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掉百亿!中国模式“送万物”狂飙,沙特日送75万!

2025-08-26Temu

Image

当下,全球商业的版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过去,我们谈“出海”,多半是指中国制造的产品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而如今,一股全新的浪潮正在涌动:中国的平台经济,带着一整套成熟的运营体系,从算法调度到前置仓体系,从高效的骑手网络到丰富的商品供给,正逐步将这些“中国方案”复制到沙特、伦敦、巴西等全球各地的街头巷尾。

这种深度依赖执行力与本地化能力的本地生活服务,为何会成为中国平台走向世界的新赛道?京东、阿里巴巴、美团这三位行业巨头,又各自选择了怎样的路径,谁能在这场全球“即时零售”的竞速中占据先机?新媒网跨境获悉,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精彩远不止于此。

1、为何出海?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平台发展的新引擎

这个夏天,中国本土的外卖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订单量屡创新高。2025年7月12日,美团对外宣布,当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5亿单,再次刷新了行业纪录,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统治力与运营效率。仅仅两天后,阿里系的淘宝闪购也联合饿了么不甘示弱地宣称,日订单数已突破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更是超过1300万,凸显了即时零售“送万物”的巨大潜力。即便是起步最晚的京东外卖,也积极发力,于7月8日启动了面向商家的“双百计划”,计划投入超百亿元资金,扶持品质餐饮商家实现销量突破百万。上线短短四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平台上实现了订单量百万级的突破,构建起显著的标杆效应。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之际,这三家巨头的海外布局也在同步提速,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即时零售”作为其走向全球的主要切入点,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沙特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其本地最大的连锁商超Othaim已正式接入阿里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实现了商品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从2025年6月起,当地消费者只需通过速卖通平台,就能轻松订购Othaim超市的各类商品,包括食品、调料、日用品乃至消费电子产品,最快一小时就能送达。如果消费者愿意,也可以选择就近前往门店自提,享受购物的便捷。

同样是在2025年6月,京东也在中东市场推出了其即时配送品牌JoyExpress,并率先在沙特实现了“当日达”的快捷服务,标志着其在全球物流布局上的又一重要突破。

更早一些,在2025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在北京亲切会见了美团CEO王兴,双方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未来五年内,美团将在巴西投资10亿美元,全面落地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成熟业务模式。这无疑预示着一场更为宏大、深入的国际化征程即将开启。

这一轮中国平台“同步出海”的背后,绝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更是面对国内市场流量趋于饱和后,三家公司主动求变、积极开拓增量空间的关键举措。而被选中作为海外落地形态的即时零售,也绝非偶然。以沙特、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为例,这些国家普遍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基数、高普及率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以及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这些都是即时零售生根发芽的沃土。更重要的是,这些市场在传统零售体系上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例如连锁便利店和现代化商超的覆盖率不高,传统街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恰恰为即时零售提供了“跳过传统零售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更高效、更便捷的数字零售模式的绝佳机会。这也意味着,中国平台在国内市场积累的、经过千锤百炼的本地生活运营能力,第一次有机会以“系统性能力”的姿态,被整体复制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美团Keeta在沙特市场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证。该平台于2024年9月在沙特上线,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迅速抢占了当地10%的市场份额,一跃成为沙特第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甚至达到了75万单。这样的发展速度,即便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也足以令人惊叹,充分展示了中国平台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与适应性。

2、如何出海?中国平台从“送吃的”到“送万物”的深度进化

当下的平台出海,早已超越了过去“卖货出海”的简单模式。它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创新,是一整套围绕“本地供给 + 分钟级履约”能力体系的全球化输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平台企业在国内市场摸爬滚打,已经构建出了一套高效运转的“近场服务系统”,这套系统集高频调度、电商转化与仓配协同于一体,实现了极致的效率与便捷。而现在,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体系,正被整体打包,带着中国智慧,复制到海外市场。从最初的“送吃的”起步,它正迅速拓展到“送万物”的广阔领域,即时零售无疑成为了它们走向全球的核心战略。

所谓“即时零售”,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想要什么,即时送到”的极致消费体验。它巧妙地融合了外卖服务的极高效率与传统零售的丰富商品供给。无论是忙碌工作后一份热腾腾的晚餐,出差在外突然发现忘带的手机充电器,还是午后突发奇想想要品尝的冰淇淋,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屏幕,短短30分钟到几小时内,心仪的商品就能稳稳地送到家门口。从消费者的路径来看,即时零售实际上是将传统的“逛街购物”行为彻底搬到了线上,并通过其精密的调度系统,将效率提升到了一个超越传统线下购物的全新高度。

与传统的零售模式相比,即时零售在“需求类型、供给方式、交付路径”等多个维度上,都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重构。它精准聚焦那些高频次、即时性的消费场景,例如日常的生鲜采购、紧急的药品需求、即兴的零食饮品等。为了实现这种极致的服务,即时零售模式依托于密集布局的城市前置仓、高度智能化的精细调度算法系统,以及庞大且灵活的骑手网络。通过这三大支柱,它构建出了一种更加即时、更加数字化、也更加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新型零售生态。这正是它能够在海外新兴市场迅速打开局面,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所在。

3、谁在出海?京东、阿里、美团的全球化路径各具特色

尽管三家中国平台巨头都将宝押在了“分钟级配送 + 本地供给”的即时零售模式上,但由于它们自身独特的业务基因和全球战略差异,各自选择了最擅长的出海路径,呈现出三种风格迥异,却同样充满魄力的打法。

京东,作为国内以供应链和物流见长的电商巨头,延续了其一贯的“重资产”风格。它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因此选择先行构建坚实的仓配系统,再以此为基石,逐步启动零售触点。早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京东就已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系统化地布局了本地仓网和海外仓体系,为未来跨境电商和本地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2022年,京东通过其品牌Ochama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在荷兰、法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建设自动化仓库,以此为中心,为多达24个欧洲国家提供高效的配送和自提服务,展现了其在全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雄心壮志。

进入2025年6月,京东在中东地区推出了名为JoyExpress的品牌,作为其在沙特的即时配送服务。JoyExpress采用自营B2C快递模式,能够支持沙特境内的“当日达”配送服务,其运营正是依托于京东在当地自建的仓储与配送网络。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京东的全球物流布局已初见成效,并开始从单一的“物流出海”模式,向更为综合的“零售落地”模式演进。

与此同时,京东的零售品牌JoyBuy也完成了重启。该平台最早于2015年上线,后因业务结构调整于2021年转型为B2B平台。而在2024年下半年,京东以自营零售业务的姿态,重新在英国伦敦启动了JoyBuy。该平台主要销售日用百货、3C电子产品、美妆、母婴用品以及部分生鲜商品。为了吸引新用户,平台前期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力度,例如新用户专属优惠券、满10英镑减5英镑、包邮以及当日达与次日达等服务权益,显示出京东在海外零售市场积极开拓的决心。

阿里巴巴,则选择了“技术平台+本地合作”的“轻装出海”路径。它通过速卖通这一强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将自身的流量优势、先进的技术系统以及全球供应链资源,与海外本地的商户和配送服务深度连接。速卖通,在许多人眼中或许仅仅是一个跨境电商平台,但实际上,它正快速演变为一个“全球版的本地生活平台”。通过与各地零售商和配送力量的紧密合作,阿里巴巴致力于将“1小时送达”打造成一套可规模化复制的服务系统,而非仅仅局限于个别市场的试点项目。

在澳大利亚,速卖通与当地最大的两家亚洲连锁超市Ebest和Umall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这项合作主要围绕生鲜杂货、亚洲食品和快消品展开,速卖通承担了流量入口和系统集成的核心角色,而本地门店则负责商品的供给和即时配送的履约,实现了优势互补。

在中东地区,速卖通则与沙特本土的连锁商超Othaim Markets强强联手。消费者不仅可以在速卖通App上轻松选购Othaim门店内的各类商品,包括食品、调料、日用品以及消费电子产品,还可以灵活选择到店自提,或者享受最快一小时送达的便捷配送服务。

而在巴西,速卖通与当地零售巨头Magalu达成了战略合作。通过Magalu遍布全国的线下仓配体系,速卖通得以实现热门品类商品,如3C电子产品和家居百货的“次日达”甚至“小时达”配送,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2025年7月,速卖通正式在英国伦敦推出了“AliExpress小时达”服务。这一服务的运营模式是前端由速卖通平台负责引流,后端则交由本地外卖平台HungryPanda承担履约。伦敦的用户现在可以通过速卖通App一键下单,订购饮料、零食、日用品等,最快可在短短一小时内收到所购商品,展现了阿里巴巴在全球即时零售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美团,作为国内本地生活服务的领军者,选择了几乎“照搬国内模式”,以全链条自营、自控节奏的方式出海。从2022年在香港推出Keeta平台伊始,美团几乎是将国内成熟的本地生活服务模式进行了“整包输出”。这包括其熟悉的App界面、高效的骑手体系、精准的前置仓布局以及精密的运营机制,一应俱全。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Keeta便在香港市场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其模式的强大竞争力。

2024年9月,美团的Keeta服务正式在沙特上线,首站选择了充满活力的首都利雅得。在短短几个月内,美团便迅速完成了骑手团队的搭建和履约系统的调试优化,日订单数迅速突破75万,一举跻身沙特外卖市场前三甲,成绩斐然。2024年底,“小象超市”的海外版——Keemart也同步上线,它成功复刻了国内“即时零售 + 前置仓”的核心模型,将生鲜日用等商品一并纳入了其服务半径,进一步丰富了本地生活服务生态。

到了2025年,美团的战略版图已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拉美市场。在北京与巴西总统卢拉会晤后,美团对外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向巴西市场投入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全面复制其Keeta + Keemart双引擎模式。此举无疑是向拥有超过2亿人口、外卖年均增速高达15%的巴西市场发起全面冲击,将与占据当地80%市场份额的iFood展开正面竞争,预示着一场全球即时零售的激烈较量即将上演。

4、出海之后:暂时亏损,但这是一场长线战争

这一轮中国平台出海的热潮,其本质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Made in China”的商品输出阶段。它正在迈向一个以“Operated by China”(中国运营)为核心的能力输出新模式。如今,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将货物运往海外市场,而是在向全球复制一整套高度成熟的数字化运营体系、高效的履约机制、领先的算法能力以及深耕本地生活服务的范式。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我们智慧和实践在全球舞台上的精彩展现。

然而,这种能力的复制绝非简单的照搬照抄,也并非一劳永逸。首先,中国平台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合规挑战。我们在国内赖以实现高速增长的灵活用工模式、高效的数据调度系统,在欧洲、美国等市场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这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去适应和调整。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使用习惯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30分钟送达”这种极致的即时响应速度,而许多海外用户对履约效率和服务信任尚处于培养阶段,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投入去培育市场。要真正深入并融入本地市场,平台不仅要在技术体系和支付接口等“硬核”环节进行重构和本地化,更需要在商户生态、仓储物流、客服体系等多个“软性”环节实现深度本地化,重建整个运营闭环。这无疑是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智慧和能力的全面考验。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背后,是一场以百亿计的长期资本投入。据外媒引用高盛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显示,仅仅在当季度,美团、阿里巴巴与京东三家在中国外卖和即时零售赛道的投入总额已达到了人民币250亿元(约合30亿美元)。展望未来,预计在2025年7月至2026年6月这12个月中,阿里巴巴在该领域的亏损将高达410亿元,京东将达到260亿元,而美团则预计其息税前利润将同比下降250亿元。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当前阶段的“亏损”,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是为未来广阔市场空间所支付的“学费”,也是中国企业着眼长远、敢于投入的体现。

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烧钱换增长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于“谁能真正留下来,谁能最终胜出”的较量。比拼的,绝不只是送得有多快、覆盖的范围有多广,而是谁能真正把中国的效率、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创新,融入到海外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谁能率先做到更好地“融入”,谁就有机会在这场全球即时零售的“下一公里”冲刺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102.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国平台经济正将成熟的运营体系复制到全球,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纷纷选择即时零售作为出海切入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促使平台寻求海外增长。它们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合作等方式,构建分钟级配送能力,抢占沙特、巴西等市场。尽管面临亏损,但这是一场长线竞争,比拼的是中国效率与智慧的融入。
发布于 2025-08-26
查看人数 129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