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重压!巨头塔吉特营收暴跌2.8%,工厂直发求生!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即便是零售巨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压力,企业如何破局,在逆境中寻求生机?新媒网跨境获悉,最近,美国零售业巨头塔吉特(Target)公司,正悄然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物流模式变革。他们正在测试一种全新的供应链方式:商品直接从工厂发货给消费者。此举旨在大幅削减运营成本,并以此拓宽低价商品的种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优势。
这场变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塔吉特应对当前困境的积极探索。长久以来,塔吉特的商品通常遵循着一套传统的物流流程:先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处采购,运送至美国本土的仓库进行暂存,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仓库发出,最终送达顾客手中。这套模式在过去运转良好,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固有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逐渐显现,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自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开始加征进口关税以来,塔吉特的采购成本便一路飙升,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据塔吉特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康奈尔(Brian Cornell)透露,即便在关税政策调整之后,塔吉特仍有大约30%的订单商品对中国进口存在高度依赖。面对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布莱恩·康奈尔此前曾公开表示,部分商品的价格恐怕将不得不面临上涨。
然而,涨价对于塔吉特而言,显然并非长久之计,甚至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当下美国消费者普遍收紧钱包、调整消费结构的大背景下,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特别是塔吉特的核心商品品类中,涵盖了大量玩具、服装、家居用品等非必需品。当经济压力增大时,这些往往是消费者最先考虑削减开支的部分。另一方面,塔吉特近期还因其内部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政策(DEI)的调整,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抵制情绪,使得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遭受了不小的冲击,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市场上的被动局面。
此外,在低价商品市场,塔吉特还面临着四面八方的激烈竞争。放眼美国本土,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低价策略上拥有先天优势。而近年来,来自海外的新兴电商平台,例如中国的Temu和Shein,更是以其极致的性价比和高效的供应链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给传统零售商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塔吉特若想继续以低价吸引并留住顾客,同时又必须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亮眼表现,唯一的出路便是从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塔吉特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财报显示,该季度塔吉特营收为238.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8%,不仅未能实现增长,甚至比分析师的预期低了近5亿美元。与此同时,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8%,客流量也出现了5.7%的下滑,店内和线上交易量下降了2.4%,甚至单笔交易的客户消费金额也下降了1.4%。基于这份不尽如人意的业绩表现,塔吉特已经下调了本财年的预期,从原先预测的1%增长改为个位数下降。
不难看出,当前的塔吉特公司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业绩数据的持续下滑以及外部环境的重重压力,都在迫使塔吉特加快其调整和转型的步伐。无论是这次工厂直邮模式的新尝试最终结果如何,对于深陷困境的塔吉特而言,每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变革都值得一试。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折射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零售业在应对供应链挑战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时的普遍困境与破局之道。
破解关税困局,零售巨头共寻出路
其实,为业绩焦虑不安的又岂止塔吉特一家。毕竟,美国加征的进口关税,对整个进口零售行业而言,都是一场普遍的冲击。即便是再大的零售巨头,也难以完全避免其带来的影响。
同样作为全渠道零售巨头,美国沃尔玛公司虽然尚未遭遇像塔吉特那样显著的业绩大幅下滑,但其境况也同样不容乐观。截至今年5月2日的三个月里,沃尔玛总收入达到16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市场预期。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沃尔玛首次出现季度营收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的局面,这对于一家长期保持稳健增长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
在随后召开的财报会议上,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大卫·雷尼(John David Rainey)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他表示,沃尔玛的部分零售商品价格,很可能将在5月底至6月初出现上涨。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部分关税已经有所下调,但整体水平依然过高,超出了任何供应商的承受范围,也超出了任何零售商的承受范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关税成本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跟踪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至5月期间,沃尔玛确实有不少商品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涨价。例如,一款备受儿童喜爱的霸王龙玩具,价格从39.92美元上涨至55美元,涨幅接近38%。而另一款左手渔线轮的价格则从57.37美元飙升至83.26美元,涨幅高达45%。这些具体事例,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关税成本最终是如何传导到商品价格,从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面对不断上涨的关税成本,美国亚马逊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今年4月,正值高关税政策对市场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一些亚马逊的顶级卖家透露,亚马逊方面正主动与他们保持沟通,深入了解当前的市场动向,并询问他们应对关税压力的具体策略,例如是否会因为关税调整而重构供应链,或者对商品价格进行相应调整。这种与商家共同面对挑战的态度,体现了平台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上的努力。
此外,当时曾有外媒爆料称,亚马逊正在考虑在商品价格旁边直接显示因关税而产生的成本。亚马逊此举的逻辑在于,直接涨价可能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但如果能够清晰地告知消费者价格上涨是受关税影响,或许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谅解。然而,这一计划很快就遭到了美国白宫的强烈抨击。白宫方面可能认为此举会将关税问题过度公开化,并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市场恐慌或公众争议。最终,亚马逊的这一计划也因此无法落地实施。
由此可见,即便是拥有强大市场地位的零售巨头们,在关税带来的冲击面前,也同样感到力不从心。而对于其他规模较小的零售公司而言,这种影响更是难以承受。
例如,新媒网跨境认为,最近,美国玩具巨头孩之宝公司(Hasbro)宣布裁员3%,这正是其应对成本上升和市场压力的一项举措。众所周知,孩之宝和大多数美国玩具品牌一样,都对中国供应商有着较强的生产依赖。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了其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利润和就业。此外,美国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也已提高了部分商品价格,以应对成本压力。而像美国休闲服装品牌Abercrombie & Fitch以及美国连锁百货梅西(Macy's)等知名企业,也纷纷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这都直接反映出关税政策对企业经营的深远影响。
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型零售巨头,还是特定垂类领域的企业,关税的上涨都给这些公司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对企业而言,这些影响不仅难以避免,也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或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各地的企业都需要持续做出调整和创新,以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外部影响,不断提升自身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ariffs-squeeze-target-q1-down-2.8%-direct-ship.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