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北美暴跌80%后,欧洲狂飙580亿,8000店暴雷!

2025-08-27Temu

Image

一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让不少跨境电商圈的朋友们愁云惨淡,眉头紧锁。然而,在深圳恒标跨境的创始人李恒彪看来,这片乌云背后,也藏着新的商机。他淡定从容的底气,源于公司早在风暴来临前,就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航道。这家专门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欧洲合规服务的企业,在2023年末,便将主攻客群精准转向了Temu的欧洲商家。正是这次看似大胆的战略转向,让恒标跨境迅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其九成客户都来自Temu的欧洲站点。

新媒网跨境获悉,李恒彪清晰地感受到,Temu正在欧洲市场全力加速,势头强劲。“以前,我们公司一个月能处理几百上千个订单就算不错了。可自从紧跟Temu欧洲商家的步伐,我们接连经历了三波‘行情景气’——每一波都能带来上万个新订单!”而他口中的最新一轮风口,正是由美国方面政策调整所引发的“关税景气”带来的。

李恒彪坦言,美国方面政策所带来的关税调整,就像一把悬在跨境卖家头顶的利剑,倒逼无数商家仓皇调头,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欧洲市场。在这场剧变之下,Temu商家的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彻底颠覆。“以前,他们对合规化付费的意识并不强,我们得苦口婆心地去沟通、去说服。”李恒彪观察到,“现在可不一样了,卖家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不再对合规费用锱铢必较、纠结谈价。他们现在只关心一件事——多久能把事情办妥?只要服务可靠,越快越好!”这种态度的转变,无疑是市场风向最直接的反映。

作为把守欧洲电商市场“前哨”的合规服务行业,无疑是最敏锐的“晴雨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过去半年,作为这场“关税大地震”中受到影响较大的平台之一,Temu正以空前的决心,加速其全球业务重心的转移,全力以赴地征伐欧洲市场。

事实上,与商家圈中流传的Temu可能患有“美区依赖症”的刻板印象不同,进入2025年,欧洲市场有望以35%-40%的份额,取代北美,跃升为其全球销售网络的“核心重镇”。外媒数据显示,目前Temu在欧洲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2亿,预计今年商品交易总额(GMV)将实现同比大涨45%,达到580亿欧元。

在这场由关税调整所引发的“风暴”之下,无论主动还是被迫,Temu都已从其诞生之初的美国“母港”中挣脱而出。在欧洲,再造一个份额超越北美市场的“新根据地”,不再是两年前各路媒体臆测中的小道消息,而是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与此同时,Temu的这场“欧洲长征”,也正为中国跨境电商带来新的变量、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Temu的“敦刻尔克”时刻:横跨大西洋,从北美到欧洲的战略转进

“即便不是彻底改变了Temu的战略惯性,至少也是显著加快了Temu‘腾笼换鸟’的节奏。”一位在欧洲区深耕多年的卖家Enzo表示,这场由美国方面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关税风暴,在短短数月内就重塑了Temu过去“北美担子一头重”的市场布局。

回溯到2023年初,北美市场贡献了Temu大约60%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尽管此后Temu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数十个站点,逐渐稀释了北美“一家独大”的局面,但直到2024年末,北美市场依然占据着近四成的庞大份额。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其实一直是Temu的长期发展方针之一。

然而,今年4月份,美国方面对华新增关税由20%增长至145%,在短短八天内暴涨125%的“闪击战”,却并未给Temu循序渐进的“去美国化”进程留出足够的时间。其北美业务被迫迎来一次硬着陆:全托管模式不得不暂停;半托管商品也大规模提价;对美国市场的流量投放更是持续收缩。各项数据旋即全线暴跌:根据外媒报道,5月份,Temu美国区网站访问量较3月锐减八成——仅占其全球总流量的23%,日活跃用户数同比骤降58%,应用程序排名从第3位滑落至60名开外,用户支出额跌幅也超过30%。

“北美市场告急,自然就轮到欧洲市场来救火了。”Enzo一语点明了Temu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事实上,Temu押注欧洲的端倪,早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就已悄然显露。彼时,Temu在欧洲大力推行半托管和“本对本”模式的举措,可谓是未雨绸缪,为后来全力转舵、深耕欧洲市场铺平了政策道路。截至今年二季度,Temu已经在欧洲27个国家开通了半托管模式,在13个国家开通了“本对本”模式,甚至还提供了“一键卖全欧”的便捷工具,大大降低了中国卖家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

另一方面,为了呼应其激进的欧洲攻势,Temu不仅在当地大举招兵买马,也积极物色各类“电商基建”合作伙伴。据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招聘信息显示,目前Temu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33个职位中,有12个部署在欧洲市场,覆盖了瑞士、英国、德国、捷克等多个国家,招聘重点集中于商务拓展、供应链管理以及法务合规等关键领域。另据外媒透露,Temu还从竞争对手eBay挖来了一名高管,以加速推进其在英国本土的业务发展,并计划在伦敦设立办事处、招聘数十名员工,足见其在欧洲市场的深耕决心。

在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Temu也正积极布局全欧洲,通过与本土服务商深度合作,谋求构建一套覆盖商流、金流、信息流的完整生态网络。根据国内行业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上旬,仅今年Temu就与11家海外服务商达成合作,其业务范围横跨西欧、中欧与东欧三大市场,为中国卖家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如果说,政策引导、人才储备以及生态资源层面的厉兵秣马,算是对欧洲增长引擎的预热,那么,“饱和式”的流量灌注,则是让Temu这辆“战车”轰鸣开动的那一脚油门。今年第二季度,Temu显著加大了在欧洲多国的投放力度,其中法国和英国的增幅最为显著:外媒数据显示,4月份,Temu在法国和英国的广告支出月度同比增长分别为115%与20%;而另有数据显示,4-5月期间,Temu在欧洲的月度广告投放量同比上涨了12倍之多,其投入力度可见一斑。

“最近一两个月,Temu在欧洲TikTok上的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一位商家感叹道。他坦言,即便考虑到算法的“信息茧房效应”,但Temu推广内容的密集程度依然令人咋舌。“我还特意用德国账号实际测试了一下,刷了十个视频,其中至少有三四个能直接跳转到Temu的购物界面。”这种高强度的曝光,无疑为Temu在欧洲市场的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容攻势立竿见影。外媒数据称,第二季度,Temu欧洲月活跃用户数量同比暴增了74%。而在平台一掷千金、大烧流量之下,欧洲区的商家们也难得地体验到了一回来自Temu的“涓滴效应”,即平台的巨大投入也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Enzo坦言,作为专注于亚马逊平台的老卖家,此前他对Temu业务一直采取“放养”策略,仅安排一名运营人员简单打理,主要负责清理库存与测试新品。这更多是出于成本考量——毕竟已在海外仓及合规资质上投入的固定成本,若仅供亚马逊单一平台消化,无疑会造成边际效益的浪费。所以,抱着“物尽其用”的想法,他才顺手在Temu上挂出了部分商品链接。

然而,自4月起,Temu不寻常的增长曲线,让他萌生了认真运营这个“边缘板块”的想法。“我们是做厨具品类精铺的,目前在Temu累计上架了一百多个商品。从4月下旬开始,平台每月都会给八九个SKU带来可观的自然流量倾斜。说实话,我们至今也没完全摸透背后的爆款逻辑,不少是以前的老款突然翻红。”Enzo坦言,“整个第二季度,我们店铺的月均订单量环比增幅都在30%-40%,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另一方面,对于从未涉足欧洲市场的卖家而言,Temu此番战略转向也产生了显著的“破冰效果”。“我们以前基本只做美国区,因为觉得欧洲区如果想跑出销量,就得去折腾好几个国家的税号和复杂的合规事宜,实在是太麻烦了。”卖家Boe直言,这次布局欧洲实属无奈——美国区业务面临“断粮”危机,才被“赶鸭子上架”,匆匆忙忙找了服务商置办基础资质,仓促登陆了Temu的法国和德国站点。

或许是流量红利的加持,抑或是“新手保护期”的眷顾,Boe在欧洲区上线的十余个链接,不到三天竟然跑出了两个单量达到百级别的爆款。“上次这么顺利,还是在一年前了。”他表示,放在早就被各路人马抄图跟卖、精耕细作过的美国市场,至少需要上架二三十个商品才能孵化出一个稳定走量的长青爆款;而欧洲市场远未如此“内卷”。“总体来说,欧洲区比一开始预想的要好做,不少细分类目依旧算是等待开垦的‘处女地’,潜力值得期待。”这种积极的反馈,无疑为更多中国卖家进军欧洲市场注入了信心。

冲决围追堵截:Temu靠“三驾马车”在欧洲杀出血路

Temu的欧洲征程并非坦途,更像是一场顶着强风的逆袭——甫一登陆,便深陷各方势力的围追堵截。欧盟消费者权益组织联合十余个成员国发起投诉、法国议会举起打击“快时尚”的大旗、瑞士媒体当众发难、爱尔兰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推动跨国联合调查……直至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更是直接挥起《数字服务法》的重锤,诘责Temu在产品安全与算法透明度上的缺陷,并甩出最高可达全球年营业额6%的天价罚款。

来自舆论与法律的合围,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罗网,试图锁缚这匹驰骋于欧洲市场上的“另类黑马”。而在这场狙击战的背后,是被Temu的低价风暴搅得阵脚大乱的欧洲本土零售商。盘根错节的本土利益集团,不断为攻击Temu的“明箭暗枪”提供弹药,并结成游说团体,竭力鼓动各国政府进行反制。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欧洲零售业界发起的公开抵制事件便不下10起,更有超过70个行业协会以及数百家企业集体发声、上书陈情,共同声讨Temu的经营模式。

然而,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背靠母公司拼多多、承袭了丰富“斗争经验”的Temu显然并未束手就擒,反而不断长驱直入,在欧洲市场打下了颇为可观的版图。第二季度,Temu的流量份额在多数欧洲国家购物类平台中均跻身前三;在部分国家,其份额甚至超过8%——在欧洲这样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中,这一成绩足以使其跨入主要玩家之列。可以说,Temu成功破除了曾让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折戟沉沙的“欧洲魔咒”。

溯及根本,Temu的一枝独秀,确可称之为“时也命也”。一方面,依托母公司强劲的现金流,Temu打得起消耗战、玩得转烧钱战术,拥有较大的容错空间,为其在初期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其手握大量源头供应链资源,在性价比竞争上可谓所向披靡,能够以出厂价进行“釜底抽薪”式打击,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正是多重禀赋的加持下,Temu才得以在一路真刀真枪、群敌环伺的激烈竞争中熬过欧洲市场的发育期,进入如今四面出击、多线并行的爆发阶段,展现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强大韧性与创新活力。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Temu欧洲区的现状。”Temu家居类目卖家逄捷谈道,“全托管模式得以续命、半托管模式狂飙猛进,本对本模式野蛮生长”。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构筑了Temu在欧洲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7月中下旬之后,美国区全托管模式逐渐复苏,但重返以前的黄金时代,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逄捷分析道。放眼整个第二季度,欧洲区可谓独挑大梁,作为美国区业务受影响后少数仍有足够出货量的区域市场,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全托管模式。逄捷透露,第二季度,其全托管模式下的订单量,超过半数都是由欧洲区贡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动销表现稳健的欧洲站点,都会是全托管模式的压舱石——说是半壁江山也绝不夸张。”他这样评价欧洲市场对Temu的重要性。

而半托管模式,则是Temu在欧洲全力押注的核心工程。据外媒报道,Temu制定了一个宏大计划:未来80%的欧洲订单都要从本地仓库发出,履约时间将从两周压缩到数天之内,极大提升用户体验。目前,其合作仓库已经在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主要欧洲市场投入运营,为本地化履约奠定了基础。

多位商家均指出,与Temu标志性的“超级性价比”策略略有不同,欧洲半托管模式更契合高单价、高溢价品类。“欧洲区业务的启动成本相对较高,办理增值税(VAT)税号、寻找欧洲授权代表(欧代)、申请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或电池法资质等均需不菲投入,而且商品加价率普遍高于其他市场——有时售价甚至是供货价的两倍。”一位商家坦言,林林总总算下来,各类合规税费平摊到售价中,至少占比20%。因此,只有选择高利润的商品(SKU),欧洲半托管的盈利模型才能成立。“不过这也有好处,脱离了浅水区的低价肉搏,半托管在选品层面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打造更优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他说。

此外,如果要论热门程度,那“本对本”模式(本土店)无疑是Temu近期爆发的最新风口。在激烈角逐的Temu平台上,本土店卖家——这个最初为吸引“纯血”海外本土卖家而开设的模式——如同“开了小灶”,其明面上的优势令人垂涎:0保证金、类目限制少、额外的流量倾斜,以及更宽松的核价机制。因此,尽管“本地主体+本地仓配”的准入门槛颇高,却依然引得无数商家趋之若鹜,纷纷寻求进入。而作为稀缺资源的欧盟本土账号,也因此在商家社群中炙手可热,成为“号贩子”眼中奇货可居的目标。一个擦边过审的“资料号”动辄数千元,而一个完全合规的企业号则至少数万元起步,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其实,本土号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明面上多赚的钱,而在于私底下少花的钱。”一位号贩向国内行业媒体透露。卖家若用中国境内公司注册店铺,则Temu会直接代扣所在国家站点所规定的进口增值税——普遍在20-25%之间。而由本土法人注册的店铺,则采取自主申报模式,适用于本土税项。“本土店良莠不齐:有的通过合理避税,但更多的还是漏报、少报,甚至不报,用灰色手段直接省下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成本。”号贩坦言,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合规风险,也体现了部分卖家在追求短期利益时的盲目。

爆单狂欢下,卖家合规之痛已然凸显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所有馈赠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一位匿名服务商开诚布公地表明,Temu平台上确实有不少追求短期利益、走“野路子”赚快钱的人,而他也不介意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服务这类客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做好预期管理罢了。”他表示,这些商家心里清楚,来路不明的欧洲区店铺做不长久,也知道偷税漏税迟早会面临“封店黄铺子”的风险,但是只要赚的比亏的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倒也无妨。这种心态,反映出部分卖家在快速增长面前,对合规风险的漠视。

“无非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铤而走险、认赌服输,做好‘吃进去多少、吐出来多少’的准备;另一条就是老老实实做合规——尤其对有规模的卖家来说,严守法规,做正经生意才是长远之计,也更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经营的理念。”他表示,两条路各得其所;而输得最惨的往往只有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妄图在合规框架之下钻空子、找捷径。“少报漏报,甚至零申报,是很多欧洲区商家习以为常、甚至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操作,但是我必须提醒他们,这笔钱可是好拿不好还。”欧税通联合创始人张剑指出。他向国内行业媒体分享了一个反面案例:某欧洲区大卖家长期漏报税务,结果近期收到了来自当地税务局的一张巨额补税单。在他印象中,自己只是少交了十几万欧元,结果税务局却开出了90万欧元之多的罚单。“连续多年采用不合规方式报税,导致补税额度难以厘清;但如果不交,所有涉及漏税的店铺就都得查封、库内商品都要重新换标,多年积累的热门链接和排名也会功亏一篑。”张剑分析道,这无疑是血淋淋的教训。

“各位卖家朋友,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某些欧盟国家对于税务违规的追缴甚至会倒查数年,‘秋后算账’是个大概率事件。”李恒彪也补充道,提醒大家务必重视合规问题。以税务制度最为严格的德国为例,其辑税追溯期长达5年。很多今年被发函要求补税、缴纳罚款的商家,其合规问题都出现在2019年前后。“很多人以为自己多年前耍的小把戏蒙混过关了,实际上只是时候未到,迟早要东窗事发的。”他强调,这不仅是对企业经营负责,更是对社会诚信负责。

另一个合规领域的重灾区,则是“欧代暴雷”事件。就在近期,Temu开展了一轮针对资质造假的合规审查,一批“问题欧代”遭遇查处。这些爆雷的服务商多为“皮包公司”:既无真实地址,更没有专业团队,完全无法应对官方审查。一轮摸排下来,超过8000家店铺面临商品下架、欧盟站点禁售以及高额罚款的风险,给许多卖家带来了沉重打击。

“其实,不少欧代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号称什么总部、分公司,结果一查地址,发现只是一个租赁信箱,有的甚至挂靠在物流仓库上。”一位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上揭露,“合规资料瞎填,产品类目乱报,真出了事,欧盟相关机构根本联系不上代理人,最后罚款、封店、扣货全得卖家自己扛。”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卖家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李恒彪指出,这一乱局与部分商家的错误心态有关:只对Temu平台负责,不对法规负责;随便找个欧代,给平台糊弄过去就万事大吉。因此,对于这类人群而言,在选择欧代服务商时,“能少花钱就少花钱”无疑是最清晰易懂的决策路径。这种现象,其实是商家短视与平台策略的合力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也反映出市场在高速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盲区。“很多商家打开国内电商平台,直接点价格从低到高排序,购买的都是一年几十块钱的欧代服务。”李恒彪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占小便宜”的心态最终一定会“吃大亏”,“这个定价连欧洲办公室的电费都覆盖不了,从逻辑上来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正规代理方,更遑论替商家按规定处理申报流程了。”

另一方面,Temu对商品“先进后筛、先放后查”的粗犷管理模式,也给缺乏判断力的商家造成了“随便哪个欧代都行”的错觉。这种模式在初期有助于平台快速扩张商品种类。新媒网跨境认为,“但我觉得不能苛责Temu。”李恒彪表示,平台天然地会优先从业务发展的逻辑出发。在授权代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的确要比“合不合规”的问题更值得优先考虑,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就此而言,“欧代暴雷”或许是难以避免的——它是平台和商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

事实上,这类合规隐患,也引出了更深层的议题:是合规优先,还是速度优先?是安全优先,还是增长优先?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更体现了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我们中国企业如何稳健前行、行稳致远的发展智慧。

应当说,思路之争,本质上是欧洲合规复杂性的体现。“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欧洲严苛的合规制度并非专门针对中国商家而出现的,而是本土企业早就遵循多年的既有标准。”张剑指出,“此前欧盟的监管相对松弛,只是因为当时的相关机构,没有预料到中国跨境电商的规模如此巨大。如今中国商家所经受的合规考验,不过只是对此前多年监管缺失的‘补课’罢了,对商家——尤其是大型商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的必要举措。”

而与Temu商家接触更多的李恒彪则提出另一种解读:先合规后上架,固然四平八稳,风险可控。然而,先上架后合规,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后者更趋近于Temu的节奏:平台不会在售前环节设置太多壁垒,鼓励商家先大量上传新品,快速丰富商品库;销量低迷的商品,则逐渐减少推流,进行冷处理;而对于大卖的爆款,平台才会要求商家补上合规手续。“于平台而言,这种策略灵活高效:先快速扩充商品种类,再通过市场筛选出爆品。此时卖家因已看到确定性的收益,会更积极地响应各类合规要求,实现平台与卖家的双赢。”李恒彪解释道,这体现了市场驱动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对于广大中小商家而言,这也是一项惠政。”他表示,一直以来,欧洲市场都因其合规花费大、准入门槛高,而让不少资源有限的商家望而却步。“而Temu的模式虽然有失精细,但却极大减轻了卖家开拓欧洲市场的前期负担,无需高额的试错成本,就可以先测款、进行市场验证,为更多怀揣梦想的中国创业者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他说。“凡事都有两面,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适应和完善,最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86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Temu加速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市场,预计2025年欧洲将成为其全球销售核心。Temu在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为中国跨境电商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合规挑战,卖家需重视税务和资质合规问题。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103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