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跨境人汇率资金警报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其经济政策动向始终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对中国的跨境贸易与投资环境更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利率决策,不仅关乎美国本土的经济冷暖,更如同全球资金流动的一根指挥棒,影响着汇率、大宗商品价格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购买力。作为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一员,我们深知这些宏观经济信号对于企业规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最新表态,是每一位跨境从业者案头必备的功课。
就在2025年10月底,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对外媒表示,关于市场普遍预期中的12月降息,投资者不应抱有过高的期待。这一表态迅速冷却了此前市场对年底降息的强烈预测。尽管美联储已于2025年10月29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至4%,但鲍威尔的讲话清楚地表明,未来的政策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决策层仍在谨慎观望。
鲍威尔主席的谨慎态度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美国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首先,通胀问题依然顽固。尽管2025年年初的通胀数据有所缓解,但整体物价水平依然偏高,远未达到美联储设定的长期目标。这意味着,尽管美联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但物价上涨的压力并未完全消除,这让决策者在放松货币政策时不得不三思。
其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放缓迹象。在过去几年,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强劲,一度是经济复苏的亮点。然而,到了2025年,一些关键指标显示,劳动力需求开始降温,企业招聘放缓,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裁员潮。虽然劳动力市场降温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但如果放缓过快,也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甚至有陷入衰退的风险。这使得美联储在平衡“控制通胀”和“保持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时,面临更大的考验。
更不容忽视的是,美国政府的停摆状况对美联储的决策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当政府停摆时,许多关键的经济数据,如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可能会延迟发布或缺失。鲍威尔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在雾中驾车”,缺乏准确、及时的经济数据,使得美联储难以全面评估经济现状,从而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正如鲍威尔所说:“如果你在雾中开车,你会怎么做?你会放慢速度。”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强调,恰恰反映了美联储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务实与审慎。
鲍威尔还透露,在10月份的美联储两日会议之后,关于12月会议如何行动,投票成员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分歧。他表示:“当我们的两个目标之间存在张力时,委员会内部会有非常强烈的不同意见。”他进一步强调:“在12月会议上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并非是板上钉钉的事。远非如此。”他补充说:“对委员会的一些成员而言,现在也许是时候退一步,看看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真正的下行风险。”这种内部意见的多样性,凸显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未来的政策路径可能更具弹性,而非僵化不变。
美联储主席的言论,如同给市场预期泼了一盆冷水。在此之前,期货市场曾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12月9日至12月10日的会议后降息,这一预期一度非常强烈。然而,鲍威尔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市场情绪迅速转向,截至10月最后一个周三晚间,期货市场预测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这表明,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走向的理解,正在从降息的“确定性”转向“不确定性”。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他们也相应地调整了对年底降息的预测。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英国)指出,与2025年年初相比,当前的通胀威胁似乎有所减弱。他表示:“我们预计12月会降息,尽管我们保持适度乐观的前景,但认为明年(2026年)至少还需要两次降息,并且美元进一步走弱,才能为经济增长创造所需的基础。”奈特利的观点反映了部分经济学家对降息仍抱有希望,但前提是通胀得到进一步控制,且经济数据能提供更清晰的指引。这种谨慎的乐观态度,也为我们理解未来政策走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从中国跨境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尤其是其降息预期的调整,将对我们日常的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汇率波动。如果美联储未来维持较高利率或降息步伐缓慢,美元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相对强势。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或至少难以大幅升值。对于进口企业而言,美元走强会提高以美元计价的商品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利润空间。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虽然人民币贬值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商品竞争力,但如果上游原材料多以美元结算,成本优势可能会被部分抵消。因此,跨境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例如通过远期结售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资金成本和跨境融资。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是全球融资成本的重要参考。如果美国利率维持在高位,全球范围内的美元资金成本也会随之上升。对于那些需要以美元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海外投资或融资的中国跨境企业来说,这会直接增加其借贷成本。企业在进行海外扩张或项目投资时,需要重新评估其财务模型,考虑更高的融资成本可能带来的影响。此外,高利率环境也可能吸引部分国际资本流向美国,从而对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本流动造成一定影响。
再者是全球市场需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中国商品的出口需求。如果美联储因通胀顽固或经济放缓而不得不采取更谨慎的货币政策,这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消费者支出减弱的情况。这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各类商品的需求量。跨境电商卖家、传统出口贸易商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经济数据,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消费市场变化。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也值得关注。美联储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能通过供应链传导。如果美国经济承压,其对全球供应链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部分订单波动或支付周期拉长。同时,高利率环境也可能增加供应链各环节的运营成本,例如库存融资成本、运输保险成本等,这些都将最终体现在商品的终端价格上。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应保持务实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首先,要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能力,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基于事实做出判断。其次,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汇率、利率和市场需求方面的风险对冲策略。最后,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走向,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美联储的决策仍将是全球经济的焦点。通胀的走势、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政府数据的及时性,都将是影响其政策选择的关键因素。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活的策略和稳健的经营,将是中国跨境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powell-dec-cut-not-done-deal-aler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