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代币化提6%通过率,月增20亿美金!

随着数字经济的浪潮奔涌向前,全球支付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2025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盛会,再次汇聚了行业的目光。在此背景下,全球支付巨头万事达卡(Mastercard)亚太区核心支付执行副总裁Sandeep Malhotra先生,在会上分享了万事达卡如何通过代币化、互操作性和为人工智能(AI)准备的系统,重塑区域支付基础设施的宏伟愿景,为加速推进中的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支付行业当前正步入一个关键阶段,数字系统不再仅仅是现金交易的数字化,而是朝着更智能、更具适应性的方向演进。万事达卡正在积极为这一转型升级其网络,着力强化安全性、认证机制以及系统间的互操作性。Sandeep Malhotra先生强调,下一阶段的创新将依赖于坚实的身份验证、高效的互操作性以及内嵌式安全等基础架构。
Malhotra先生指出,自2022年以来,支付行业的变革之剧烈,远超此前十年。他表示,当前行业的重心已转向构建由智能网络和默认安全机制支撑的智能、可信赖且高度互操作的支付体系。
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期间的采访中,Malhotra先生阐述了万事达卡在亚太地区的三大战略重点:一是通过代币化凭证取代传统密码和卡号,实现安全数字替代,增强支付安全;二是连接亚太地区分散的支付系统,构建无缝交易环境;三是支持基于用户指令、由人工智能系统发起的交易,预见未来支付模式。当前,线上支付欺诈的发生率仍高于实体店交易,且不一致的认证方式常导致用户中途放弃交易。万事达卡将这些挑战视为支付基础架构亟待演进的信号。公司目标是到2030年,在整个亚太地区实现线上购物的无密码、无卡号体验,彻底省去手动输入卡片信息的繁琐步骤。作为这一目标的一部分,万事达卡还设定了到2027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实现全面代币化和认证的阶段性目标。
代币化:万事达卡基础设施战略的基石
万事达卡此次转型战略的核心是其代币化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加密令牌替代静态卡片数据,将安全性内嵌于交易层面。这意味着商户不再需要存储敏感的卡片信息,从而有效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并优化了交易流程。Malhotra先生表示:“我们正迈向一个代币经济时代。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彻底告别手动输入卡片信息和使用密码的时代。”他透露,目前万事达卡全球超过30%的交易已实现代币化,代币化技术已将商户的交易批准率提升了高达6%,这相当于全球每月新增了近20亿美元的销售额。
Malhotra先生进一步解释,代币化技术的普及速度取决于各市场在认证方式上的具体实践。例如,像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普遍采用的两步验证或一次性密码要求,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代币化凭证的引入方式。他认为,这些市场条件既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规模,也体现了其成熟度。
万事达卡在以下三个核心领域应用代币化技术:
| 应用领域 | 具体实现方式 | 核心价值 |
|---|---|---|
| 1. 支付凭证代币化 | 将卡号替换为安全的数字令牌 | 提升交易安全性,减少数据泄露风险 |
| 2. 生物识别与设备认证 |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或设备识别进行身份验证,降低对一次性密码的依赖 | 简化用户认证流程,提高支付便捷性与安全性 |
| 3. 数字资产代币化 | 将银行存款、发票等数字资产代币化,使其能在不同网络间通过“上链”和“下链”流程进行流转 | 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提高资产流转效率与透明度,赋能机构级支付 |
Malhotra先生还提到,将代币化凭证与存储在个人设备上的生物识别密钥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消除密码,并大幅减少与网络钓鱼相关的欺诈行为。他补充道,万事达卡正与发卡机构合作,扩大密钥的使用范围,其进展程度会受到各市场监管要求的影响。
拓展亚太地区互操作性
在代币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万事达卡正致力于实现亚太地区此前相互独立的支付生态系统间的交易互通。Malhotra先生指出,亚洲在全球实时支付交易量中占据70%的份额,这凸显了提升该地区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他列举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中国)和GCash(菲律宾)等区域性电子钱包,它们现已成功接入万事达卡的全球网络。自2023年以来,万事达卡一直致力于将这些钱包用户连接到其全球受理网络,通过代币化的钱包凭证实现互通。例如,一名旅行者可以将自己的万事达卡关联到支付宝应用程序,在中国大陆通过扫码向支持二维码支付的商户进行交易;同样,一名菲律宾的GCash用户可以在新加坡的万事达卡终端机上,通过其电子钱包进行“拍卡”支付。这些应用场景都依赖于共享的代币化基础设施,而无需商户改变现有的销售点(POS)系统。Malhotra先生表示,这些互动充分展示了代币化技术如何在保持现有受理基础设施的同时,支持跨不同生态系统的支付。
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万事达卡在亚太地区支付互操作性方面的努力,无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海外商家“引进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通过连接更多区域性电子钱包,中国商家在海外市场能够更轻松地触达当地消费者,提升交易转化率。同时,海外消费者使用其熟悉的支付工具便可在中国市场消费,也极大地便利了跨境贸易和旅游。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品牌以及面向海外游客的国内商家,都将从这种日益完善的互联互通中受益,市场潜力进一步被释放。
支持数字资产的转型
万事达卡正积极探索其网络如何支持受监管的数字资产,包括代币化银行存款、稳定币以及代币化金融工具,如发票和应收账款。Malhotra先生表示:“我们拥有一个可互操作、开放的数字资产网络,资产可以在公共或私人区块链上流转。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网络上实现这些资产的‘上链’和‘下链’操作。”他强调了近期开展的几项试点项目,以探索这些能力。万事达卡参与了美国摩根大通(JPMorgan)基于Base区块链的美元存款代币(JPM Coin)试点,旨在探索机构支付的链上结算和互操作性。此外,通过与Thunes的合作,万事达卡使得汇款人能够转账,而收款人则可以选择在其稳定币钱包中接收资金。他指出,这些举措仍处于早期阶段,其大规模普及取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采纳和参与。Malhotra先生补充说,这一领域的活动正在增加,随着更多参与者融入这些模式,其商业可行性也将逐步提高。
为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准备基础设施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在发起和完成支付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万事达卡正着手制定支持代理主导商业所需的规则和标准。Malhotra先生将这一转变比作零售业早期的转型,例如从现金到数字支付,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Malhotra先生表示:“代理式支付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数字交易正变得智能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进步。”这些代理主导的交易涉及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用户指令进行操作,无论是用户在场时直接发出指令,还是根据预设设置自主运行。他举例说明,一个用户可以指示数字助手购买一辆红色自行车。该助手在完成交易前可能会先进行确认,或者一旦达到预设价格阈值便自动完成交易。Malhotra先生指出,万事达卡正在开发支持“有人看管”和“无人看管”两种交易模式的模型,并会充分考虑各市场的商户准备度和监管预期。公司正在制定协议来规范代理行为,包括验证代理身份和意图的机制,以及确保交易流程一致性和可审计性的规则。他补充道:“我们希望确保消费者和商户之间的信任和信心不会被打破。”
万事达卡定位为多轨支付网络
万事达卡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核心是构建一个支持卡片、电子钱包、实时转账和数字资产的多轨支付网络,涵盖消费者和商业领域。这一战略反映了行业内将信任、可编程性和安全性直接嵌入支付系统核心基础设施的普遍趋势。这一发展方向与全球范围内的努力不谋而合,例如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共享账本实验,以及由中国、中国香港、泰国和阿联酋的央行共同主导的mBridge项目——该项目正测试跨境央行数字货币。虽然mBridge项目主要面向批发银行间交易,但万事达卡正在为私人网络上的商业和零售用例开发基础设施。相关部署正根据区域内的当地法律、操作和数据要求进行定制。随着金融机构寻求超越传统处理和结算能力的服务,万事达卡正专注于提供协调(orchestration)、嵌入式身份验证和代币原生安全等核心服务。那些能将这些功能整合到自身基础设施中的机构,将在塑造亚太地区支付的下一阶段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万事达卡的这一系列前瞻性布局,预示着一个更加安全、高效、智能且互联互通的全球支付新时代。关注这些趋势,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支付格局的演变,更能为中国企业在跨境贸易、电商出海、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策略参考,从而更好地把握全球数字经济的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mastercard-tokenization-2bn-monthly-sale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