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芯片巨头软银狂撒千亿刀!Marvell收购之路挑战多。

软银集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雄心显而易见,其战略布局正逐步深入硬件生态。外媒报道揭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长期以来一直将美国芯片制造商Marvell(美满电子科技)视为潜在收购目标,并于今年早些时候曾就收购事宜进行初步探讨。若此次交易达成,这将成为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外媒消息指出,软银曾于数月前与Marvell方面进行接触,但双方未能就交易条款达成一致。尽管目前没有进行中的积极谈判,但有消息人士向外媒透露,软银对Marvell的兴趣未来仍有可能再度浮现。
软银的AI硬件帝国构建之路
软银集团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步伐稳健而快速。早在2016年,软银就已成功收购了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 Holdings。此后,其在AI领域的投资与并购动作不断。今年3月,软银再次出手,成功收购了以数据中心处理器闻名的Ampere Computing公司。紧接着在8月,软银宣布向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注资20亿美元。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这家日本科技投资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在AI及芯片产业的战略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外媒报告还提到,孙正义正与Arm首席执行官Rene Haas共同致力于开发软银自有的AI芯片,并计划于明年(即2026年)正式推出。在此背景下,Marvell在集成芯片设计组件方面的专长,特别是与Arm架构相关的技术能力,显得尤为契合软银的战略方向。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亚马逊云科技(AWS)与Alchip(世芯电子)和Marvell联合开发的Trainium v3芯片,计划于2026年初实现量产,这进一步印证了Marvell在高端芯片集成领域的实力。
在软银积极拓展的同时,Marvell也在进行内部运营优化,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来提升效率。今年4月,Marvell签署最终协议,以25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将旗下汽车以太网业务出售给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该交易已于8月正式完成。Marvell的这些举措表明其正专注于核心业务,可能使其在未来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并购目标。
潜在收购面临的重重挑战
然而,外媒分析指出,软银收购Marvell之路并非坦途,除了可能高达近1000亿美元的潜在估值外,还需面对多重监管障碍。
地缘政治与产业政策考量
当前,美国政府正大力推动其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本土化与强化发展。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一笔涉及美国本土关键芯片企业的巨额收购,由一家日本企业主导,其能否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对于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任何可能影响其战略利益的交易都将受到严格审查。
反垄断审查的严峻考验
此外,潜在的反垄断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外媒援引了过往的案例来强调这一风险:
- 英伟达(NVIDIA)收购Arm失败案: 2020年,英伟达曾试图收购Arm,但由于面临全球多国监管机构,尤其是美国、欧盟、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强烈反垄断审查阻力,最终于2022年初被迫放弃。此案彰显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半导体行业并购的警惕性。
- 高通(Qualcomm)收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受阻案: 2018年,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计划,因未能获得中国反垄断机构的批准而最终搁浅。这表明,大型跨国半导体并购案需要通过全球主要市场的反垄断审查。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Marvell在2024年的IC设计收入排行榜上位列第六,仅次于行业巨头英伟达、高通、博通(Broadcom)、AMD以及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ediaTek)。其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意味着任何对其的收购都将引发各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还是从市场竞争角度,这笔潜在的交易都将经历前所未有的严格审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软银在AI领域的雄心壮志并未减弱。Marvell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技术,以及其与Arm架构的紧密关联,使其成为软银实现AI愿景的关键拼图。新媒网跨境认为,未来软银与Marvell之间是否会再次重启谈判,或以何种形式深化合作,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oftbank-100b-marvell-chip-bid-struggle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