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港拉响警报!对华进口暴跌3成,美国人恐失圣诞
全球贸易的大潮,总是起起伏伏,波澜不断。对于我们身处其中的商家和普通消费者来说,每一次潮汐的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最近,关于大洋彼岸的贸易动态,又有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位于美国西海岸,那个素有“太平洋门户”之称的洛杉矶港,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我们都知道,港口吞吐量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然而,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个曾经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势头的港口,在今年五月却突然“踩了刹车”,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下滑。这背后,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呢?
一、单月货运量,为何创下新低?
据数据显示,今年五月,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港处理的20英尺标准集装箱(TEU)总量为716,619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洛杉矶港的进口量同比下降了9%。要知道,在过去十个月里,这里一直都是增长的代名词,如今这番景象,显然与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港口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在一次公开场合就坦言,五月的货运量,竟然创下了两年多来的单月新低。按照往年的经验,五月通常是传统旺季的序曲,货运量理应比四月更加强劲,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相比上个月,港口的进口量环比下降了19%。
航运业就像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它的顺畅流动,离不开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货运量,更需要对未来趋势的清晰预判。然而,眼下突如其来的关税政策调整,就像是在这条河流中投入了巨大的石块,引发了一连串破坏性的“连锁反应”。我们看到,供应链开始出现中断,有时货物供应紧张,有时又库存过剩,甚至连港口都出现了拥堵,这无疑增加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塞罗卡也表达了他的忧虑,他指出:“除非能尽快达成长期、全面的贸易协定,否则,到了年末的假日购物季,消费者很可能会面临物价上涨和商品选择减少的双重困境。”他强调,快速变化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给美国的消费者、企业和普通工人带来多重压力。
说到这关税的影响,可不是小打小闹。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经济主任厄尼·特德斯基的分析,关税可能导致平均物价上涨1.5%,这听起来可能不多,但换算下来,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要损失近2500美元的购买力。当然,这种影响并非平均分配,低收入和工薪阶层家庭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尤其是一些进口商品,比如鞋子、服装和电子产品,价格涨幅甚至可能达到两位数,这无疑会加重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
具体到五月份的数据,洛杉矶港的进口箱量总计约35.6万个TEU,同比下降9%;出口箱量总计约12万个TEU,同比下降5%。而空箱数量则增加了2%,达到了24万个。尽管如此,从今年年初至今,洛杉矶港累计处理的TEU总量已经达到了406万个,比去年同期略微增长了4%。这说明虽然单月数据波动,但整体的累积量仍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二、全美集装箱进口量,为何大幅下滑?
将目光从洛杉矶港放大到全美范围,我们发现,整个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在经历了数月的持续增长后,今年五月也出现了一次“急刹车”。根据外媒披露的数据,五月份全美集装箱进口量环比下降了9.7%,同比下降7.2%,降至2,177,453个TEU。这个数字,创下了自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总量纪录。
这次下滑的背后,其实与四月份出现的一波“提前出货潮”紧密相关。当时,许多企业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高关税,纷纷提前将货物运抵美国,结果就造成了四月数据的短暂冲高。如今,随着最低限度豁免条款的到期和关税政策的持续波动,这种“预支”效应逐渐消退,真实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就显现了出来。这反映出贸易政策变动所引发的广泛调整,企业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新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从今年5月14日起实施了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协议”,将从我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降至30%,但五月实际到港的大部分货物,仍然适用更早、更高的税率。这就导致了市场感受到的变化并不如预期那么明显。
此外,五月份美国港口的动态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们注意到,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而传统的西海岸港口,比如洛杉矶和长滩,它们的吞吐量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西海岸港口的货物延误情况反而有所加剧,这或许是因为船公司在航线和港口选择上进行了调整,但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操作效率并没有同步提升,进而导致了拥堵。
再来看一个核心数据:五月份,美国从我国的进口量降至637,001个TEU,环比下降20.8%,同比下降28.5%。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美国从我国进口量出现的最大单月跌幅。这一变化,显然是继四月份激增之后的显著回落,也说明了进口商在面对成本上升和监管不确定性时,正在积极调整他们的采购策略和供应链布局。
尽管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海运贸易伙伴。这就像是一条深植的纽带,虽然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其核心地位并未动摇。当然,持续的政策波动和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数月继续对从我国进口的货物数量构成压力。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许多跨国企业都在探索“中国+N”的供应链模式,这既是风险规避,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三、关税,是否会给节日购物季蒙上阴影?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美国海运进口最大的供应国,而洛杉矶港正是处理这些货物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从孩子们的玩具,到家家户户的家具,再到沃尔玛、福特等大公司所需的汽车零部件,许多关键商品都得经过这里,才能送达美国消费者的手中。
现在,美国消费者们最担心的莫过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会不会影响到他们期盼已久的节日庆祝氛围。想想看,圣诞节、万圣节,这些充满欢乐和购物欲望的节日,如果商品价格上涨,那真是件扫兴的事。据外媒最近为美国圣诞树协会(ACTA)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达到61%)都表达了对关税影响圣诞节的担忧。他们担心从装饰品、玩具到电子产品的供应会受限,更担心自己能否负担得起节日的开销。
如果节日商品因为关税而涨价,购物者们会怎么应对呢?调查显示,70%的购物者表示他们会采取几种措施。其中,46%的人表示会选择“缩减开支”,就是少买点、省着点花;41%的人可能会“减少装饰品或礼物的购买量”,这无疑会影响节日消费气氛;还有22%的人,可能会干脆“改用自制替代礼物”,这倒是个挺有创意的省钱方法,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压力的存在。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也坦言,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日和旺季订单,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解释说:“在美国,消费者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从商品抵达洛杉矶港,再分销到全美各地,市场活跃度通常会提前三个月就有所显现。”现在正是重要的年终购物季前夕,比如返校季和万圣节所需的货物,按照往年规律,这个时候本应已经大量到位,但从目前的库存水平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这无疑给商家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新媒网跨境认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机遇也往往伴随挑战而生。面对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拓展多元化市场,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价格波动,注重产品价值和实用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依然是主流趋势。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