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5%汽车关税生效!马自达墨西哥出口暴跌65%!

2025年,全球贸易格局持续演变,其中汽车行业无疑是焦点之一。美国与其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政策调整,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自2025年4月3日起,美国政府对所有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不仅重新定义了北美地区的贸易生态,也为全球其他市场带来了新的思考。特别是,墨西哥作为美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至美国的车辆贸易量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这些变化,正促使相关企业重新审视其生产布局、物流策略乃至市场定价机制。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墨西哥制造的汽车运往美国的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与第一季度相比,降幅达到了13%。这已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两位数下降,此前2025年第一季度也录得了15%的下降。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新的关税政策正在迅速产生效果,引发了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
从总量上看,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509,397辆汽车从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这创下了过去18个月以来的最低纪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八家主要的汽车进口商,包括日本的本田、马自达、日产、丰田,韩国的起亚汽车,以及美国的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在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总共减少了75,879辆汽车的进口量。这批企业通常代表了市场的主流趋势,它们的行动反映出行业对新关税环境的普遍适应策略。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数据折射出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在应对关税政策时的战略性调整。面对高达25%的额外成本,汽车制造商们正在权衡进口量与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力求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控制最终售价,以减少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冲击。这样的调整无疑会在多个经济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尤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影响显著。
尽管各方曾多次呼吁延缓或取消,但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的25%关税政策已于2025年4月3日全面生效。面对这一新的贸易环境,各大汽车制造商的进口策略发生了分化。在海外报告分析的八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中,只有本田和丰田在2025年第二季度增加了从墨西哥的进口量。而其余六家制造商均采取了削减进口的策略。
尤其是一些品牌,其进口量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显示出其正在积极调整市场布局和供应策略。以下是这些主要制造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从墨西哥进口量变化的具体情况:
| 制造商 | 季度进口量变化(百分比) |
|---|---|
| 马自达(日本) | -65% |
| Stellantis(美国) | -29% |
| 起亚(韩国) | -26% |
| 通用(美国) | -17% |
| 福特(美国) | -13% |
| 日产(日本) | -12% |
| 本田(日本) | +5% |
| 丰田(日本) | +3% |
进口量的减少,也导致2025年上半年美国市场上的汽车总库存量相比2024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普遍预计关税将导致价格上涨,新车和二手车市场在关税生效前保持了旺盛的销售势头,许多消费者选择在价格调整前完成购买,进一步促进了市场流通。
关税政策对汽车制造商的定价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由于每辆进口车都需额外承担25%的关税成本,制造商面临着巨大的批发价格控制压力。根据海外报告分析的运输清单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进口汽车的预关税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与第一季度持平。这表明制造商正在努力内部消化部分成本,以避免价格过快传导至终端市场。
在具体的品牌表现上,只有Stellantis(美国)在第二季度上调了价格,涨幅为14%。而本田(日本)和日产(日本)则逆势下调了价格,分别下降了10%和17%。其他制造商的价格则相对稳定。这反映出各品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成本结构及战略考量,采取了差异化的价格应对措施。
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制造商正以更严谨的态度来应对市场。他们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利润率较高的品牌和车型上,以优化整体盈利能力。此外,考虑到联邦政府为电动汽车提供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制造商也在有意识地削减电动汽车的库存量,以规避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汽车制造商进口量显著减少,且努力控制价格,这必然会对经销商、汽车维修服务商、钢铁生产商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已然面临诸多挑战,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引发的生产中断,到随后的通货膨胀压力,再到关键矿物贸易摩擦,这些都对汽车生产至关重要。
当前关税的实施,无疑是供应链上又一个不确定因素。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密切关注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调整,及时评估自身产能和订单需求。钢铁、塑料等原材料行业,也将面临汽车行业需求波动带来的挑战。经销商则需要适应更少的车辆供应,并在库存管理和销售策略上做出调整。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都必须提升自身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盈利能力。
有行业专家指出,经过连续两个季度进口量的急剧下滑,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相比2024年已变得更为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维持甚至争夺市场份额,适应新的贸易常态。
整体来看,自2025年初以来,美国制造商从墨西哥的进口量下降了22%,而日本和韩国制造商的进口量则下降了整整30%。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趋势:新车总库存量普遍下降,而关税政策正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汽车制造商们似乎正在积极探索并采纳新的战略,以适应这个由关税驱动的全新贸易时代。
从中国跨境行业的视角来看,美国汽车市场的这些动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意味着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其他市场。墨西哥作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汽车产业的波动,不仅影响北美市场,也可能间接影响到与中国有供应链往来的相关企业。
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贸易和制造业企业而言,这启示我们,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需更加重视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风险。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评估、以及对目标市场政策环境的持续监测,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关乎成本效益,更关乎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持续变化,汽车行业可能会见证更多区域化和本土化的趋势。制造商或将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足迹,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和规避潜在的关税壁垒。这可能促使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新材料的应用加速发展,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消费者行为也将随之演变,对产品价格敏感度更高,对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也可能提升。
因此,国内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汽车零部件、物流、跨境贸易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应持续关注此类国际贸易动态。理解并预判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竞争优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25-tariff-hits-mexico-mazda-down-65.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