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重拳出击!希音被查,最高罚6%年营收,小包增2欧!
当前,中国品牌正以锐不可当之势,阔步走向世界舞台,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魅力展现给全球消费者。然而,伴随“出海”浪潮而来的,是各国市场复杂多样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希音(Shein)在欧洲市场遭遇的合规挑战,就为所有志在全球市场大展拳脚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2025年5月26日,欧盟委员会联合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荷兰等欧盟成员国的消费者保护机构,通过消费者保护合作网络(CPC)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他们指出,希音的经营行为在多个方面涉嫌违反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而是欧盟对大型在线平台监管趋严的一个缩影。
这些被指出的问题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虚假折扣”现象。消费者保护机构发现,希音在促销时所显示的折扣价格,未能准确反映商品之前的实际价格,这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的判断。此外,还有一些“促销施压”的手段,比如设置人工倒计时,迫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下单,这容易让消费者在缺乏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冲动消费。
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希音也被指出存在不足。例如,关于退换货权利的信息缺失或表述模糊,让消费者难以清晰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产品标签方面也出现误导,一些本应是法律强制要求的产品特性,却被包装成特殊卖点进行宣传,这显然不够坦诚。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环保可持续性方面的宣传可能存在不实之处,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也可能影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消费者反映难以找到透明的联系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难以进行有效投诉或寻求帮助。这些都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经营中,保障消费者权益是构建信任的基石。
新媒网跨境获悉,欧盟对于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日益完善。自2024年4月26日起,希音被欧盟指定为《数字服务法》(DSA)项下规定的超大型在线平台(VLOP)。这意味着,作为VLOP,希音必须承担起最为严格的义务,尤其是在平台运营风险评估与降低方面。这些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对平台上可能存在的非法内容和商品进行有效识别与打击;提高推荐系统的透明度,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商品和内容的推荐逻辑;以及采取切实措施,降低与消费者保护、公共健康和用户福祉相关的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欧盟委员会自2025年2月以来,就已经开始对希音展开调查,怀疑其在打击不符合欧盟标准的商品销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表明欧盟的监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关注和评估。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在今年5月20日提出了一项新的议案:对目前免税进入欧洲市场的小额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费用。此举一旦落地,无疑将直接影响包括希音、拼多多旗下Temu等在内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这不仅会增加运营成本,也可能影响商品价格竞争力,促使平台重新审视其物流和销售策略。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希音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希音在发给外媒的声明中表示,他们正在“与各国消费者保护机构和欧盟委员会积极合作”,以证明其“致力于遵守欧盟法律法规”的立场。希音补充说,他们“始终致力于回应各方关注,优先保障欧洲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购物体验,确保其安全、可信且令人满意”。这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挑战时的积极姿态和解决问题的诚意。
欧盟的消费者保护体系堪称全球最严苛之一,其基石是《消费者权利指令》(2011/83/EU)和《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2005/29/EC)。这些指令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障网络。根据规定,所有在欧盟销售的企业,都必须清晰标注商品的真实价格、成分及原产地,并严禁任何形式的误导性宣传。针对跨境电商,特别是大型平台,欧盟通过《数字服务法》(DSA)增设了特殊条款,要求这些平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算法透明度,并且对于违规行为,最高可处以企业全球年营业额6%的巨额罚款。这无疑是对企业合规运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已于2024年12月生效,取代了旧有的指令。这项法规要求企业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进行风险评估,尤其对在线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如果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不仅可能面临强制下架,甚至会被强制召回,这无疑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最高要求,也是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此次欧盟对希音的调查以及可能采取的处罚措施,对于所有胸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都犹如一面明镜,清晰地映照出跨境电商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重重风险与挑战。
首先,是法律风险不容小觑。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企业若不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极有可能遭受巨额罚款、被迫整改,甚至被禁止在当地销售等严厉处罚。这无疑将对其在当地市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合规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门票,更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其次,声誉风险如影随形。一旦企业被指控违反消费者保护法,其品牌形象和声誉将在瞬间遭受重创,消费者的信任度会大幅下降,进而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急剧下滑。即使企业最终被证明不存在违规行为,调查过程本身所引发的负面舆论,也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难以磨灭的损害。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当下,品牌信誉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再者,市场竞争风险也愈发凸显。以希音为例,面对欧盟的严格监管,为满足合规要求,希音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改进网站设计、完善产品信息标注、加强客服团队建设等。这无疑会增加运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可能使希音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原有优势逐渐削弱,从而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合规成本正逐渐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行业层面而言,此次事件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它提醒着其他志在全球舞台上有所作为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差异和潜在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高度重视并加强自身的合规意识和能力建设。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要将合法合规经营作为首要前提,深入研究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行为而遭受沉重打击。
新媒网跨境认为,此次事件也促使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反思和加强自我监管。平台应完善规则和机制,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在公平、透明、合规的环境下运营。这不仅能保护消费者权益,更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行业生态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只有这样,中国品牌才能在全球赢得更多信任和尊重,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出海”目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