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假日季:便宜流量已死!11月不抢就输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和消费习惯的深刻调整,跨境电商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众多深耕海外市场的商家而言,把握目标市场最新的营销趋势,尤其是数字营销和内容营销的策略变化,至关重要。特别是每年一度的假日购物季,是检验商家运营能力和营销策略成效的关键时期。目前,海外主要媒体和内容平台正在调整其联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行为的转向,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内容电商和效果营销将走向何方。洞察这些策略的演变,对我们中国跨境从业者规划2025年及未来的市场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摆脱对传统搜索引擎的依赖,构建多元流量入口
过去,许多内容发布商的联盟营销业务高度依赖搜索引擎的自然流量。然而,进入2025年,这种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海外媒体普遍认为,搜索引擎的流量稳定性已大不如前,其作用正变得难以预测。
例如,外媒Vox Media旗下的电商业务高级副总裁卡米拉·乔(Camilla Cho)表示,他们正加大投入,产出更多原创、富有品牌调性的内容,并逐渐减少对纯粹以搜索引擎优化(SEO)为导向的改写文章。她坦言:“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流量获取渠道,成为当前行业共识。这包括但不限于:
- 强化自有媒体和社群运营: 通过高质量的独家内容,吸引并留住核心用户,提升用户粘性。
- 拓展邮件营销和社交通道: 精心设计 Newsletter,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直接触达用户,构建私域流量池。
- 运用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 借助客户数据平台(CDP)对用户进行精细化分层和精准定向,实现高效的内容分发和商品推荐。
对于中国跨境商家来说,这意味着不能仅依赖亚马逊、独立站的SEO或平台内广告,而应积极拓展海外社交媒体、KOL/KOC合作、邮件营销等多种渠道,降低单一流量来源的风险。
二、假日购物季战线拉长,提前布局成常态
传统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促销高峰,如今已演变为贯穿整个11月的购物狂欢。这要求内容发布商和商家必须将营销战线大幅提前并持续延长。
外媒《华尔街日报》旗下的Buy Side购物指南,其产品与商业战略高级副总裁基拉·威勒(Kira Willner)指出,他们早在2025年就开始发布早期促销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早。“购物季开始得很快,热度也很高,”威勒说,“如果11月初你不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落后了。”
包括Wirecutter、Future、Forbes Vetted以及CNN Underscored在内的多家知名媒体,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提前规划内容发布日历,并为之配备了更充足的人力和资源。
这种变化对中国跨境商家而言,意味着:
- 更早的备货与物流规划: 确保在11月初甚至10月底就能有充足的库存和高效的物流体系。
- 前置的营销活动: 提前预热,通过早期折扣、预售等方式,抓住消费者的第一波关注。
- 持续的内容输出与促销: 整个11月需要有节奏地推出新品、更新促销信息,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和购买欲。
三、消费者关注价值和耐用性,高性价比产品更受青睐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消费者在购物时变得更加理性。他们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长期价值、耐用性和真正的折扣力度。
CNN Underscored的电商副总裁迈克·布鲁诺(Mike Bruno)表示,他们的团队现在更强调那些折扣力度更大、能提供明确价值的产品。他们会筛选掉那些折扣不实或价值不明显的产品。“人们希望自己购买的东西能够经久耐用,物有所值,”布鲁诺强调。
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
- 产品质量与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跨境商家应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创新,打造具有长期价值的品牌。
- 真实折扣与透明定价: 避免虚假折扣和先涨价后打折的行为,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信任。
- 突出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功能优势: 在产品描述和营销内容中,着重强调产品的耐用性、实用功能和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
四、折扣真实性审查日益严格,诚信经营是基石
消费者对“假折扣”的警惕性日益增强,这也促使内容发布商对促销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更严格的审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推荐的每一个折扣都是真实的、有吸引力的。
外媒Forbes Vetted的总经理科里·鲍德温(Cory Baldwin)介绍说,他们会对比历史价格数据,以确认当前的折扣是否真实有效。Wirecutter和Buy Side也描述了类似的内部工具和人工审核流程。Wirecutter甚至表示,他们评估的折扣中,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会被推荐给读者。
鲍德温指出:“读者期望我们能核实这些信息。除非价格数据经得起检验,否则我们不会推荐任何折扣。”
对于中国跨境商家而言,这意味着:
- 坚守诚信原则: 杜绝价格欺诈,确保所宣传的折扣真实可靠。
- 提供可信赖的价格信息: 鼓励消费者对比历史价格,通过透明化信息增强信任。
- 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长期的诚信经营将积累品牌信誉,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作者营销多元化,因地制宜拓展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当下,创作者(Creators)在营销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海外内容发布商对创作者的运用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非千篇一律的模式。
- 外媒Forbes Vetted正在尝试与亚马逊平台上的网红(Influencers)合作,利用他们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的影响力进行推广。
- 外媒Vox Media则选择与意见领袖(Tastemakers)合作,制作礼品指南系列内容,但不涉及收入分成,更侧重于内容本身的传播效应。
- 外媒Future plc则将创作者视为长期内容贡献者,而非短期推广者,更注重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Future plc的产品与电商高级副总裁罗布·乔治(Rob George)表示:“我们希望创作者能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贡献内容,而不是游离于外。”
中国跨境商家在与海外创作者合作时,应深入研究不同平台的特性和创作者的风格,因地制宜地制定合作策略:
- 明确合作目标: 是为了品牌曝光、产品销售还是内容共创?
- 选择合适的创作者: 考虑其粉丝画像、内容调性与产品受众的契合度。
- 多元化合作模式: 尝试内容定制、直播带货、长期代言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六、深耕自有用户,对抗流量不确定性
在“便宜流量时代”逐渐终结的2025年,内容发布商正加大对自有用户(First-party audiences)的培养和运营。通过 Newsletter、站内提醒和用户登录体验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高粘性的用户群体,以应对外部流量来源的不确定性。
许多公司都提及了更深入的内容回流策略,以及面向高意向读者的邮件订阅计划。数字商务分析师、Martech Record创始人迈克尔·麦克纳尼(Michael McNerney)指出:“便宜流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发布商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受众是谁。”
这对于中国跨境卖家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 重视私域流量建设: 建立客户邮件列表、会员体系,通过优惠券、独家内容等形式,维系与用户的关系。
- 提升用户体验: 优化网站或APP的用户界面和购物流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 数据驱动的用户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七、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预见消费模式变革
尽管当前关于人工智能(AI)在电商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和商业许可尚不明朗,但内容发布商普遍认为,到2025年假日购物季,将有更多消费者转向AI助手进行购物决策。
为此,他们正在积极投入资源,开发自有技术,例如:
- 语义搜索: 提升用户搜索体验,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
- 历史最低价工具: 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最优折扣。
- 矢量化推荐引擎: 提供更个性化、更符合用户喜好的商品推荐。
正如麦克纳尼所言:“每个人都知道AI将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但目前还没有人清楚商业模式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中国跨境商家而言,这意味着:
- 关注AI技术发展: 密切关注海外市场AI在购物领域的应用进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 布局AI相关工具: 思考如何将AI技术融入到产品推荐、客户服务、营销内容生成等环节。
-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AI的有效运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商家应加强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海外内容发布商在2025年假日购物季的联盟营销策略调整,为中国跨境商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流量获取到内容生产,从消费者洞察到技术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只有那些能够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并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商家,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holiday-no-cheap-traffic-act-nov.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