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就业寒冬预警:巨头2026年EPS预期低20.9%!

在当前充满变数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求增长与韧性,是许多出海中国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那些业务根植于劳务密集型服务领域、与宏观就业环境紧密相关的企业而言,其经营状况往往能折射出更广泛的市场趋势。近期,北美一家知名的统一制服与设施服务供应商UniFirst公布了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其财报数据与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预判,为我们理解当前全球商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应对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视角。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UniFirst在2025年第三季度面临着营收同比下滑的压力。尽管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辛特罗斯(Steven Sintros)指出,公司在该季度的营收表现“略超预期”,但整体上仍然难以抵挡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带来的挑战。他坦言,一个较为疲软的就业环境以及客户企业员工着装人数的显著减少,是导致公司整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即使公司在提升客户留存率和新增账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内部的努力也难以完全抵消外部市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提醒我们,在进行市场评估时,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运营效率,更要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脉搏,尤其是就业与消费的动态变化。
具体来看,UniFirst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了6.144亿美元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尽管这一数字略高于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的6.079亿美元,显示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仍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但也揭示了市场整体增长动能的减弱。在盈利方面,根据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公司每股收益(EPS)达到2.23美元,同样超出了分析师预期的2.07美元。然而,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8807万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8818万美元,其利润率为14.3%。本季度的运营利润率为8.1%,与2024年同期持平,这说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却显得更为审慎。UniFirst在2025年第三季度提供了其2026财年的GAAP每股收益指引,中点值设定为6.78美元,这一数字比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低了20.9%。这一显著的预期差距,无疑是市场对公司业绩反应消极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意味着管理层对未来一年的盈利增长持保守态度,预计将面临持续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调整期。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规划长期发展时,要对市场预期保持清醒的认知,避免盲目乐观,并为潜在的波动做好充分准备。
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议中,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的分析师们就公司的未来展望提出了系列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及管理层的回应,进一步揭示了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应对策略的考量。
首先,来自美国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罗南·肯尼迪(Ronan Kennedy)关注了公司预计2.6%的有机增长前景。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辛特罗斯解释道,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效率的提升和客户留存率的改善。然而,他也承认,持续的就业市场逆风正在不断抵消这些内部努力带来的收益。这反映出,尽管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内部运营来激发增长潜力,但宏观经济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如就业市场的波动,往往会形成强大的外部阻力,限制了企业业绩的全面释放。
肯尼迪还进一步询问了利润前景,特别是销售、服务、数字化转型和关税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辛特罗斯详细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利润的压力,并指出它们将大致等量地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不过,他也强调,运营效率的提升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负面影响。这表明,面对多重成本压力,企业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持续的内部优化来寻求平衡点。特别是“通胀疲劳”的背景下,客户对价格上涨的敏感度提高,使得企业在成本传导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来自美国北岸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卡蒂克·梅塔(Kartik Mehta)则提出了关于当前投资何时能见效的问题。辛特罗斯坦承,公司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多数投资回报,预计将在2027年及以后才能够显现,而2026年可能只会带来增量性的改善。这一回应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企业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进行战略性、长期性投资是必要之举,但这些投资的效益并非立竿见影。对于计划进行数字化转型或供应链升级的中国跨境企业来说,这也警示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和资金储备,以支持这些长期项目的推进。
此外,来自美国威廉·布莱尔公司的分析师卢克·麦克法登(Luke McFadden)询问了当前关税背景下的定价环境。辛特罗斯再次提及了“通胀疲劳”以及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环境给成本传导带来的复杂性。当前正值2025年下半年,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特别是在关税和贸易协定方面的立场,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种“流动的贸易政策环境”使得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和管理供应链成本时,面临更多的变数和挑战。对于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中国跨境企业而言,密切关注和灵活适应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是确保经营稳定性的关键。
最后,来自美国贝尔德公司的分析师贾斯汀·豪克(Justin Hauke)寻求澄清,即销售和服务投资是否包含在700万美元的关键项目成本中。辛特罗斯明确表示,这笔费用仅与公司的企业资源规划(ERP)项目相关。他还强调,对销售和服务的投资旨在加速长期的营收增长,而非追求短期的盈利能力。这清晰地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一种是直接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ERP),其投入旨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种则是面向市场、旨在扩大份额和提升客户体验的投入,其价值在于长期市场竞争力的塑造。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在资源分配上,如何平衡基础性建设与市场拓展投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考量。
从UniFirst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经验教训。首先,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别是就业市场的景气度,对特定行业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中国跨境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必须将当地的经济周期、就业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作为重要的市场评估指标。其次,面对“通胀疲劳”和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定价策略,并有效控制内部成本,是决定其盈利能力的关键。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精益运营水平。再者,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升级是企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但其投资回报往往具有滞后性,需要企业具备战略耐心和长期主义的视角。
此外,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如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所带来的关税波动,对全球供应链和企业运营成本造成了持续影响。中国跨境企业在布局全球市场时,不仅要关注市场准入规则,更要对潜在的贸易摩擦和政策变化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风险预案,例如多元化采购、本地化生产或调整产品结构等。
总而言之,UniFirst所面临的挑战与采取的策略,并非个例,而是当下全球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特别是服务型和制造业企业所共同经历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成功不仅需要内部的精耕细作,更需要对外部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敏锐适应。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job-warning-giant-2026-eps-cut-20-9.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