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入局!稳定币狂潮席卷全球,年省2240亿刷卡费
稳定币曾是小众工具,主要用于加密货币交易。
如今,它因美元等资产支持而变得“稳定”,成为主流焦点。
新媒网跨境获悉,优步、美国银行等巨头正考虑发行自己的稳定币。
沃尔玛和亚马逊也被报道有类似计划,PayPal已先行一步。
Visa和万事达卡通过投资参与其中,推动这一趋势。
支持者认为稳定币能降低生活成本。
它可绕开传统支付网络,减少交易费用。
银行卡支付涉及交换费,包括处理成本和防欺诈支出。
2023年,美国刷卡费总额达2240亿美元。
银行利润率平均为35%,这笔费用最终由商家和消费者承担。
费率在不同国家差异显著。
万事达卡在欧洲手续费约0.2%-0.3%,美国却高达1.5%-2%。
稳定币如Tether转账费仅几美分到几美元。
它提供更便宜的跨境支付方案,优化金融效率。
企业发行稳定币可节省手续费并赚取利息。
监管要求稳定币一比一由高流动性资产支持。
如美国国债或货币市场基金,确保消费者安全。
现有稳定币流通额2500亿美元,多数以美元计价。
欧元和黄金支持的版本也在兴起。
Circle去年从储备资产获利17亿美元。
大型零售商若发行自有稳定币,处理支付时可省费用。
同时从支持资产中获取稳定收益。
支付机构和银行密切关注这一变化。
美国银行CEO布赖恩•莫伊尼汉强调需留住交易存款。
否则存款可能外流,影响行业格局。
新媒网跨境认为,银行正未雨绸缪应对挑战。
它们探索技术解决稳定币互操作性缺陷。
多家美国银行商讨联合发行通用稳定币。
类似Zelle支付系统,提升效率。
Fiserv推出面向美国的可互操作稳定币。
摩根大通开发“存款代币”作为替代方案。
Fiserv首席运营官塔基斯•乔治亚科普洛斯指出单一发行效率低。
就像每银行自印钞票,浪费资源。
法国兴业银行推出欧元稳定币,日本Sony Bank测试日元版本。
支付平台Stripe构建对接本地货币的网络。
并非所有人都热衷稳定币。
央行行长们表示它不能完美替代货币。
需转换为现金使用,未通过“货币单一性”测试。
2019年Meta的Libra计划因监管反对流产。
隐私和监督问题引发担忧。
新提案限制大型科技公司未经批准发行稳定币。
批评者认为措辞易被子公司绕过。
业内质疑稳定币的真实需求。
发达市场支付网络已成熟且竞争激烈。
现有系统内置反欺诈和客户保护措施。
信用卡可撤销欺诈付款并提供航空里程等奖励。
瑞穗证券分析师丹•多列夫称消费支付“极难颠覆”。
美国消费者忠诚于奖励机制。
稳定币需客户锁定资金购买,不如灵活存款方便。
用户体验成为关键障碍。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行为改变。
花旗集团未来金融研究中心负责人罗尼特•戈什认为稳定币只是支付选项之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库纳尔•詹吉强调它促进交易而非取代存款。
Fireblocks首席战略官斯蒂芬•理查森指出采用需价值显现。
要么通过用户体验提升,要么因普及自然受益。
新媒网跨境预测,稳定币发展将推动支付创新。
它为跨境交易提供新路径,赋能经济活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