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算花不掉?我们一天烧掉5000刀!

2025-08-27Shopify

Image

水往低处流,流量也一样,总是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里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智慧。这“低处”,其实指的就是阻力更小、更容易抵达的地方。这种自然法则,并非只存在于水流之中,电流的运行也遵循同样的道理。

我大学时主修自动化专业,学过电子的朋友们都知道,如果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供选择,那么它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走完,整条电路上的电流大小也因此保持一致。然而,一旦出现多条并联电路,电流便会“分兵作战”,同时流过所有路径。但请注意,它并非平均分配,而是会根据各路径的阻抗大小进行反比分配。用大白话讲就是:路只有一条时,电流没有选择,只能一股脑地往前冲,每一段路上的电流强度都相同;可如果面前是条条大路,电流就会“择优而行”,虽然每条路都有“兵力”分出,但那些“好走的路”(阻抗小)会分到更多电流,而“难走的路”(阻抗大)则只能分到较少电流。这是自然选择,也是效率使然。

前不久,我们团队在成都举办了2025年中分享交流活动,和许多朋友们一起交流心得。活动结束后,我特意前往都江堰游玩,亲身感受了一番先人治水的伟大智慧。那份巧夺天工、顺应自然的设计,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古代,富饶的成都平原面临着缺水的困扰,而旁边的岷江却汹涌澎湃。为了灌溉这片沃土,我们的先人下定决心,开凿了宝瓶口,硬生生地在山体上凿出一条河道,将岷江水引入平原。这可不是简单地挖个口子了事。如果仅仅如此,那么枯水期可能水不够用,而丰水期又会洪水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先人们又在河道上巧妙地修建了鱼嘴和金刚堤,将岷江一分为二,形成了内江和外江。这份设计精妙之处在于,外江河道宽阔但河床较高,而内江河道狭窄但河床深邃。这样的构造使得水流在枯水期,大部分会流向内江,比例大约是内江六、外江四;而在丰水期,则有大部分水流向外江,比例反过来是外江六、内江四。

更令人称奇的是,宝瓶口被刻意设计得足够狭窄,即使洪水汹涌而至,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也是有限且可控的。当洪水水位抬高后,多余的水流便会通过飞沙堰和泄洪道,再次巧妙地回归岷江,将泥沙和多余的水一起排走,有效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安宁与富庶。这份“乘势利导,道法自然”的智慧,深刻诠释了如何通过最小的阻力,实现最大的效益。如果想更直观地感受这份智慧,网上有许多精彩的讲解视频,大家不妨自行搜索相关内容。

无论是电流、水流,它们都优先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而我们常说的“流量”,其实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业内有一位资深前辈曾说过一句名言:流量会流向变现效率高的地方。这句话,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变现效率低,就意味着“阻力大”;而变现效率高,自然就是“阻力小”。

想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现象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比如,当多个产品都在竞逐搜索引擎优化(SEO)所带来的免费流量时,那些用户体验好、使用流程顺畅、让用户觉得“无缝丝滑”的产品,就更容易获得靠前的搜索排名,从而吸纳更多的自然流量。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一个体验不佳、操作繁琐的产品,无疑增加了“使用阻力”,搜索引擎也会倾向于将用户体验更好的内容推荐给大众。

又如,当多个产品在竞争付费流量时,这个逻辑同样适用。如果你的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转化率都相对较低,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转化率很高,那么很显然,更多的流量最终一定会被转化率更高的产品买走。广告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效率工具,它会优先将流量分配给那些更能实现转化、效益更高的广告主,因为这能最大化平台的价值,也能让广告主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只有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饱和,或者不再需要那么多流量时,才会有那么一小部分“溢出流量”流向你。这是一场效率与阻力的较量。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一种相对“极端”的情况。如果某个特定的关键词,只有你一家网站在进行竞争,那几乎所有的相关流量自然就都流向了你的网站。同理,如果一个关键词,只有你一家在投入广告进行购买,那么即使你的广告优化分数并不算高,你的出价策略也并非完美,你依然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流量,甚至还能获得数倍的投资回报率(ROI)。

为什么我们对此如此确信?因为我们社区里有不少朋友都曾亲身实践并验证过这种“蓝海”策略。他们坦言,即便是一个从未系统学习过海外广告投放技巧的新手,只要能找到这样无人竞争的“风口”,随便投一投,广告效果也能实现盈利。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阻力几乎为零,流量自然“奔涌而来”。

新媒网跨境获悉,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确实是相通的。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水流、电能的传输,还是我们互联网世界的流量,都遵循着一个核心原则:谁能打通渠道,谁能将阻力降到最低,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机会。

不少朋友都曾向我们抱怨过,说他们在海外广告投放上,广告预算根本花不出去。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下,很可能还有其他人在与你竞争相同的关键词。而他们,通过种种优化,已经将自己的“阻力”降得更低,因此,更多的流量便自然而然地流向了他们那里。

我们团队之前运营的一个产品,起初每天只能勉强花掉几百美金的广告费,无论我们如何调整优化策略,想要进一步提升广告花费都显得异常困难。

那段时间,我们眼看着广告预算如同被“卡住”了一般,明明有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却苦于流量难以拓展。图中那些黄线与红线,大致勾勒出了我们当时所遇到的瓶颈,从每日千余美元到两千美元的预算,似乎存在一道无形的天花板。

然而,到了五月底,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核心的“交互优化”——不是简单的页面调整,而是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提升了每个订单的平均交易价格。这一改变,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效果立竿见影,我们惊奇地发现,每天能够花出去的广告费竟然大幅增加了!自那以后,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能轻松花掉两千美金的广告预算,在某些高峰期,甚至能达到单日五千美金的花费。这并非偶然,而是产品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或许有人会问:“你们广告费花得越多,难道不会亏得越多吗?”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能对现代广告投放的逻辑还不够了解。通常来说,我们在投放广告时,都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我们只有在确保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并认为这笔投入是“物有所值”时,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

换句话说,如果投入广告后预期会亏损,我们自然不会“傻傻地”继续烧钱。而能够持续花掉如此庞大的广告预算,就意味着我们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市场验证,已经确信这笔投入至少是可以回本的,甚至能带来可观的利润。至于最终是小赚还是大赚,那就取决于我们的运营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了,但底线一定是不会亏本。

这里的“出价”,其实也是一种阻力对抗。如果你的产品本身足够出色,用户体验流畅,转化率表现卓越,那么你就能承受更高的广告出价。这意味着,对于广告平台而言,将流量推给你所面对的“阻力”更小。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团队愿意出价30美金来购买一个转化,而你的竞品只愿意出10美金。那么,从广告平台的角度来看,它在为我们推广流量时,显然比为你推广的阻力要小得多,因为我们更高的出价意味着更高的潜在收益。因此,更多的优质流量自然就会优先流向我们这边。

而我们为什么敢于出价30美金来购买一个转化呢?那是因为我们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测算,已经准确判断出,平均每个转化所能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了30美金。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赚取其中的差价,实现盈利。当然,这里所提到的30美金只是一个用于解释的示例数字,我们实际的出价策略,自然是商业秘密了,哈哈。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了吧?要想像水流般顺畅、像电流般高效地获取流量,实现财富的增长,我们就必须在产品、运营、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努力让流量进入的“阻力”降到最低。一份卓越的产品体验,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我们赢得市场、获取流量的基石,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巨大价值。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748.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本文以“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类比流量获取,指出流量总是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通过都江堰的案例,阐述了降低阻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用户体验、转化率是关键,优化产品,降低用户的使用阻力,才能在SEO和广告投放中获得优势。同时,强调了蓝海市场策略,并以新媒网的案例说明了交互优化带来的广告费用提升。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29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