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也蒙圈!跨境大卖活命,全靠抢“流量”!
中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我才刚从午休中醒来,手机就响了。是台州的老朋友了,一位在跨境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同行。电话这头,我半梦半醒,那边他却是满腔困惑,聊了一个多小时,字里行间都是对当前市场局势的焦虑。我们深入探讨了产品和流量的策略,也逐一解答了他心头的疑问。
其实,他最核心的困惑,聚焦在最近“投流”这件事上。要知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资源和资金往往都靠着老关系维系,家底并非特别殷实。面对这样的局面,到底是应该深耕产品,全力寻找新的供应链,还是应该加大投入,在流量获取上放手一搏呢?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困惑,也牵动着许多像我们一样,在跨境浪潮中奋力搏击的创业者心弦。
我的立场,对于他来说,其实一直都很明确:我始终更侧重于流量。无论是付费广告投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流”),还是与达人合作,构建矩阵账号,深耕内容创作,抑或是当下火热的直播带货……这些林林总总的手段,其本质都是为了抢占一个核心点——“原始的流量源”。在我看来,确保自己的生意版图里,能有一个活水般的流量源源不断地涌入,才能真正为企业筑牢底盘,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这些年,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思考模式。每当面对一个新的合作机会,或者考虑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时,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反推”的形式进行演算和预估。简单来说,就是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结果,然后倒推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整个数据链条上哪些关键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又该如何去精细化运营。
我们都明白,国内强大的供应链确实是我们征战海外市场的坚实后盾,它能确保我们在产品价格上拥有巨大的竞争力。放眼全球,能与我们媲美的供应链体系屈指可数,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美国亚马逊、沃尔玛这样的传统货架电商平台,还是像Instagram、YouTube、TikTok这样的内容社交平台上的海外用户,他们可都不是“傻子”。他们对产品的价值判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价格高低。他们追求的是品质、体验、品牌故事,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如果仅仅依靠低价,而忽视了用户的深层需求,那这条路注定走不远。新媒网跨境获悉,当前海外市场对产品创新的期待值持续走高,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纯价格战的局限性。
这些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我们都收到过不少合作邀约。大部分的合作方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的产品有多么优秀,他们的后端服务有多么成熟完善。归结起来,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他们负责提供产品和后端的物流、客服等支持,而我们则需要在前端冲锋陷阵,解决最关键的流量获取问题,然后双方再按照某种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这种合作模式,听起来似乎各司其职,风险共担。但细究之下,其中的不对等性就显现出来了。成功了,大家一起分钱;如果市场反馈不佳,做不起来,那么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投入损失。问题是,如果流量获取真的像他们说得那么容易,我们又何必非得找你合作呢?我们完全可以拿着你的产品样品,去寻找那些在价格、质量、响应速度上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我们冒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获取流量,承担了最大的不确定性,为何不能自己吃下这块蛋糕的大头呢?
更深层次地思考,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如你所言那么优秀,甚至优秀到自带“流量光环”,能凭借产品力本身就吸引用户蜂拥而至,那你又何必大费周章地来寻找我们合作呢?我们能理解大疆的无人机、苹果的手机这类产品,它们凭借卓越的创新和技术优势,的确拥有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用户忠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品自带流量”。然而,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其技术门槛和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它们更依赖于在流量获取和市场推广端的持续放大,才能被更多消费者知晓和购买。
所以,当合作方夸得天花乱坠,声称他们的产品具有多么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在电商平台或1688等采购平台上找不到同行时,我通常都会建议他们做个小实验:去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逛逛。你会发现,那些你认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在那里很可能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大量的竞品,甚至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找到品质相近的货源。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图片、视频发给身边的义乌朋友,他们往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更低的报价,甚至直接帮我们联系到源头工厂。这充分说明,在当今的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体系使得产品层面的复制和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思考:当供应链端呈现出多种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供过于求”的局面时,而像获客、流量获取这种既辛苦又专业的事情,却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那么,试问,究竟谁会愿意自己扛起最困难、最复杂的流量获取重担,却把相对简单的供应链环节拱手让人,甚至还把最终的利润大头也分给别人呢?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是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因此,在我看来,真正能够构建起企业买卖“壁垒”的,恰恰是这种获取流量、运营流量的“苦活累活”。这份苦逼的本事,虽然过程艰辛,但它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能让你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赚取更高的利润。这份能力,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立足的根本。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我那位台州的哥们之所以还能保持乐观,是因为他在东南亚地区确实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这对他解决达人合作、推广等问题大有裨益。而且,就直播带货这一块而言,东南亚市场的生态环境也比美国等地区要友好得多,无论是用户基础、平台政策还是直播成本,都相对更具优势。所以,即便他在美国市场的投流方面遇到了一些瓶颈,他也能灵活地将预算和精力转移到东南亚的其他板块和渠道,依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维持生意的正常运转。这恰恰是他深耕流量,多元布局的体现。
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些时候,大家陷入困境,只是暂时被眼前的迷雾所困。一旦有人能点醒思路,拨开迷雾,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这些年,能一起在行业里坚持到现在的朋友,大家都是从最初的“业余选手”一步步蜕变为真正的“职业玩家”。我们都经历过市场的风风雨雨,也见证过潮起潮落。对于机会的把握,风险的规避,每个人都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到的标准和判断体系。这份沉甸甸的经验,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底气。只要保持学习和适应,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变化,未来总会充满希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