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创作内容让品牌销量暴涨19%,互动率飙升27%
过去人们总觉得要有名气才能影响他人,但如今无数普通人的故事证明并非如此。一张抓拍的生活瞬间、一段意外的爆红视频、几个同事的趣味短剧,都可能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当品牌选择让普通员工成为内容主角时,效果同样令人惊喜。
真实感正在成为打动用户的核心要素。相较于网红在商业合作框架下的推广,普通员工既能讲述品牌故事,又能分享个人视角。而最懂品牌的讲述者,恰恰是每天沉浸其中的员工群体。他们用鲜活的日常场景,展现出外部名人无法复制的企业内核。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研究显示:推行员工创作内容的企业,首年线上互动率提升27%,销售额增长19%。这些数据不禁让人思考:员工影响力是否正在比肩专业网红?或许企业早已在无意中储备了自己的内容创作人才。
员工创作内容的核心价值
这种被称为EGC(员工创作内容)的形式,本质上是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细分领域。员工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分享工作日常、项目经历或企业文化故事。即便被企业官方账号转载,只要主角是员工群体,就属于典型EGC范畴。
表现形式极为灵活:单图故事、轮播相册、迷你vlog,乃至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内容题材覆盖工作花絮、公益实践、趣味挑战等多元场景。在"#职场日常"这类标签下,员工自发记录的真实瞬间,往往比精心设计的广告更具穿透力。
激活员工创造力的五大优势
当员工成为品牌故事的讲述者,产生的价值远超内容产出本身:
建立情感纽带
2023年外媒调研显示,近九成千禧一代用户表示,通过员工分享能增强品牌亲近感。这种"去滤镜"的沟通方式,有效消解了企业与用户的距离壁垒。
塑造可信形象
埃德尔曼机构研究指出,员工可信度甚至超过企业高管。当观众通过短视频看到机长讲解飞行知识(美国联合航空案例)、程序员演示开发日常,品牌便不再是冷冰冰的logo,而是由鲜活个体组成的生命体。
优化内容成本
无需专业设备与制作团队,员工用手机即可捕捉动人瞬间。加拿大电商平台Shopify的实践表明,员工拍摄的办公室趣味片段,传播效果常超越高预算广告。这种"不完美但真实"的特质,恰是当代社交媒体传播的黄金法则。
拓展传播半径
领英商业研究揭示,员工社交网络覆盖量是企业官号的10倍。美国内容平台TINT数据显示,员工创作内容分享率是品牌内容的24倍。当芝加哥教师分享学校采用的教育科技工具,其影响力自然渗透至家长社群。
展现雇主品牌
超半数求职者通过社交媒体了解雇主形象。英国时尚电商SheerLuxe让员工出镜的"办公室POV"系列,既展示团队活力,又成为人才招聘的活广告。这种沉浸式文化呈现,比招聘海报更具说服力。
全球企业的成功实践
语言学习平台Duolingo(美国)
让绿色猫头鹰"Duo"化身戏精员工:从督促学习的"灵魂拷问",到策划"拯救Duo"的全球任务。这种由员工参与的角色化叙事,使品牌连续数周占据热搜,语言课程参与度激增。
时尚媒体SheerLuxe(英国)
员工Charlotte、Nana等成为镜头前常驻面孔。她们紧跟趋势创作的"办公室剧场",让用户产生追剧式关注。真实的工作场景与人物个性,构筑起独特的内容辨识度。
美国联合航空
经历2017年公关危机后,将镜头转向一线员工。从地勤服务到驾驶舱见闻,员工视角的飞行故事赢得百万级传播。其TikTok主页"人人都是航班主角"的宣言,重塑了温暖亲切的品牌形象。
内容运营的关键策略
新媒网跨境认为,持续激活员工创作需把握三大要点:
借力TikTok穿透年轻圈层
该平台40%的Z世代用户将其作为首要信息获取渠道。天然契合真实场景的内容调性,使员工日常记录更易获得算法推荐。联合航空机务人员的"航班保障vlog"正是典型案例。
幽默感破除传播壁垒
当德国物流公司DHL员工模仿网络热舞,当日本便利店店员拍摄货架整理挑战,趣味性内容引发病毒传播。找准与企业调性契合的幽默表达,能有效提升内容感染力。
打造员工"角色化"认知
如同英剧《办公室笑云》塑造的经典角色,让特定员工持续出镜建立辨识度。用户对"客服小李""工程师老王"产生情感联结时,内容黏性便自然形成。
需要警惕的实施挑战
在拥抱EGC优势时,这些潜在问题值得关注:
- 内容创作可能挤占正常工作精力
- 跨部门协作需要持续沟通成本
- 员工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
- 个人账号可能泄露敏感信息
- 非专业内容的质量波动风险
- 传播效果监测存在技术难度
建议企业建立明确的内容边界:既规定"可分享"场景(如团队建设、产品体验),也明晰"禁止项"(客户隐私/商业机密)。通过创作培训、设备支持及优秀案例激励,构建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与网红营销的共生关系
员工创作能否取代网红营销?答案是否定的。二者构成传播矩阵的不同维度:
- 专业度差异:网红具备镜头表现与内容策划专长,如美妆博主李佳琦的带货能力;员工则胜在场景真实性
- 适用范围:金融、医疗等强监管领域,员工创作空间有限
- 执行方式:网红合作有明确商业条款,员工创作更依赖自愿参与
新媒网跨境建议,理想状态是形成传播组合拳:网红负责专业种草,员工展现文化内核。如同运动品牌lululemon既签约健身达人,也鼓励店员分享瑜伽课程,实现影响力矩阵覆盖。
结语
员工创作内容让品牌呈现更具温度的剖面。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传播方式,正在重塑企业沟通模式。但需注意:真实不等于无序。建立内容规范与激励机制,才能使员工创造力真正转化为品牌资产。当每位员工都成为企业故事的讲述者,便织就了最具说服力的传播网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