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航运危机:运力过剩27%,全球贸易将迎巨变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国际集装箱运输业正步入一段深度调整期。港口码头边,巨型货轮静静停泊的画面背后,是行业即将持续数年的运力消化挑战。多家分析机构指出,供需失衡的状态或将延续至2028年。
英国海事咨询机构Braemar最新发布的季度报告揭示了关键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达230万标准箱(TEU)。尽管相较2024年下半年创纪录的380万TEU有所回落,但新运力仍在持续注入市场。与此同时,船舶拆解速度却显著放缓——今年前六个月仅有10艘船被拆解,总运力约5454 TEU,较去年同期锐减。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中型船舶订单的活跃度。2025年上半年,4000TEU以下的区域支线船订单达74艘,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总量。这些灵活度更高的船舶正成为船东布局的新方向,而14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仍保持稳定增长。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船队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约32%的中小型船舶船龄超过20年,预计到2030年该比例将攀升至近50%。但为何拆船市场如此低迷?航运研究机构Alphaliner指出两大动因:受红海局势影响,绕行好望角的航线推高了即期运费与租船价格;另一方面,近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从疫情冲击到地缘冲突——让船公司更倾向于保留缓冲运力。
"船东们对运力削减格外谨慎。"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分析道,"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突发性供应链中断随时可能发生,保留适当冗余运力成为企业抵御风险的安全垫。"
截至今年7月,全球手持订单总量已达960万TEU,相当于现役船队规模的30.5%。英国海事咨询机构Braemar预测,仅2028年就将有330万TEU新船交付,未来几年船队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7.3%的高位。该机构资深分析师Jonathan Roach测算,2025年运力过剩率约18%,2026年微升至19%,直至2028年平均过剩率可能达到27%。
市场转折点或许将在2028年出现。随着新船交付高峰到来,叠加红海航线可能恢复正常通行,班轮公司的收益水平或将触及阶段性低点。不过Roach特别强调:"全球贸易充满变数,任何突发性事件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段调整期对中国外贸企业而言暗藏机遇。运力充裕往往意味着更稳定的舱位供给和更具弹性的物流方案选择。随着中型船舶网络加密,二三线港口的直航服务有望提升,这对深耕多元化市场的出口商尤为有利。航运业正以更精细化的运力配置,为全球供应链铺设韧性网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