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后惊现“0单”!韩平台狂跌,Temu逆势猛涨!
忙碌了一整个旺季,电商行业的卖家朋友们想必都经历了一番“硬仗”。从国内的“双十一”到大洋彼岸的“黑色星期五”,再到年末的各种促销活动,每一个节点都像是擂响了战鼓,让商家们卯足了劲儿,消费者也跟着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然而,就像潮汐有涨有落,当旺季的热浪逐渐消退,市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这不,一些卖家朋友们最近可能正经历着一种独特的“旺季综合症”——看着逐渐回落的销量数据,心里难免有些空落落的。
新媒网跨境获悉,就在这股“旺季综合症”悄然来袭之际,韩国的电商市场率先显现出了几分“萧条”的迹象。根据一份对韩国零售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的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进入2024年12月后,韩国多家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访问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11 Street”平台,它的用户访问量环比下滑了17.2%,用户数量也降至736万人,这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商平台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即便在整体趋冷的市场环境中,总有一些平台能够逆势而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份数据统计中,“Coupang”和“Temu”两大平台就成了唯二实现用户数量增长的“优等生”。作为韩国本土电商巨头,“Coupang”的表现依旧稳健,用户数量环比增长了1.2%,以高达3260万的用户规模稳坐榜首,这充分显示了其在韩国市场的深厚根基和用户忠诚度。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黑马”则是“Temu”,它的增长幅度更是惊人,环比激增10.9%,用户数量一跃达到899万。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与“Temu”在年末积极举办的各项兑现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以其独特的吸引力,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和钱包。
对于这种“一降一升”的市场现象,业内人士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分析指出,每年的11月份,正是全球电商促销活动最为集中的时期,无论是我们熟悉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还是在西方国家备受瞩目的“黑色星期五”,都如同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无数消费者投入到购物的热潮之中。在这些强劲促销的带动下,许多国内外的零售商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广各类活动,自然而然地,各大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也会在短时间内迎来大幅增长。然而,当11月的狂欢落幕,进入12月份,用户访问量出现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韩国消费者在圣诞节和年终假期期间的购物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旺盛,或者说,他们已经提前在11月份满足了自己的大部分购物欲望。
回想起来,11月对于全球电商平台而言,确实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黄金时期。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双十一”和“黑五”大促,不少电商平台也会将自家年度的招牌大促活动,不约而同地定档在11月。以韩国的“11 Street”为例,去年的11月1日至11日期间,该平台就隆重举办了其年度规模最大的购物盛会——“2024 Grand Eleventh Day”。这项活动自2008年创办以来,“11 Street”就一直坚持每年举办,它不仅仅是一场促销,更成为了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约定俗成的年度购物节,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
同样地,韩国另一大电商平台“Gmarket”的年度大促也习惯性地安排在11月上旬。在去年11月1日至10日期间,“Gmarket”成功举办了名为“Big Smile Day”的年度大促活动,并以“全网最低价”这样极具吸引力的口号,向消费者传递出满满的诚意。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属的新世界集团更是对“双十一”这一全球性购物节寄予了厚望,精心策划并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Seok Day”活动,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所以,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国电商市场的“旺季”效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中上旬。在这个时间段内,平台商家铆足了劲儿促销,消费者也怀揣着“囤货”或“尝鲜”的心情,积极参与。因此,当12月份到来,这些平台的流量和人气出现自然回落,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毕竟,消费者在经过一轮集中且高强度的消费之后,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口气”,让购物的激情稍微冷却一下。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事实上,这种“旺季过后销量骤降”的萧条气氛并非韩国市场所独有。它就像一道普遍的商业规律,在全球其他主要的电商市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大促期间有多么热闹,大促结束后就可能有多么“寂寥”。许多跨境电商的亚马逊卖家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他们坦言,自家的店铺在“黑色星期五”大促期间,销售额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飙升,订单量也是源源不断。然而,随着大促的落幕,销量便开始逐渐下滑,等到临近圣诞节时,每天的订单量甚至只剩下寥寥几单,这种前后的巨大对比,简直可以用“暴跌”来形容。更有一些卖家朋友,面对每日更新的销售数据,无奈地表示:“今天直接是0单。”这种从天堂到凡间的落差,虽然在心里早已有所预期,但当它真正来临时,那种始料未及的冲击感,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承受。
这种市场趋势,在一些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数据中也能得到印证。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的“TikTok Shop”为例,特别是它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根据一份权威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TikTok Shop”美区电商的销售额达到了11.6亿美元。虽然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与前一个月相比,销售额还是出现了小幅下降,环比下降了1%。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12月从月初到月末的销售额趋势,就会发现,整个平台的销售额呈现出一种逐步下滑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在经历“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等大促的集中消费后,进入了短暂的“消费倦怠期”。
深入分析“TikTok Shop”美区12月份各品类的表现,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消费偏好变化。其中,运动与户外品类的表现尤为亮眼,销售额环比逆势增长了9%。这或许与年末将至,人们开始规划圣诞假期出游,或是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做准备有关。户外装备、运动服饰等需求自然随之增加。而与此同时,一些在平时备受追捧的热门类目,如保健品、美妆个护、女装与女士内衣等,则表现得相对滞后。它们的销售额环比分别下降了17%、5%和4%。新媒网跨境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在圣诞节这样的西方传统节日里,人们更倾向于计划出门游玩、享受假期,而不是专注于购买服饰和美妆产品。毕竟,在准备出行时,人们往往会优先考虑出行装备和旅行必需品,而衣服和妆容的决定,或许会相对靠后一些,或者在11月的大促中已经满足了大部分需求。
总而言之,旺季过后销量出现下跌,这在电商行业基本上属于一种正常且常见的市场现象。就像我们国家常说的“小年大节”,消费者在经历了购物节的激情释放之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回血”,恢复自己的消费能力。因此,作为电商卖家,面对眼前的销量回落,其实也无需过于焦虑,更不必因此而灰心丧气。短暂的“淡季”并非低谷,反而是一个积蓄力量、谋划未来的宝贵时期。
我们新媒网跨境认为,与其沉浸在“旺季综合症”的低落情绪中,不如把这段看似平静的时期,视为一个重新审视自身、提升能力的“充电期”。这段时间恰好可以用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下一次的爆单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要多花时间研究选品信息,深入挖掘市场消费的新趋势。电商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喜好也总是在不断迭代。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趋势观察、消费者行为研究等多种方式,去发现那些潜在的“爆款”商品,了解新的消费热点。比如,健康环保类的产品是否更受欢迎?智能家居用品有没有新的增长点?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否抓住特定消费群体?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发掘那些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
其次,要借淡季之机,优化店铺运营和客户服务。旺季时,我们往往忙于处理海量订单,很多细节可能顾不上。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就可以认真审视自己的店铺页面、商品详情、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查漏补缺,精益求精。比如,可以更新更具吸引力的商品图片和视频,撰写更详细准确的产品描述;可以优化物流渠道,提升配送效率;还可以开展一些客户回访或满意度调查,收集反馈,改善服务质量,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和复购率。
再者,这也是一个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好时机。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的力量不容小觑。我们可以利用淡季来沉淀品牌文化,通过内容营销、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故事。例如,发布一些与产品相关的实用知识、生活技巧,或者举办一些线上互动活动,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当消费者对品牌有了更深的认知和认同,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自然也会提升。
最后,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淡季是最好的学习期。可以组织团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最新的电商营销策略、数据分析工具、跨境贸易政策等。作为卖家自身,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参加行业交流会,拓宽人脉,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充实自己,为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知识储备。
所以,朋友们,不必为一时的销量波动而过度焦虑。电商行业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与变化。每一次淡季,都是为了下一次旺季的到来积蓄力量。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用智慧和汗水去耕耘,用心去感受市场脉搏,以奋斗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就一定能够稳步前行,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