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马来西亚科技:半导体失速,50万岗狂奔!
在全球经济的潮起潮落中,科技产业的每一次脉动都牵动着无数关注的目光。特别是对于像马来西亚这样,正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而言,其科技领域的未来走向,更是承载着无限的期待与憧憬。近日,新媒网跨境获悉,马来亚银行投行发布了一份深度报告,对2025年下半年马来西亚科技产业的展望持谨慎态度。这份报告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客观评估,更是在提醒我们,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唯有审时度势,方能行稳致远。
这份报告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科技浪潮与本土产业结构之间的微妙张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一片向好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却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半导体产业:全球热潮下的本土思考
放眼全球,半导体行业依然是高歌猛进的明星赛道。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在今年6月初发布的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将实现11.2%的强劲增长。这股增长势头,主要由人工智能(AI)的爆发式发展和数据中心建设的持续升温所驱动。
可以想象,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迭代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性能逻辑芯片和海量存储芯片的需求,正如同奔涌的潮水般,汹涌而来。全球各地的芯片巨头们,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推出更强大的计算单元,以满足这场数字革命的核心需求。
然而,当目光转向马来西亚本土半导体产业时,情况却并非一概而论的乐观。马来西亚在半导体产业链中,长期以来主要聚焦于封装测试(OSAT)和自动化测试设备(ATE)这两个关键环节。这两个领域虽然是芯片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其所服务的芯片类型,与当前全球市场最为火热的AI和数据中心核心芯片,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
报告指出,马来西亚半导体企业主要承接的微控制器、分立芯片、光电子产品等,预计在今年将呈现个位数的同比下滑。而模拟芯片和传感器芯片,虽然预计会有增长,但也仅限于5%以下的温和增幅。这些芯片类型,更多地应用于传统的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这意味着,尽管全球半导体市场因AI而热情高涨,但由于马来西亚的产业重心与这一前沿趋势存在错位,使得本地企业无法有效地享受到全球领先工艺芯片增长所带来的巨大红利。这并非说传统芯片不重要,而是它们的需求增长速度,显然无法与AI芯片的爆发式增长相提并论。这种结构性差异,构成了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当下需要深思的挑战。
与此同时,本地半导体企业还面临着来自成本和需求两端的双重压力。
在成本端,挑战尤为凸显。去年,马来西亚政府预算中提高了劳动相关的税费,这无疑增加了封测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封装测试环节来说,人力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税费的增加直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来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这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无疑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自动化测试设备(ATE)企业则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导致销售、管理及一般费用(SG&A)持续攀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不得不加大市场推广、客户维护和研发投入,这些都转化为了不断增加的运营开支。在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成本的持续上升,无疑给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需求端,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美国特朗普总统政府持续推行的国际贸易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不确定性不仅加剧了通胀压力,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在决策时更为谨慎,也对整体市场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时,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冲击,企业对未来预期变得不明朗,自然会影响其投资和采购决策。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导致跨国公司推迟其资本支出决策。这意味着,那些原本计划在马来西亚扩大生产、升级设备的国际巨头,可能会选择观望,暂缓投资步伐。对于自动化测试设备(ATE)企业而言,这直接导致了订单恢复节奏的放缓,新项目和新设备的需求未能如预期般到来,企业的增长动能也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报告还指出,马来西亚企业对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的过度依赖,使得需求恢复更加困难。在全球经济转型、新兴科技层出不穷的当下,这些传统领域虽然体量巨大,但其增长速度和爆发力,往往不如AI、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当传统领域的需求复苏缓慢时,缺乏足够的新兴增长点来支撑,使得整个产业的爬坡过程变得尤为艰辛。
然而,即便面对诸多挑战,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也并非全无亮点。报告同时指出,由于整体产能利用率仍处于盈亏平衡之上,大约在55%至65%之间,这意味着本土半导体企业短期内陷入亏损的风险不大。这展现了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在逆境中的基本盘和韧性,为未来的转型升级保留了实力和可能性。在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正是为了积蓄力量,迎接下一个发展周期。
电子制造服务(EMS):逆势中的结构性优势
与半导体行业的谨慎展望形成对比的是,马来西亚的电子制造服务(EMS)行业则呈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势。这背后,是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的延续,以及制造业风险规避需求提升所带来的结构性优势。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今天,许多跨国企业都在重新审视并调整其全球供应链布局。过去过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在疫情和国际摩擦中暴露出脆弱性。因此,将生产基地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以降低单一风险、增强供应链韧性,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普遍趋势。马来西亚凭借其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正日益成为全球企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选项。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目光投向马来西亚,在这里设立新的生产线,或扩大现有工厂的规模。这种趋势,为马来西亚的EMS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增长机遇。本地的EMS企业,通过提供从设计、制造、装配到测试的全方位服务,深度参与到全球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
报告尤其看好工业电子领域相关企业。工业电子产品,顾名思义,是应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电子设备。相比于消费电子产品受市场潮流和季节性波动影响较大,工业电子的需求通常更为稳定,产品生命周期长,且对质量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这使得该领域的需求弹性较高,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
例如,智能工厂中的传感器、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精密仪器,甚至医疗设备中的核心电子模块,都属于工业电子的范畴。马来西亚EMS企业在这些高价值、高稳定性的工业电子产品制造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更稳定的业务流。这种结构性优势,预示着马来西亚EMS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软件行业:数字浪潮下的战略支点
如果说半导体和EMS是马来西亚科技产业的“硬实力”,那么软件行业无疑代表着其“软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对于软件行业,马来亚银行投行保持着积极的展望,这与马来西亚政府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马来西亚,政府同样将其视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贡献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6%,这一数字不容小觑,它意味着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将深度融入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预计将为马来西亚创造约5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包括传统的IT技术人员,更涵盖了数字内容创作者、AI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职业。这对于提升国家劳动力素质,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加速推动数字内容、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并设定了实现区域领导地位的宏伟目标。
在数字内容方面,政府鼓励本地企业和人才创作更多富有创意、具有民族特色的数字产品,如游戏、动画、电影、在线教育课程等。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也为全球数字内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核心技术,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投资研发,吸引全球AI人才,并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从智慧城市管理到智能制造,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I的赋能将极大地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网络安全更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在数字时代,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法规制定等方面持续投入,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数字环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马来西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和决心,预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这些战略性的布局,不仅是为了追赶全球科技潮流,更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与展望:风雨兼程,未来可期
综合来看,马来亚银行投行的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充满希望的画卷。马来西亚科技行业在短期内,确实面临着一定的结构性挑战与国际政策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的特定环节。这些挑战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审慎应对,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电子制造服务(EMS)和软件行业,马来西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趋势,为EMS带来了结构性的增长机遇;而政府对数字经济的坚定投入和战略布局,则为软件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宏观环境的支持下,这两个领域的前景依然相对明朗,充满活力。
新媒网跨境认为,虽然前方道路仍有不确定性,但凭借其在EMS和软件领域的结构性优势,以及持续的产业升级努力,马来西亚科技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挑战是暂时的,机遇却是长久的。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创新,深化合作,马来西亚的科技之花,必将在全球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的科技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