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跨境电商遭遇“李鬼”记者诈骗,成功率竟高出37%?

2025-08-10外贸风险

Image

跨境行业近期出现假冒知名媒体记者进行商业诈骗的新动向。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假冒其记者及活动负责人身份,向企业发送欺诈性邮件并索取商业机密。新媒网跨境获悉,此类诈骗行为正呈现针对性升级趋势。

诈骗分子主要采用两种作案手法:一方面伪造与TechCrunch员工完全一致的虚拟身份,通过邮件发起所谓"媒体访谈"邀约;另一方面在电话沟通中刻意模仿记者采访话术,套取企业核心商业信息。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诈骗邮件往往包含真实的员工姓名,但使用伪造的邮箱后缀(非techcrunch.com域名),且内容会紧跟当前科技创业热点话题提升迷惑性。

针对身份核验问题,TechCrunch官方建议企业采取三步验证法:首先核查官网公布的员工名册确认联系人身份;其次比对联系人的实际职务与沟通内容是否匹配;最后可通过官网公布的正式联系方式进行二次确认。该媒体强调,2024年以来已发现多起冒用编辑、市场营销等岗位身份的诈骗案例。
图片说明

外媒报道显示,这种媒体身份伪装诈骗并非个案。2023年至2025年间,包括《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多家知名媒体机构都曾发布过类似诈骗警示。诈骗者通常选择跨国运营的科技创新企业作为目标,利用时差因素和跨境沟通的不便实施犯罪。

新媒网跨境注意到,此类诈骗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诈骗剧本会随受害者行业特性调整话术;沟通时段多选择目标企业工作日临近结束时;对于要求签署保密协议的企业,诈骗者甚至会伪造带有媒体logo的虚假文件。根据公开资料统计,这种定向诈骗的成功率较普通钓鱼邮件高出37%。

从操作流程来看,这类诈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网络安全专家分析称,诈骗团队通常先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媒体记者信息和报道风格,再雇佣母语人士撰写邮件规避语法错误检测。部分案例显示,诈骗者还会创建与正规媒体官网高度相似的钓鱼网站增强可信度。

目前TechCrunch已在其官网设置24小时反诈骗举报通道。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建议跨境业务部门建立媒体对接白名单制度,对未合作过的外媒接触请求要求视频验证或公司邮箱二次确认。需要注意的是,正规媒体记者通常会通过LinkedIn等职业社交平台提前建立联系,而非突然发起涉及商业机密的问询。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243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行业出现假冒知名媒体记者进行商业诈骗的新动向。诈骗分子伪造媒体身份,通过邮件和电话套取企业商业信息,并伪造文件。TechCrunch等媒体已发布警示,建议企业核实记者身份,建立媒体对接白名单。
发布于 2025-08-10
查看人数 1824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