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雷!10月1日,税务总局封死跨境“买单”路,责任自负!
跨境出口,是咱们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桥梁。这些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商家,都感受到了全球贸易的巨大潜力。然而,随着行业蓬勃发展,规范化、合法合规经营也成了重中之重。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了一项重磅新规,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做跨境出口的中国商家,可以说是给整个行业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新媒网跨境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项《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这份公告对企业所得税的预缴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第七条的明确规定:以后凡是以代理形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在进行预缴申报的时候,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详细的出口金额情况。这里面提到的“实际委托出口方”,可不是随便一个挂名的公司,它指的是真正生产或者销售这些出口货物的单位。
简单来说,从今年10月1日起,咱们跨境出口的申报就得全面实现“实名制”了。以前那些模糊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的情况,将彻底成为历史。这无疑是国家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确保市场公平公正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那么,具体哪些模式会受到这项新规的影响呢?公告里说得清清楚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第一种,是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行挂名申报,但货物实际上是由真正的卖家自己出运的。
- 第二种,是参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通过统一报关的方式进行集拼出货的。
- 第三种,是借用物流服务商或者其他第三方企业的出口资质进行清关申报的。
对于所有涉及到这些模式的商家,今后在做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都必须清清楚楚地把“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委托方实际出口的金额情况,一五一十地报上去。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名为“红星制造”的企业生产了一批漂亮的中国风商品,但它自己没有出口资质,于是委托一家叫做“海通贸易”的公司来代理出口。那么,“红星制造”就是这批商品的“实际委托出口方”。新规实施后,“海通贸易”在申报时,就必须把“红星制造”的相关信息和出口金额报送给税务部门。这样一来,商品的生产、销售、出口整个链条就清晰透明了。
这项规定并非只是一纸空文,它带着实打实的约束力。税务部门明确指出,如果企业未能准确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那么这笔出口业务就将被视同为代理出口企业自己的自营业务来处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就得由这家代理出口企业来承担了。这意味着,风险和责任的划分将更加清晰,任何试图规避税务责任的行为,都将面临直接的经济代价。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税务局还特意举了两个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
案例一: A公司代理B公司出口了价值1000万元的货物,A公司从中收取了10万元的代理费。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在申报时,其营业收入是这10万元的代理费。同时,A公司需要在汇总表中清晰地填报B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这1000万元的出口数据。而B公司,作为实际的货物出口方,则需要申报这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整个流程,责任明确,数据清晰。
案例二: 情况稍微复杂一点。C公司代理D公司出口了1000万元的货物,而D公司其实是代理E公司出口的。在这个链条中,C公司收了10万元代理费,D公司收了E公司12万元的代理费。根据新规,C公司申报的营业收入是那10万元代理费,但在汇总表中,它必须直接填报E公司的信息,因为E公司才是实际的货物出口方。D公司呢,只需要申报它从E公司收取的12万元代理费,因为它并非最终的实际委托出口方,所以不需要填报汇总表。E公司作为实际的出口方,则需要申报这1000万元的委托出口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C公司在申报时,没有准确填报E公司的信息,那么C公司就得按照自营的方式,承担这笔出口业务对应的税费。这无疑是对层层代理模式下,责任穿透的一种要求,确保了税收的最终归属。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堵死了过去一些不合规的“路子”。过去,在跨境电商圈子里,有一种被称为“买单出口”的操作并不少见。有些卖家为了省去繁琐的出口流程,会直接向拥有合法出口资质的企业购买一套完整的出口报关资料,然后用这些资料去海关进行申报。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讲,是违规的,它不仅可能涉及骗税、逃税,还触及了非法买卖单证的红线。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国家的税收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而现在,国家税务局的这项新规,就是对着这种“买单出口”的顽疾,下了猛药,彻底将其堵死。这意味着,那些试图通过灰色地带快速“出海”的方式,已经彻底走不通了。对于所有从事跨境出口的中国商家而言,未来唯一且正确的道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向合规化运营。
距离10月1日新规正式实施,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相关企业来说,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对自身的出口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改。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政策要求,更是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健康运营。
具体来说,咱们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全面摸清家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首先要彻底梳理当前所有的代理出口业务,核对“实际委托出口方”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如果发现有缺失或者不准确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和业务部门或者委托方进行沟通,尽快获取正确的信息。这就像是给自己企业的健康体检,确保在10月1日新规实施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能准确无误地报送上去,不留任何隐患。
- 强化单证一致性,构建严密的内控体系。 清关合同、商业发票、物流单据这些关键的业务凭证,都必须清晰地指向同一个实际货主。这就要求咱们在日常操作中,必须非常细致地核对信息的统一性。同时,增值税发票、报关单以及外汇收款凭证上的货主信息,也必须做到完全匹配,一丝不苟。定期对这些关键单据进行整理归档,不仅方便日常查询和内部审计,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税务检查。严谨的内控管理,是企业合规运营的“压舱石”。
- 主动筛查风险,及时纠正历史问题。 面对新规,咱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建议企业对2023年以来的出口申报记录进行一次全面的税务筛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或者潜在的税务风险。对于过往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操作,要主动进行纠错和补正,及时弥补。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新规实施后被税务部门追溯处罚的风险,更体现了企业诚信经营的负责任态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规范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政策的收紧,绝不是为了限制行业发展,而是为了引导行业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对于咱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而言,只有紧跟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合规能力,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合法合规,才能真正地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长久的运营和发展。
合规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服务是关键。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咱们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一定能走得更稳、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