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狂吸千万用户!斯莫格日更1.6新品,秘诀是“用户白日梦”!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点特别的,聊聊一家咱们中国的品牌,它是怎么从用户的小需求里,一步步走出一条国际范儿的创新之路。说起来,这家公司叫乐其创新,旗下有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是咱们搞摄影、玩创作的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斯莫格(SmallRig)。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斯莫格主要服务全球的摄影师和内容创作者,他们不只是卖配件,更像是影像创作的“神助攻”,为咱们的主机设备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让大家伙儿的创作更自由、更顺手。这个品牌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11个年头。这11年来,他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又积累了哪些独门秘籍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
在乐其斯莫格的发展历程里,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那就是“用户第一”。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它背后藏着不少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故事,这个理念才扎扎实实地融入到他们的基因里,一直践行到今天,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引领着他们向前走。想想看,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解决用户那些“定制化”的特殊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每个人的需求看上去千差万别,但仔细一琢磨,很多个性化需求背后,其实隐藏着共同的、可批量满足的痛点。
市场上有不少产品,咱们可以称之为“半成品”——它们能满足一部分需求,但离“完美”总差那么一口气。斯莫格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通过深入的“场景化创新”,把这些“半成品”拼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获得全场景的、一步到位的优质体验。这种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劲头,正是他们“用户第一”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经过11年的深耕细作,乐其斯莫格在今年3月还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品牌升级。现在,他们的整体产品战略非常清晰:以相机和手机这两种影像创作的主流设备为核心,为全球众多主机品牌提供全方位的配件与解决方案。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演进,他们的业务场景也随之拓展,比如,咱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的灯光系统、电源系统,也成了他们产品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厉害的是,他们还针对时下最火热的“直播间场景”,提供了一整套的专业解决方案,让直播间的搭建和使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这十几年摸爬滚打下来,乐其斯莫格可真是积累了不少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全球用户群体已经超过了1000万,业务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SKU(库存量单位)更是高达约700个!让人惊叹的是,他们的产品更新速度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平均下来,每天大约有1.6个新品面世。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如此高效率的呢?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回归到了原点: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在他们内部,有两套并行不悖的开发模式:一套是他们团队自身对市场和趋势的敏锐洞察,另一套,也是更关键的一套,就是直接来源于用户需求的收集与深入分析。为了把用户需求这根弦绷紧,他们专门搭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用户需求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就像一个高效的枢纽,能够把全球用户的反馈、建议、甚至是“抱怨”都汇集到一起。通过精密的运营机制,产品团队和市场团队能够紧密协同,共同管理和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用户们反馈过来的需求,其实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现有产品的“痛点”反馈,比如哪里不够好用,哪里可以改进;第二类是随着新场景出现而萌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用户在特定创作环境下,希望有更趁手的工具;第三类则是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并传递给他们的市场竞争动态信息。这些啊,都是用户发出的宝贵声音,他们对每一条用户反馈都非常重视,简直是“如获至宝”。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究竟是怎么把这些声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套内部需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之外,斯莫格还非常重视和用户进行线下的深度沟通。比如说,他们会定期举办“用户共创团”活动,邀请忠实用户、资深摄影师和内容创作者来到公司。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探讨影像套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聊聊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也一起展望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在这种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中,斯莫格的团队成员会非常坦诚地和用户分享他们的思考,更棒的是,他们还会和用户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让用户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品牌发展的一部分,也让产品研发有了更精准的靶向。
在产品研发和品牌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坚持着一套“秘籍”,这套“秘籍”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可着实充满了挑战。今天,我也借着这个机会,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们常常会从三个基本问题出发:用户是谁?他们为什么会购买咱们的产品?以及,他们购买的到底是什么?这是第一层思考。接着,我们会更进一步,关注第二类问题:用户是怎么知道咱们产品的?咱们的产品哪些方面真正吸引了他们?还有,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以及他们在哪里使用这些产品?这六个问题,基本上勾勒出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基本关系。
但从去年开始,斯莫格发现,仅仅这六个问题,似乎还不够全面,还需要再加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的加入,成为了他们品牌升级焕新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个关键问题就是:咱们的产品,在用户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可是一个大大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注产品的功能性,更是深入到了产品与用户情感、习惯、甚至人生追求的连接点。斯莫格正是在不断与用户深入交流,以及对行业市场进行细致洞察的过程中,找到了产品创新的真正方向,也发现了更多场景延伸的广阔机会。这种对用户更深层需求的挖掘,正是他们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他们整体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有两套非常具有特色的开发模式,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伙儿好好分享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把“用户第一”落到实处的。
Co-Design:让专业用户成为产品经理的“眼睛”
第一种模式叫做“Co-Design”,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共创设计”。想想看,斯莫格服务的用户,很多都是专业的摄影师和内容创作者,他们每天泡在创作一线,对设备的了解、对场景的把握,那可真是“门儿清”。有些时候啊,咱们的产品经理在某些细分场景下的专业程度,可能还真不如这些用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莫格很早就启动了一套开放的产品洞察和定义机制,也就是这个“Co-Design”。他们会邀请这些专业的“老司机”们,直接参与到产品的早期设计和概念定义中来。这样一来,用户成了产品的“联合设计师”,把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经验直接带入到研发流程中。这种做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了产品定义出现偏差、甚至方向性错误的风险。毕竟,用户就是最好的“试金石”,他们说好,那才是真的好。
DreamRig:把用户的“白日梦”变成现实
第二种模式,听起来就充满梦想色彩,叫做“DreamRig”。这是一种更偏向品牌建设的业务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用户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产品”变成现实。
在摄影这个圈子里,许多摄影师在进行个性化创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脑子里有一个特别棒的辅助工具的想法,觉得有了它,创作就能更顺手,但市面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产品卖。而且,这些工具往往非常小众,摄影师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设计和制作。那这种矛盾,该如何化解呢?斯莫格选择了站出来,他们来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难题。
这些“DreamRig”项目啊,通常都是用户主动找上门来,兴冲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连图纸都准备好了!斯莫格的团队接到这样的需求,会经过内部评估,如果觉得技术上可以实现,而且确实能为用户带来价值,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力量,从打样到最终生产,一步步地帮助用户把脑海中的想法和图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服务,斯莫格都是免费提供的!他们把这项业务,定义为一种长期的品牌投资,这正是他们践行“用户第一”价值观最具体、也最感人的体现。
这些“梦想成真”的案例可不少,每一个都充满了故事感。比如,前几年网络上特别火的何同学,他复刻的那台充满未来感的“明快打字机”,背后就有斯莫格的鼎力相助。还有美国的著名视频博主Brandon Li(布兰登·李),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内容创作者,在社媒平台上拥有百万级的粉丝,斯莫格就曾与他合作,共同创作出了多款针对手机影像的专业套件产品。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还曾专门为一位名叫Steven(史蒂文)的残障摄影师,设计了一款能够单手进行拍摄的辅助设备,让他也能更自由地享受摄影的乐趣。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让我觉得,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就应该做这些回馈用户、温暖人心的事。正是在不断与用户沟通、共同创造的过程中,斯莫格才找到了无数创新的机会,也洞察到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乐其斯莫格的全球用户群体非常庞大,而且复杂多样,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以及不同的专业水平。为了能更精准地了解这些形形色色的用户,他们一直在持续优化用户画像的构建。他们通过对9大人群和8大场景进行交叉分析,深入洞察用户的“三观”,也就是产品观、消费观和生活观。产品观,自然是和产品的开发与迭代息息相关;消费观,则直接影响着用户的购买选择和决策;而生活观,则是搭建品牌与用户之间情感连接、进行更深层次沟通的关键。
新媒网跨境认为,正是基于对用户“三观”的深刻理解,斯莫格才能够有底气地进行品牌升级焕新。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做好产品的沟通,更要努力在消费端和生活端,与用户进行全面的品牌沟通,力求同时满足用户理性(左脑)和感性(右脑)的需求。这种全方位的触达,让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成了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伙儿分享一下斯莫格的愿景。有人说,愿景是大公司才需要有的东西,但我觉得,即便是一个创业公司,也应该有自己的愿景,而且,有了清晰的愿景,公司才能走得更远,更有方向。
斯莫格的愿景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创作的梦想!他们的使命是:突破影像边界,让拍摄更自由!而他们的价值主张,更是掷地有声的“Free Your Dream”!因为无论是做营销的创新设计,还是用户使用他们的工具进行创作,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希望能为所有创作者打造一个自由无拘束的环境,让大家尽情享受创作的乐趣。这种理念,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燃?
他们最近在拉斯维加斯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专业展会,叫做NAB Show(美国广播电视设备展)。在这个展会上,斯莫格不仅仅做了常规的展位创新设计,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他们还邀请了四位在国际社媒平台上拥有百万级粉丝的全球知名红人来到现场,共同发布了他们的联名产品!整个展位现场人头攒动,气氛非常热烈,彰显着斯莫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说到这次展会上的联名产品,第一个是他们在专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V口电池。与市面上传统的V口电池相比,这款与红人联名设计的新款V口电池,在外观上做了非常大的创新,不仅体积更加小巧,设计感也大大提升,颜值爆表。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增加了扩展的丰富性,拥有多个接口,能够满足摄影、办公,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多种充电需求。这真是他们在设计层面打破了传统边界,在产品端实现创新突破的一个典型案例。
第二个联名产品,是与全球知名的影像配件品牌Potata Jet合作开发的一款“一键全开液压三脚架套件”。这款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是首创!它的核心亮点,就是能够实现非常快速的支撑效果,无论是在平坦的地面,还是在崎岖不平的野外环境,都能迅速架设,为摄影师提供稳定的支撑。在NAB展会现场,Potata Jet的代表也亲自为这款产品站台代言,向大家展示了它无与伦比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真正的创新,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功能本身。只要咱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挖掘,在任何地方,任何环节,都能找到创新的火花!
品牌建设,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它是一场彻底的“长期主义”实践。而长期主义最核心的前提,就是你得能持续地为用户、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讲,产品是创造价值的那个“原点”,它是实实在在的载体;而品牌呢,则承担着“建立价值”的重任,它负责把产品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内涵传递出去。
所以,品牌和产品的整合,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融合体。这意味着从品牌资产的管理,到品牌主张的提炼,再到视觉识别系统(VI)和产品识别系统(PI)的设计,方方面面都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三点做好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传递价值”。这里的“传递”,可不仅仅是咱们常说的市场传播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交付”,它包含了服务、售后,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体验。
新媒网跨境获悉,真正的品牌建设,其实就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再到有形”的循环过程。先是通过有形的产品承载价值,然后通过品牌故事和沟通,将这种价值转化为用户心中的无形认知和情感连接,最终,这种无形的认知又会反过来,体现在用户对产品的再次选择和口碑传播上,形成新的有形价值。这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投入,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无论是做品牌,做产品,还是做品牌沟通,本质上,咱们都是在传播美好,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
谢谢大家!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