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管制!17人被禁3年风险爆发
美国国务院于2024年8月19日起,依据《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nternational Traffic in Arms Regulations, 简称ITAR)的规定,对17名个人实施了法定禁令。这些个人因被判决违反或密谋违反《武器出口管制法》(Arms Export Control Act, 简称AECA)第38条而受到此项制裁。新媒网跨境获悉,此项禁令生效后,受制裁人员将被禁止直接或间接参与所有ITAR管辖的活动,其中包括任何居间活动,以及从美国出口或临时进口国防物品、技术数据或国防服务等。
《武器出口管制法》和《国际武器贸易条例》是美国国防贸易控制体系的核心支柱。其中,《武器出口管制法》赋予美国总统管理国防物品和服务进出口的权力,旨在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并促进全球和平与稳定。而《国际武器贸易条例》则是具体执行《武器出口管制法》的法规体系,它详细规定了哪些物品和服务属于“国防物品”和“国防服务”,以及出口这些物品和服务所需的许可、登记和合规要求。这些法规的严格执行,体现了美国政府对敏感技术和军事装备扩散的高度警惕与控制。
此次对17名个人实施禁令,正是对违反上述严格法规行为的直接回应。这些被定罪的个人,其行为触及了美国国防出口管制的红线,可能涉及未经授权的国防物品出口、向被制裁国家或实体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或者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出口许可等。禁令的执行意味着,这些个人将彻底丧失参与任何与美国国防贸易相关的商业或技术活动的资格。例如,他们不能从事与美国国防工业相关的产品采购、技术研发合作、物流运输或提供咨询服务等,这对于在相关领域有业务往来的人士而言,其职业生涯将受到严重限制。
美国国务院呼吁所有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管辖的活动参与方,务必高度警惕并严格遵守所有出口管制法规,同时确保其业务活动不涉及任何被禁人员。这一提醒旨在强化整个行业对合规重要性的认知,促使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国际贸易,尤其是涉及敏感技术和物品的交易时,进行更彻底的尽职调查,以避免无意中与受制裁方发生关联,从而面临法律风险。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尽管禁令的执行十分严格,但美国政府也为特殊情况预留了例外申请的通道。对禁令的例外处理将以个案形式进行审查和决定。然而,任何此类例外批准都需经过全面审查所有相关情况,并特别关注以下关键考量:该例外是否符合压倒性的美国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利益;该例外是否能进一步推进与美国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利益相符的执法关切;或者是否存在其他与美国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利益相符且不与执法关切相冲突的特殊情况。这些严格的条件设定,强调了美国政府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确保任何例外都不会损害其战略目标。
此外,即使获得了例外批准,法定禁令本身并不会立即解除,而将持续生效直至后续的恢复程序完成。根据规定,该禁令的期限通常自定罪之日起计算,为期三年。被剥夺出口特权的人员若希望恢复其出口资格,必须向美国国务院提出申请。此类申请最早可在禁令生效之日一年后提交。这意味着,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受制裁个人也需等待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启动恢复程序,并且恢复与否尚无定论,这凸显了违反出口管制法规所面临的长期且严峻的后果。
从2025年第二季度的情况来看,美国在出口管制领域的持续高压态势,对全球跨境贸易行业,特别是涉及高科技产品、敏感技术以及军民两用物品的企业,构成了重要的合规考量。此类执法行动持续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美国政府对于违反其出口管制法规的行为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对于中国的跨境企业而言,无论是否直接与美国国防领域相关,都应高度重视并深入理解包括ITAR在内的美国出口管制法规。这不仅是为了规避直接的法律风险,更是为了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的今天,避免因供应链上任何一环的违规行为而受到牵连。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贸易伙伴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已成为从事国际业务,尤其是涉敏感领域的企业,不可或缺的运营基石。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