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美分停产!年省5600万,跨境支付启示和思考

2025-11-15跨境支付

美国1美分停产!年省5600万,跨境支付启示和思考

2025年,美国货币体系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近日,美国财政部正式铸造了最后一枚一美分硬币,标志着这种拥有超过230年历史的流通硬币生产画上了句号。这一决定,主要源于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一美分硬币的制造成本已远超其面值,导致其经济效用逐渐降低。对于全球经济参与者,特别是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这一变化不仅是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调整,更折射出全球支付方式与经济运行效率演变的深层趋势,值得我们深入观察与思考。

告别时刻:最后一枚美分硬币的诞生

据外媒报道,就在2025年近期的一个下午,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亲自参与了最后一批五枚一美分硬币的铸造。这些硬币带有独特的“欧米茄”标记,被视为具有特殊收藏价值的物品。伴随着它们的诞生,也象征着美国一美分硬币生产历史的终结。

从1792年《铸币法案》首次授权发行算起,一美分硬币在美国的流通时间长达233年,见证了美国历史的诸多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造成本与面值之间的失衡日益突出。在过去十年间,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铸造一枚价值一美分的硬币,成本已经接近四美分。这种“倒挂”现象,无疑是促使美国政府做出停产决定的核心因素。

尽管这些带有特殊标记的最后一批硬币被一些专家估价高达200万至500万美元,但在收藏界内部,对于其最终市场价值的看法并非完全一致。例如,费城地区的钱币学家、某钱币公司负责人理查德·韦弗就对高估价表示怀疑。他指出,美国财政部官员在展示这些硬币时,其徒手接触硬币的行为可能会对其品相造成损害。韦弗进一步解释说,铜币对汗水和皮肤油脂非常敏感,任何严肃的收藏家都会将这一点纳入考量。

韦弗还推测,由于这批硬币是出于仪式目的而铸造,并不会进入日常流通,其“人为制造稀有”的属性可能会降低其长期收藏价值。他认为,那些能够拍出天价的古董硬币,往往是历经百年、存世量稀少、且并非刻意为之的自然遗存。不过,美国官方已表示,这批珍贵的硬币将在晚些时候由政府进行拍卖,具体日期尚未公布。

成本效益考量:特朗普总统的决定与经济影响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2月就曾明确指出,停止一美分硬币的生产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他在一份声明中提到:“长期以来,美国铸造一美分硬币的成本,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两美分。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我已经指示美国财政部长停止生产新的硬币。”

这一决定的背后,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数据。根据美国铸币局的最新估计,停止一美分硬币的生产,预计每年可为政府节省大约56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即便在2024财年,一美分硬币的铸造量仍占美国铸币局流通硬币总产量(56.1亿枚)的57%。尽管数量庞大,但其低面值与高成本的矛盾,使得这种“国民硬币”的持续存在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停止生产,从国家经济层面来看,是一项务实的节支增效举措。

全球视野下的低面值硬币去留

实际上,美国停止铸造一美分硬币并非孤例,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曾面临类似的选择,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以及支付习惯演变的共同趋势。

国家/地区 低面值硬币类型 停产/退市年份 主要原因 替代方案/影响
加拿大 1加分硬币 2013年 生产成本高于面值,流通率低,加剧商家处理成本。 零售交易采用“五进位制”(nearest five cents),即现金交易四舍五入到最近的五分钱。
澳大利亚 1澳分、2澳分硬币 1992年 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生产成本高。 现金交易同样采用“五进位制”。
新西兰 10分、20分、50分硬币(缩小尺寸);1分、2分、5分硬币(停产) 1990年(1、2分);2006年(5分) 提升铸币效率,适应通胀。 1分、2分、5分停产后,交易四舍五入。
欧元区部分国家 1欧分、2欧分硬币 未强制停产,但部分国家(如芬兰、荷兰、爱尔兰、比利时)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生产成本高,流通效率低。 芬兰和荷兰等多国鼓励零售商在现金交易中将总价四舍五入到最近的五欧分。
英国 半便士(½便士) 1984年 通货膨胀,购买力微不足道。 无直接替代,更小面值硬币逐渐消失。

通过观察这些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淘汰低面值硬币通常会伴随着一套“四舍五入”的交易规则。例如,加拿大在2013年停产一分硬币后,现金交易普遍采用“五进位制”,即总金额以五分钱为单位进行四舍五入。这一举措在初期曾引发公众和商家的讨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并普遍认可其在提升交易效率、减少硬币处理成本方面的益处。

对于美国的商家和消费者而言,未来也可能面临类似的调整。虽然非现金支付日益普及,但对于仍依赖现金交易的零售业、服务业以及个人而言,如何处理那些总价并非五美分倍数的交易,将是一个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普遍推测,零售商可能会采取向最接近的五美分进行四舍五入的原则。从长远来看,这将促使美国社会进一步向无现金化支付模式迈进,与全球数字支付的浪潮保持同步。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与思考

美国一美分硬币的退场,不仅仅是其国内的一项货币政策调整,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此次停产事件,再次凸显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经济体,从物理货币向数字支付转型的加速趋势。对于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国卖家而言,这意味着在目标市场(如美国)推广和本地化支付解决方案时,需要更加重视信用卡、移动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等电子支付手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理解并适应不同市场的支付偏好,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交易摩擦的关键。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反观海外市场的支付发展路径,预判其未来走向。

其次,成本效益的理念渗透到商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美国政府停产一美分硬币,是基于其高昂的生产成本与微薄的面值之间的巨大落差。这一决策,反映了在经济运行中追求效率和成本优化的核心原则。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无论是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还是营销推广上,都应时刻审视各项成本支出,寻求更高效、更具可持续性的运营模式。例如,优化仓储布局以降低履约成本,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以提升投入产出比等,都是与这一理念相符的实践。

再者,市场适应性与策略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一美分硬币的消失,美国市场的现金交易规则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四舍五入到最近的五美分。这对于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的中国跨境卖家来说,可能需要考虑商品定价策略的微调。虽然单次交易的影响微乎其微,但长期累积可能影响消费者感知和交易便利性。此外,更深层次的适应性还包括对当地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实现本土化运营。

最后,全球化视野下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 一美分硬币的退市,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其他国家在应对通货膨胀、技术进步和消费习惯变化时,也可能采取类似的政策。中国跨境从业者应保持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货币变动、支付创新等方面的持续关注,将其作为评估市场风险、发现新机遇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前瞻性的洞察力,有助于企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做出更明智的战略决策。

总之,美国一美分硬币的停产,是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体而微的体现。对于置身于全球市场浪潮中的中国跨境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事件,更是一次审视全球经济演变、反思自身运营策略的良好契机。积极拥抱变化,提升适应能力,将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行稳致远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penny-stops-56m-save-xborder-pay-shift.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停止生产一美分硬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此举反映了全球支付方式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对包括中国跨境电商在内的全球经济参与者产生影响。中国跨境电商需关注支付演变、成本效益和市场适应性。
发布于 2025-11-15
查看人数 9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