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微量豁免取消!境内履约降本一半
跨境电商,作为连接全球市场的桥梁,近年来持续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然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政策调整、贸易规则更迭,都对身处其中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期,美国贸易政策的一项重大调整,尤其是对“微量豁免”(de minimis)规则的改变,正引发跨境电商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一变化,无疑将对全球,特别是中国跨境卖家,在成本、运营、合规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政策背景:微量豁免的时代落幕
长期以来,美国的“微量豁免”政策为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商品提供了免关税、免正式报关的便利。这项规定极大简化了低价值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流程,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为全球特别是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直邮模式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它使得海外商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直接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催生了大量以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运营的跨境电商品牌。
然而,这一历史性的贸易便利即将迎来终结。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最新通知,自2025年8月29日起,所有国家进入美国的商品,无论价值高低,都将不再享受“微量豁免”待遇。这意味着每一票进口货物都将面临完整的海关清关流程和相应的关税及费用。这一调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跨境电商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贸易合规时代。
有市场研究指出,99%的电商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他们对今年第四季度的规划。与此同时,96%的企业预计今年购物季的全球订单量将继续增长。在这样一个预计将异常繁忙的国际购物季,政策的调整无疑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二、深度剖析:为何这项变化至关重要?
过去,受益于微量豁免,将商品直接运输给美国消费者是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企业可以直接从海外发货,省去了复杂的报关手续,避免了缴纳关税,并能提供颇具竞争力的配送时效。甚至有许多第三方物流(3PL)公司围绕这一政策,在加拿大和墨西哥设立了保税仓,帮助商家提前部署库存,进一步缩短配送时间。
但从2025年8月29日起,情况将截然不同。每一件包裹都需要进行完整的海关申报,包括准确的商品编码(HTS code),指定明确的进口商记录(IOR),并支付相应的关税和费用。近期,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已显著加强了执法力度,近期海关审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0%。低报货值、错误归类、以及通过转运或“原产地洗白”(即通过其他国家转运以模糊原产地)等行为,都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对于那些严重依赖低价值、中国制造产品的跨境电商品牌而言,这无疑是双重打击:一方面,微量豁免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叠加的关税可能使得到岸成本增加30%至100%。
三、政策调整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
这一政策调整并非简单的成本增加,它将带来多层面的深远影响,要求企业从战略到运营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
定价压力与利润侵蚀
关税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成本。一件原价100美元、过去可免关税的商品,现在可能需要额外支付20至40美元的关税,这还不包括报关行服务费和清关成本。行业数据显示,近期有7/8的品牌表示,他们正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这对于以价格优势见长的中国跨境卖家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运营复杂性增加
每一批次的出货都需要符合规范的文件、准确的商品编码(HTS code),并指定进口商记录(IOR)。如果缺乏在美国当地的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可能面临货物被海关扣押、额外费用产生以及配送延迟等问题。有市场调研显示,69%的电商企业负责人承认,他们对团队管理跨境物流的能力信心不足。合规风险显著提升
现在,海关罚款的金额可能远超应缴关税本身。根据美国《虚假申报法案》(False Claims Act),故意低报商品货值可能导致三倍赔偿及民事罚款。这意味着,任何合规上的疏忽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四、应对策略:跨境卖家如何破局而立
面对新形势,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我们看到一些领先的全球品牌已经开始积极调整策略,以下五点建议,值得中国跨境卖家深入思考和实践:
重新思考履约模式
在微量豁免政策下,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发货是主流。但在新规下,大批量进口并在美国境内履约,往往能带来更低的实际关税税率、更快的配送速度和更高效的退货管理。**“境内本土化履约”(In-Country Enablement)**是保护利润、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将库存大批量进口到美国的仓库或第三方物流中心,然后从本土进行订单履约。这种模式下,关税是根据制造成本而非零售价格计算,通常能将实际关税税率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行业调研显示,94%的电商企业负责人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拓展境内本土化履约能力,这表明其已成为行业共识。
优化定价策略
在新的关税环境下,透明地向消费者展示包含关税的最终价格,有助于避免购物车弃单。然而,最佳的定价模型取决于商品的特性和价格区间。企业可以尝试不同的策略,例如将关税成本融入商品零售价,或在结账时清晰显示关税明细。关键在于避免消费者在收货时才发现有“惊喜费用”,这通常会导致退货和客户流失。善用关税返还(Duty Drawback)政策
如果企业将已进口的商品进行再出口(无论是滞销库存还是客户退货),可能有资格申请高达99%的已缴关税和费用返还。这项政策对于退货率较高或拥有多个履约地点的企业尤为重要。行业数据也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电商企业负责人将降低未妥投订单和退货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关税返还机制能有效缓解这部分成本压力。审慎核查商品分类并探索关税工程
确保商品的HS编码(Harmonized System Code)准确无误且完整。即使是细微的错误分类也可能导致罚款。由于HS编码会不定期更新,建议与专业的美国持牌报关行合作,确保使用的商品编码既正确又具备成本优势。此外,一些企业正通过调整产品设计、材料或组装地点来降低关税税率,这种合法策略被称为**“关税工程”(Tariff Engineering)**。大型零售商几十年来一直都在运用这种策略,中国卖家可以借鉴,通过对产品结构或供应链环节的合理优化,实现关税成本的最小化。
将合规性视为竞争优势
在当前环境下,“遵守规则”不仅是为了避免麻烦,更是一种市场差异化优势。有市场调研显示,46%的电商企业负责人将快速可靠的配送视为选择全球合作伙伴的首要标准,而合规性是实现这一承诺的基础。企业可以考虑将合规性融入营销故事中:可靠性和透明度有时比速度或价格更能打动消费者。
五、美国市场,机遇依旧
面对这些变化,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减少对美国市场的投入,但这无疑是短视的行为。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那些能够迅速适应新规的企业,将能够在市场洗牌中占据先机,从准备不足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品牌在短短数周内完成了策略转型,并在今年购物季来临前,拥有了更强健的运营体系和更满意的客户群体。关键在于迅速行动,并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品类和资金状况,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六、当下即刻行动清单
- 计算成本: 重新核算新关税政策下的商品到岸成本。
- 选择模式: 明确是继续直邮(DTC)、转向境内本土化履约,还是采取混合模式。
- 寻找伙伴: 寻求持牌报关行和合规专家的专业支持。
- 沟通计划: 提前与客户就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透明沟通。
- 保持敏捷: 制定灵活的应变方案,以应对未来关税和政策的持续演变。
结语
“微量豁免”政策的终结,固然给跨境电商带来了挑战,但挑战之中也蕴藏着转型升级的契机。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这正是苦练内功、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合规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以积极主动、合规负责和客户至上的姿态,我们将能够穿越波动,甚至将这些变化转化为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Blink Subscription Plus Plan with monthly auto-renewal
$ 10.00

Amazon Fire TV Stick HD (newest model), free and live TV, Alexa Voice Remote, smart home controls, HD streaming
$ 24.99

Amazon Fire TV Stick 4K (newest model) with AI-powered Fire TV Search, Wi-Fi 6, stream over 1.8 million movies and shows, free & live TV
$ 29.99

Ring Battery Doorbell |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Head-to-Toe Video, Live View with Two-Way Talk, and Motion Detection & Alerts (newest model), Satin Nickel
$ 41.24

Amazon Fire TV Stick 4K Max streaming device (newest model) with AI-powered Fire TV Search, supports Wi-Fi 6E, free & live TV without cable or satellite
$ 3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