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北:记忆体暴涨44%!AI驱动消费电子成本飙升。

当下,全球记忆体市场正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价格飙升。据国内媒体报道,这一波涨势已不再局限于季度周期,而是以迅猛的月度乃至每日调整方式推进,其速度之快,被业内人士形容为“一天一个价”,这在近几年实属罕见。
此次记忆体价格上涨的中心位于深圳华强北,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正成为观察市场风向的绝佳窗口。据当地贸易商反映,自今年9月以来,记忆体模组价格持续显著上扬,涨势延续至今。
具体来看,8GB DDR4模组在8月份时,市场售价仍低于90元人民币,但一个月内已飙升至100至130元人民币,涨幅接近44%。进入10月份,涨势进一步加速,16GB DDR4模组从约200元人民币攀升至350至520元人民币区间。与此同时,16GB DDR5模组的市场价格也已达到约600元人民币。
外媒观察指出,本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现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囤货现象。买家收到报价后立即购入,导致现货价格一路飙升。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供应商持续紧张的供应状况,以及金士顿(Kingston)等主要模组厂商限制出货量。在外媒看来,在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下,DDR5晶片的现货价格在本周内猛涨了30%。
AI需求驱动与市场连锁反应
此次记忆体价格的剧烈波动,部分原因在于人工智能(AI)计算对海量记忆体容量的“吞噬”。AI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以及各类AI设备对记忆体的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据国内媒体分析,今年5月份,DDR4记忆体率先引领涨势,随后DDR5也加入其中,显示出市场对各类记忆体产品的强劲需求。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记忆体价格的飙升已开始向下游消费电子产品传导。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主流消费产品首当其冲,面临成本压力。据国内媒体报道,在2025年11月3日,小米通讯技术公司的一位市场部负责人通过其社交媒体账户表示,预估2026年的产品成本“有些吓人”,并指出任何使用记忆体的产品都将受到冲击,其中对容量需求更大的个人电脑(PC)受影响最为严重。此前,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担忧,称近几周记忆体价格上涨“太离谱”。
值得关注的是,社交媒体上对记忆体价格上涨的讨论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记忆体比黄金还疯狂”的热门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关注,并援引具体案例说明影响:例如,2TB版本的iPhone 17 Pro Max与1TB版本相比,价格差异已高达4000元人民币;而安卓手机方面,将存储从256GB升级至512GB通常需要额外支付500至600元人民币。
笔记本电脑市场同样受到波及。根据国内媒体的报告,一款联想16GB DDR5模组,其价格在今年5月至9月初期间一直稳定在300元人民币左右,但目前已跃升至599元人民币。三星的一款16GB DDR5模组在9月份时价格接近400元人民币,现在也已攀升至738元人民币。这些具体案例反映出记忆体成本上涨对终端产品零售价的直接影响。
行业应对与未来展望
针对记忆体市场的紧张局面,外媒分析认为,DDR4的供应紧张状况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6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这一短缺,个人电脑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可能会加速向DDR5型号的转型。与此同时,电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则可能放缓从DDR3向DDR4的升级进程,以规避高企的DDR4成本。
此外,记忆体价格上涨的冲击范围已延伸至通常被视为小众的工业PC领域。据外媒报道,我国台湾地区的研华科技(Advantech)已于10月初上调了产品价格,其中主板级产品上涨4%,系统级产品上涨8%,旨在将DDR4和固态硬盘(SSD)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给客户。这表明记忆体成本的压力已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影响着不同类型企业的运营策略。
新媒网跨境获悉,当前市场现象不仅体现了技术迭代与需求增长的协同效应,也凸显了全球供应链在面对突发性需求冲击时的脆弱性。各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后续走势,并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henzhen-memory-up-44-ai-raises-consumer-cos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