点长。”(We are comparing several suppliers. Your delivery time is a bit longer than expected.)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的操作习惯应该是:在每次报价之后,立刻用简短的一句话记录下客户当时最关心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能包括:价格、交期、产品质量、付款条款等等。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下次再给这位客户报价时,你就能主动提及:“与上次相比,我们已经将交期缩短了十天,这正是针对您上次所关注的交货时间问题而做出的优化。”(Compared to last time, we’ve improved the delivery lead time by 10 days as per your concern.)你看,这样一来,你的报价就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一个带着诚意和解决方案的个性化回应,这无疑会大大提升客户对你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
习惯二:每天下班前,整理并记录当天与客户互动的三大重点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习惯呢?因为人类的记忆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得多,尤其当你同时跟进好几位客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时,你第二天一早很可能根本回忆不起昨天那位土耳其客户到底说了要订购几台货,或者他具体的顾虑是什么。
养成用英文记录客户互动重点的习惯,可以参照这样的模板:
- 客户A(美国):询问了托盘尺寸,并提到他们的客户需要便于仓库堆叠的包装。
- 客户B(印度):希望得到含税的DDP(完税交货)价格。
- 客户C(意大利):担忧泡沫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膨胀率问题。
有了这样清晰的记录,第二天你继续跟进时,就能非常精准地延续话题:“关于您希望获得含税DDP价格的请求,这是我们更新后的方案……”(About your DDP request with tax included, here’s our updated proposal…)
这个习惯的关键,并非是你能记住多少琐碎的信息,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你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感受到你的专业、细致和始终如一的靠谱。他们会觉得,你把他们的事情放在心上,并且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习惯三:客户暂时没有回复时,定期使用非催促性话术激活互动
当客户迟迟没有回应时,很多业务员容易陷入焦虑,频繁地发送催促邮件。但效果往往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不如试试这种非催促类的激活话术。
例如,你可以发送这样一句话:“给您发个简短的信息,分享一下我们最近新设计的包装图片,看看是否适合您那边的市场需求。”(Dropping a quick note to share our latest packaging photo for your market reference.)
这个动作,你每周可以尝试做一次。它的目的不是催促客户下单,而是创造一个有正当理由去联系客户的良好氛围。通过分享一些与产品或行业相关的新信息、新动态,你既展现了你的专业度和持续关注,又不会给客户带来任何压力。
这正是你从被动地等待客户回应,转变为主动占据客户心智的关键习惯。你不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在客户心中保持活跃的存在感。
习惯四:每周整理并输出一句,能清晰阐述你的产品“凭什么贵”的价值话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时候你的产品价格可能比同行稍高。但如果你能清晰地解释这背后的价值,高价就不再是劣势,反而能成为你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的证明。
例如,你可以这样描述你的产品优势:“我们的PU泡沫,即使在零下五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的膨胀率,这能有效确保产品在寒冷季节施工时的稳定性和效果。”(Our PU foam maintains over 90% expansion even under 5°C, which ensures stable application during colder seasons.)
用中文精心打磨好这样一套价值话术,你就可以在多个场景灵活运用:比如发布在领英等社交媒体上作为日常更新,或者放在报价邮件中,作为跟进邮件里的干货补充,进一步强化客户对你产品价值的认知。
新媒网跨境预测,也许一句话在一个月内无法为你带来立竿见影的订单,但假以时日,一年之后,你将蜕变为一个精通销售话术的行家,一个在报价环节无往不胜的“杀手”,你的专业形象和议价能力都会大幅提升。
习惯五:每次跟进失败后,立刻总结三个具体原因
跟进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真正的失败,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每一次未能成功跟进的经历,都蕴含着可以挖掘的“金矿”。
你可以这样拆解分析失败原因:
- 邮件标题不够吸引眼球。下次可以尝试结合客户痛点、时效性,并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设计标题。
- 邮件正文内容过长,导致客户没有耐心阅读完。
- 邮件中未能直接附上客户最关心问题的答案。
举例来说,优化前的英文邮件标题可能是平淡无奇的“跟进我们上次的谈话”(Following up on our last conversation),而优化后则可以变为更具冲击力和实用性的“我们如何能解决您仓库堆叠的难题?”(How can we solve your warehouse stacking issue?)
这个习惯能让你从每一次的“失败”中都带走一块沉甸甸的“金矿”,让你在下一次的跟进中,变得更加精准、更有效率。
习惯六:每月定期整理一次“失败案例库”
深入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至关重要:是因为价格过高?产品不符合需求?客户对你缺乏信任?还是合作的时机不对?
你可以这样记录和反思:
- 客户信息:阿赫迈德(Ahmed),来自阿联酋。
- 失败原因:目标价格过低(比如要求1.8美元),并且客户希望是CIF条款(成本加运费),但又拒绝提前支付预付款。
- 后续行动反思:这次没有在初期阶段做好客户筛选。
- 经验教训:今后再遇到这类客户,应该先使用一份“高风险询盘筛选表”进行评估,而不是盲目投入精力。
你所做的并不仅仅是一单生意,而是在不断地迭代和优化你的决策系统。这个“失败案例库”将成为你宝贵的经验财富,帮助你更有效地识别风险,提高未来交易的成功率。
习惯七:养成每句话都留有“后手”的沟通习惯
在与客户沟通时,尤其是涉及价格等关键问题,懂得给自己留有谈判回旋的余地,是非常高明的策略。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说:“这个价格是基于当前原材料成本给出的最佳报价。然而,如果您的采购量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非常乐意探索更多的优惠空间,帮助您节省成本。”(This is the best quote based on the current raw material cost. However, if volume goes up, we can explore further savings.)
你看,短短一句话,就为未来的谈判多了一个灵活的回旋空间。它既表明了当前报价的合理性,又暗示了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让客户感受到你是在为他们着想,而非一锤子买卖。
习惯八:报价单不仅仅是价格列表,更应该是一份“成交路径图”
一份优秀的报价单,绝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产品价格,它更应该是一份能够引导客户走向成交的“地图”。
建议在报价模板中固定加入以下几个模块:
- 用一句话清晰阐述产品的核心价值点。
- 整理常见的客户问答(FAQ)。
- 附上客户参考图,比如实际装柜的场景图、产品在工地上的应用图,或者已经合作的客户品牌展示图。
例如,你可以用英文这样描述:“我们附上了近期在德国的客户项目照片,以便直观展示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We attached photos from our recent client project in Germany to showcase the real-world application.)
每一次的报价,都应该被视为一次自动化的成交演练。通过丰富报价单的内容,你不仅提供了信息,更是在构建信任,预先解答疑问,从而大大提升成交的几率。
习惯九:每月更新一次“客户痛点清单”
深入了解客户的痛点,并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常见的客户痛点可能包括:产品起泡不稳定、冬季施工不便、包装运输过程中易破损、开封后保质期短等。
将这些痛点用英文清晰地描述出来,然后紧接着写出我们能提供的解决方式。例如,如果客户担忧冬季施工问题,你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PU泡沫即使在低温下也保持高膨胀率”。
当你把客户的疑虑一一击破时,你的整个跟进过程就会变得极具说服力和杀伤力。你不仅仅是在销售产品,你更是在帮助客户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习惯十:每天坚持听一条客户语音或观看录屏,并反复模仿
语言的沟通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更包含了语气、措辞、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将客户的语音或视频录屏反复播放,仔细揣摩他们的语气、遣词造句的习惯以及他们沟通时强调的重点,然后尝试去模仿和学习。
高段位的客户往往不在意你的英语说得有多么标准,他们更看重的是,你是否能够理解他们,并且用他们听得懂、感到舒服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模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融入客户的语境,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习惯十一:每次谈及价格,先强调产品价值,再谈让利空间
在价格谈判中,过早地抛出价格,或者一开始就陷入价格战,往往会让你处于被动。聪明的做法是,先充分展现产品的独特价值。
你可以用这样的英文话术开场:“在我分享价格之前,请允许我先向您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款产品能够在欧洲市场持续赢得青睐,保持卓越的竞争力……”(Before I share the price, let me explain why this product consistently wins in European markets…)
只有在客户对产品价值有了充分的认知和认同之后,你再提及价格,并附上清晰的逻辑依据:“考虑到当前的运输费用和我们升级后的包装,这已经是我们能给出的最佳报价了。”(This is our best offer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hipping rates and upgraded packaging.)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避免陷入盲目的价格战,而是通过价值引导,让客户明白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份优质的解决方案和可靠的服务。
习惯十二:每次客户提出异议,记录三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并反复练习
异议并不可怕,它反而是你进一步了解客户、展现专业性的机会。不要遇到客户的反对意见就选择回避,而是要习惯去拆解它,并准备多种应对方案。
假设客户提出了异议:“你们的价格比当地供应商的要高。”(Your price is higher than the local supplier.)
你可以练习三种不同的回应风格:
- 冷静型: “我理解您的顾虑。能否请问一下,他们的产品质量和售后保障与我们相比如何呢?”(Understandable. May I ask how their quality and warranty compare?)
- 逻辑型: “他们的价格或许较低,但其中是否包含了我们所提供的同等包装标准和技术支持呢?”(Their price is lower, but does it include the same packag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 对比型: “这里有一份详细的对比表格,清晰地展示了我们与当地品牌在几个关键方面的差异,您可以参考一下。”(Here’s a side-by-side chart showing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us and the local brand.)
通过提前准备并练习这些回应,你会发现自己能够更从容、更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
习惯十三:每次谈判结束后,都问自己一句:对方是否还欠我一个答复?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有效减少客户突然“失联”几率的关键。
在每次与客户交流或谈判结束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请在心里快速盘点一下:客户是否还需要给我一个价格确认?或者提供装柜尺寸信息?是否需要提供他们的品牌信息?抑或是确认付款方式?
养成这个习惯,能让你在结束对话时,总能带着明确的下一步行动,而不是悬而未决的等待。它能显著降低客户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责任不清晰而突然消失的风险。
习惯十四:每次与客户聊完,立即补充一句下一步动作的确认
在沟通过程中,主动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能够有效推动销售流程,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专业和高效。
你可以这样说:“那么,为了确认一下,我会在您更新仓库地址后,立即给您发送修订后的形式发票,对吗?”(So just to confirm, I’ll wait for your warehouse address update before sending the revised PI?)
通过这样一句话,你无形中让客户默认你已经走在了前面,正在积极推动项目进展,他们自然也不好意思再拖延,会更倾向于配合你完成接下来的步骤。
习惯十五:每月挑选三位“沉默客户”进行专属的刺激跟进
对于那些曾经表示过兴趣,但后来却陷入沉寂的客户,你需要一些特别的策略来重新激活他们。
例如,你可以给一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客户发一封这样的英文邮件:“嘿,约翰,我们最近一位明尼苏达州的新客户对您之前咨询过的那款泡沫产品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我很乐意也给您寄送一份测试样品,让您亲身体验一下。”(Hey John, we just had a new client from Minnesota give great feedback on the foam you inquired about. Would love to send you a test pack too.)
通过引用其他客户的积极反馈,利用“羊群效应”和“社会认同”来刺激他们的紧迫感,唤起他们对产品的新兴趣。这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跟进,远比大范围的群发邮件有效得多。
习惯十六:每周写一封“只针对某类客户”的私信模板
告别千篇一律的群发邮件,尝试进行更具个性化的沟通。例如,你可以专门为那些在过去三个月内询过价但最终没有下单的客户,撰写一封私信模板。
英文示例:“了解到您在六月份时曾对我们的秸秆泡沫产品表示过兴趣。从那时起,我们已经对产品进行了一些升级优化。您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最新的情况?”(Learned you were interested in the Straw Foam back in June. We’ve made a few upgrades since then. Want to see the update?)
这种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轰炸,而是一种更加“人设化”的精准互动。它让客户感受到你是在关注他们个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庞大客户列表中的一员。
习惯十七:每月至少优化一份“报价说明书模板”
你的报价单不仅仅是一张价格列表,它更像是一本不断完善的“成交手册”。
持续优化报价说明书的内容,例如,加入最新的运输政策、热门包装的实拍图、新增的品牌合作案例、更新的常见问答(FAQ)以及客户的积极反馈截图等等。
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在为你的成交增加砝码,让这份说明书成为一份更具说服力、更全面的销售工具。
习惯十八:每周至少模仿一次你的竞争对手的客户沟通风格
跳出你自己的行业圈子,观察你的竞争对手是如何与客户沟通的,往往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你可以关注竞争对手在领英等平台上的动态,看看他们如何撰写帖子,如何设计报价邮件,甚至他们如何处理客户的抱怨和异议。
然后尝试模仿他们的成功话术,并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进行调整。比如,你可以这样写:“我们坚信,品质不是成本,而是回报。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的客户年复一年地选择与我们合作。”(We believe quality doesn’t cost, it pays. That’s why our clients stay with us year after year.)
新媒网认为,不要只盯着自己熟悉的行业玩法,勇敢地把外面那些优秀的打法“抄”回来,并融入自己的实践中。
习惯十九:每次客户说“稍后决定”,你都为自己设置一个“轻提醒节点”
当客户表示需要一些时间考虑,或者“稍后决定”时,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你设置下一个跟进节点的好时机。
你可以这样回复:“好的,我明白了。那么,下周四我再来向您询问一下进展,以防有任何更新情况。”(Got it. I’ll check in next Thursday in case any updates come up.)
通过设定这样一个预期的提醒时间点,你不仅给予了客户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继续跟进的支点。这能有效避免客户将你的事情无限期搁置,并保持你对销售流程的掌控。
习惯二十:每季度评估一次自己最薄弱的成交环节
持续的自我反思和评估,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你需要定期审视自己的销售流程,找出其中最薄弱的环节。
是未能准确抓住客户的核心需求?还是过早地让利,导致利润空间受损?抑或是未能清晰地阐述产品价值?
你可以这样进行自我评估记录:我倾向于过早地切入价格谈判。我需要改进,将价格报价的时间点延后,直到我已经清晰地呈现了至少三个核心价值点之后。
改变一个关键的销售习惯,你的客户转化率就有可能翻倍。这种持续的自我优化,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习惯二十一:每天坚持写一句不为点赞、只为自我沉淀的内容
成功的客户成交,往往不是依靠一两次的强力进攻,而是依赖于你始终如一的出现、专业的积累和持续的关注。
哪怕只是一句话的感悟,比如:“客户成交不是靠强攻,是靠你一直都在。”每天坚持写一句这样的心得,一年下来你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外贸文案和智慧库。你的外贸质量,最终取决于你所有习惯的平均值。
所以,请停止幻想突然爆单的神话。你需要做的,是每天只专注做好一件有积累性的动作,然后沉下心来,坚持下去,永不停歇。不是某一个习惯能一下子改变你很多,而是你每天多改变一点点习惯,日积月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客户最终选择与你合作,也不是因为你只发送了一次邮件,而是因为:“我选择你,是因为你总是在那里,始终如一地展现着专业和价值。”(I choose you because you always show up.)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habits-for-10x-order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