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店倒闭!玩具反斗城:跨境人别再犯这3错
在当今全球商业的舞台上,企业的兴衰更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曾几何时,玩具反斗城 (Toys R Us) 作为全球知名的玩具零售巨头,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回忆。然而,这家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最终却走向了清算。其在美国的735家玩具反斗城和宝宝反斗城门店在2018年悉数关闭,部分国际业务面临重组或出售。这一案例对于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跨境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商业范本。理解其兴衰背后的复杂原因,对于我们规避潜在风险,制定更为稳健的全球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玩具反斗城在2018年的清算,尽管令人惋惜,但并非毫无预兆。早在2017年9月,它就已申请破产保护,并在2018年1月宣布关闭部分门店。这家曾被视为有望上市的零售商,其最终的命运,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企业运营所面临的挑战。对其业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巨大的债务负担是其面临的主要症结之一,但这并非唯一因素。
在2005年,玩具反斗城通过一次杠杆收购被私有化,当时包括贝恩资本 (Bain Capital)、KKR集团 (KKR & Co.) 和沃那多地产信托 (Vornado Realty Trust) 在内的机构参与其中。自此,该公司便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在其后期运营中,这份财务重担从严峻的挑战逐渐演变为难以承受的压力。然而,这家玩具和婴童用品零售商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在其他竞争者觊觎其市场份额之际,我们更有必要审视其在经营策略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这些因素或许是导致其最终走向清算的关键。
1. 电子商务布局的迟滞与失策
回溯至2000年8月9日,这对于玩具反斗城而言,或许是其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那一天,该公司与亚马逊 (Amazon) 签订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创建一个联合品牌的在线商店。根据协议,玩具反斗城负责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而亚马逊则承担订单履行和客户服务。
然而,这份合作关系并未如期结束,而是因双方诉讼提前瓦解。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长期的合作模式使得玩具反斗城过于依赖亚马逊的策略和专业能力,从而降低了自身构建独立电商体系的紧迫性。这种依赖,实际上让玩具反斗城在随后的电商竞争中,陷入了漫长且艰难的追赶局面。
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这一案例提供了重要启示:
- 独立数字能力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进程中,过于依赖第三方平台,即使是头部平台,也可能导致自身核心竞争力发展滞后。建立和强化自有品牌的独立电商渠道、数据分析能力和客户服务体系,是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掌控力的关键。
- 平台合作的边界: 与平台合作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效率,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审慎评估。避免将核心业务和未来发展过度捆绑于单一平台,应在合作中不断吸收经验,为自身能力的迭代升级提供支撑。
- 前瞻性布局的必要: 电子商务在全球零售业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企业需要具备前瞻性,预判行业趋势,并提前布局,而不是被动地追赶市场变化。
2. 线下门店体验的创新不足
当查尔斯·拉扎鲁斯 (Charles Lazarus) 于1957年创立玩具反斗城时,他的理念是打造一个“玩具超市”:一种自助式的购物模式,提供海量商品选择,顾客可以推着购物车在过道中自由选购。在当时,这是一个颇具新意的构想,并帮助玩具反斗城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巨头。然而,时隔68年,玩具反斗城门店的购物体验在本质上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尽管玩具反斗城的高层显然也意识到了变革的必要性,并在后期尝试增加店内活动,使门店更具体验感,以期吸引顾客更频繁地光顾。然而,这些改变的力度不足以在今天的极端购物环境中脱颖而出。当亚马逊提供便捷的快速送达服务,而其他如美国女孩 (American Girl) 或乐高 (Lego) 商店则能提供数小时的沉浸式店内娱乐时,玩具反斗城传统的购物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期待。
这对于中国跨境品牌在布局线下或提升品牌体验方面有以下借鉴:
- 体验式零售的价值: 实体门店不再仅仅是商品的销售点,更是品牌故事的讲述地和消费者情感连接的建立点。提供独特、沉浸式的购物体验,例如互动区域、工作坊、主题活动等,能够有效吸引顾客,并转化为品牌忠诚度。
- 线上线下融合 (O2O): 成功的零售模式需要将线上便捷性与线下体验感有机结合。例如,线上预约、线下提货,或是线上浏览、线下体验购买,形成互补的闭环,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
- 持续创新与差异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产品、服务、体验上打造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墨守成规,即便是曾经的成功模式,也可能在时代变迁中失去竞争力。
3. 婴童业务潜力的未充分挖掘
宝宝反斗城 (Babies R Us) 本可以成为整个玩具反斗城公司的重要支柱。相较于玩具的季节性波动,婴童用品业务的季节性较弱,能为公司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然而,在清算前夕,宝宝反斗城的销售额也面临困境,难以与亚马逊和沃尔玛 (Walmart) 等凭借低价和诱人免费送货服务展开的价格竞争。玩具反斗城首席执行官戴夫·布兰登 (Dave Brandon) 不愿陷入价格战,这本身是一个合理的商业选择。但问题在于,既然不参与价格竞争,那么更应该积极将宝宝反斗城打造成一个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高端购物体验的品牌,从而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这为中国跨境企业在业务多元化和价值定位上提供了思考:
- 寻求业务的稳定性与协同性: 在高增长或高竞争的市场中,寻找具有较强抗周期性或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板块,能够为整体发展提供支撑,降低运营风险。
- 避免陷入价格战的策略: 在部分领域,盲目追求低价可能导致利润稀释和品牌形象受损。更明智的策略是,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创新设计、优化服务或构建独特的品牌故事,打造差异化价值,以高附加值吸引目标客户。
- 精细化运营与精准定位: 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运营和精准的客户定位。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外部环境叠加影响
诚然,一些错失的机遇在事后看来更易察觉。公平地说,玩具反斗城的衰落也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加速影响。例如,孩子们花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部分反映了他们更多地参与基于应用程序或其他移动端游戏,有时这些数字娱乐取代了实体玩具或那些需要昂贵游戏机才能玩的游戏。
此外,一些短期因素也增加了压力。在当时,美国电影行业在2017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使得其衍生玩具的销售更为艰难。一些重要的合作伙伴,如乐高 (Lego AS) 和美泰 (Mattel Inc.) 也陷入了销售低谷。在这些突如其来的外部逆风之下,玩具反斗城在美国的业务可能本可以坚持更长时间。当然,该公司也曾表示正在协商出售其加拿大业务,这笔交易可能包含其在美国的约200家门店,因此该品牌在美国仍有部分存在的可能性。
总结与展望
玩具反斗城的案例最终将作为零售业的一个警示录,它不仅揭示了杠杆收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凸显了战略短视的严重后果。对于正在全球市场中开疆拓土的中国跨境企业而言,其兴衰历程提供了多维度的启示:
- 财务稳健是基石: 在追求扩张的同时,必须保持审慎的财务管理,避免过高的债务风险,确保资金链的健康与弹性。
- 数字化转型是核心: 主动拥抱并深度融入数字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电商和数据能力,是企业在数字时代立足的根本。
- 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新: 无论是产品研发、服务优化还是线下体验,都需要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提供差异化的价值。
- 多元化与风险对冲: 合理布局业务线,寻找具有互补性和稳定性的增长点,可以有效分散单一业务的风险,增强企业的韧性。
- 洞察市场与灵活应变: 密切关注行业趋势、消费者行为和宏观经济变化,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并具备快速调整战略的应变能力。
如今的全球市场风云变幻,中国跨境从业者更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将这些深刻的商业教训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宝贵经验,以更加稳健、创新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